工地来了“机器人工友”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国 通讯员吴萍)嚓嚓嚓……连日来,在中铁建工集团重庆东站项目CTC交通换乘中心施工现场,不时响起一阵阵机械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声。亮橙色的机身、平稳运转的履带、硕大的轮胎、转动的圆盘,缓缓移动的它们在初凝的混凝土地面上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行过之处,原本凹凸不平的地面就变得平整、光滑。

“这些是我们工地上新来的‘工友’。”该项目生产经理邢铁元告诉记者,这些“铁疙瘩”是履带抹平机器人、四轮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和四盘地面抹光机器人。今年“五一”期间,这几位“新工友”与千余名劳动者一起奋战在施工一线,向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的节点发起冲刺。

邢铁元介绍,这是重庆东站施工现场首次应用混凝土机器人进行大规模施工。其中,四轮激光整平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摊铺后,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和整平。它通过红外线发射器精准控制板面标高,以最小压强对地面进行无痕施工,激光自动调整刮平和振捣机构,确保地面平整度达到最佳状态。

“太牛了,这一个机器人可以干四个人的活。”施工现场,不少围观的工人掏出手机记录下了这“神奇”的一幕。

据了解,机器人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工地现场的施工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机器人施工效率能达到400-600㎡/h。

“建筑机器人,虽刚入行不久,却在建筑行业里刮起了一股‘智慧’风潮。”该项目的负责人方亮表示,建筑机器人的使用为“智慧工地”的实践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大幅提升项目工程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现场施工工艺的精准度及施工质量。

据悉,重庆东站将在2025年竣工,届时,将实现 1 小时内到达成都、贵阳,3小时内到达西安、长沙、昆明,6小时内到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显著提升重庆枢纽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工友   工地   机器人   履带   东站   重庆   混凝土   施工现场   激光   地面   效率   智慧   小时   现场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