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克斯时代真实的角斗士生活

作者 万瑜


斯巴达克斯是一部经典的历史电影,改编自1951年霍华德·法斯特( Howard Fast)的同名小说。它的灵感来自斯巴达克斯(Spartacus)的生活故事,古代奴隶起义的领袖以及第三次奴隶起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共和国已经陷入腐败,他们依靠着庞大的奴隶群体来生产和战斗。一个骄傲而有天赋的色雷斯人就是奴隶中的一员,他就是斯巴达克斯。他本来是一名战士,色雷斯人的部落参加了和罗马的同盟,去跟他们的宿敌作战。获得胜利后,罗马人还想挟裹他们继续去别处征战,斯巴达克斯逃出军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却被罗马人逮个正着。

按照罗马人的惯例,他会被送到角斗场处死,在训练营里他遭受了残酷的训练和非人的待遇。斯巴达克斯说服了队友为自由而战,即使战死也比作为娱乐被杀死在角斗场里好。他们武装起义后到了维苏威火山聚集,很多逃亡奴隶和失地农民都纷纷投靠了他。起义军由70多人很快扩张到了上万人,甚至击退了一些罗马军队。斯巴达克斯把奴隶们按照罗马的军制进行编组,不但建立了几个军团,还建设了一支自己的骑兵,模仿罗马人建立了侦查、通信和辎重分队。除了通过战斗夺取武器以外,他还找人专门制造兵器,训练士兵,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公元前72年,起义军已经扩张到了6万人,这样的规模震惊到了罗马元老院,罗马当局调动了正规军。斯巴达克斯的军队穿越了亚平宁半岛,在摩提那会战中击败了罗马军队,然后又向南进军。元老院宣布了国家处于紧急状态,调遣了名将克拉克的军队前去战斗。同年秋,起义军遭遇重大挫折,在公元前69年,6万起义军全军覆灭,斯巴达克斯也牺牲了。斯巴达克斯起义是一次著名奴隶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基本可以说是当时罗马奴隶制度下的一场悲剧,其带来了历史少有的社会影响。

角斗士到底起源于何时,历史学者们并没有定论,据说早在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的时代,为了纪念他们战胜萨姆尼人(Samnites),他们首先在公元前310年举办了角斗士的表演。这项血腥的文化被罗马人继承了过来,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角斗士比赛在公元前264年,那正是罗马对迦太基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初期。

角斗士的表演可以为候选人获取更多的选票,因此他们不惜重金举办角斗士比赛来寻求平民的支持。民间娱乐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的角逐。而角斗士的俘获,交易,训练,组织,又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角斗士的交易遍及帝国的每个角落。罗马军事上的成功保证了奴隶源源不断的供应,这些被俘的敌军士兵被重新分配用于矿山劳作或者干脆被当做商品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一部分角斗士会被直接送往竞技场,用来和猛兽搏斗以取悦大众,而最好的角斗士则被送到罗马城。


准备工作

角斗士比赛事先会打出广告,说明了活动的原因,组织者,地点,日期以及使用的配对角斗士的数量。帝国初期的官方有一套标准模式,他们游行进入竞技场,为首的刀斧手扛着的束棒是标志着裁判官的权力,他们可以决定角斗士的生死。随后是一小队的小号手,神像被抬入“见证”程序,还有一个手持棕榈树枝的人用来向胜利者致敬。裁判和武装的随从紧跟其后;角斗士们被排在最后。

比赛通常情况下由与野兽的战斗开始。角斗士们会使用钝器或假人进行了非正式的热身,大多数热身会持续10到15分钟。观众们更喜欢观看技术高超、匹配良好、格斗风格互补的序曲,这些显然都是训练成本最高的。几位普通的角斗士的混战则相对廉价很多,但是观众显然对此兴趣也并不大。

比赛规则

即使在普通的比赛中,胜利者也会遇到新上对手的挑战,或者是通过预先安排的第三角斗士(tertiarius),或者是一个“替补”角斗士(hyttecius)。组织者可以突发奇想的增加一个未经事先通知的意外战斗来增加意外和趣味性。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角斗士之间的战斗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舞台艺术。在认知者中,虚张声势和战斗技巧比单纯的砍杀和流血更受尊重,高超的角斗士会获得非常高的赞誉。

一场比赛的结果往往是角斗士战胜了对手,或者直接杀了他。胜利者将会得到了棕榈枝和组织者的奖励。一个优秀的战士可能会从欣赏他的人群中获得桂冠和金钱,但对于最初被奴役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自由。罗马人的文献中描述了普利斯库斯和维鲁斯之间的一场比赛,他们的战斗如此平稳和勇敢,以至于当两人同时承认失败时,提图斯授予他们共同的胜利。

角斗士可以举手承认失败,请求裁判员停止战斗。组织者的决定通常取决于观众的反应,在罗马早期,死亡被认为是对失败的公正惩罚。后来,那些表现的优秀的角斗士也可能会在群众或组织者的支持下得到赦免。在帝国时代,宣布为“无期徒刑”(不被杀死)已成为惯例。

在奥古斯都的时代,对角斗士的需求量开始超过供应量。战斗力强的角斗士是有可能幸存下来的。在庞贝城一场战车手之间的比赛中,普布利乌斯·奥斯托里乌斯(Publius Ostrius)以51胜的战绩,在输给西拉克斯(Scylax)26胜的情况下,被免除了死亡。按照惯例,由观众决定是否应该放过一个失败的角斗士,并在罕见的平局中选择胜利者。

角斗士比赛也会有出现僵局的时候,这时候组织者会亲手杀死一个角斗士来结束比赛,他用一个被罗马资料描述为pollice verso的手势表示自己的选择,意思是“用拇指转动”。这种描述太不精确,无法重建手势或其象征意义。无论胜败,角斗士都必须宣誓接受或执行组织者的决定,“胜利者不过是他意志的工具。”不是所有的组织者都选择随大流,也不是所有因演出不佳而被判死刑的人都选择服从。一队五个身穿束腰外衣的退伍军人,与同一批军士相匹敌,在投降后接到了他们要被处死的命令,其中一人拿起他的三叉戟,杀死了所有的胜利者。


预期寿命和死亡率

角斗士每年会参加两到三场战斗,而绝大多数人会丧生在他们人生的第一场比赛中。很少有角斗士在10场比赛后幸存下来,但即使是如此残酷的跳台,依然会有明星出现,其中有1个人在150场比赛中幸存下来,这真是传奇式的人物。还有一个人的墓志铭上写着他死于90岁,这大概是退休很久以后的事。罗马历史学家乔治·维尔(George Ville)通过研究公元1世纪角斗士的墓碑,得出他们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7岁,在进入竞技场的所有人中,死亡率为19%,但是这个结论并不能得到现代历史学家的认可,他们认为大多数角斗士并没有墓碑,真实死亡率应该会远高于此。


角斗士学校和培训

最早角斗士学校大约建造于公元前105年,早期的角斗士并不是奴隶,他们拥有良好的家庭和较高的地位,他们更像是演员。随着奴隶的增加,角斗士基本由奴隶来填充,并建立了更为规范的角斗士学校和训练团队,这些学校很多是私人拥有的。

斯巴达克斯起义就起源于巴蒂斯私人拥有的角斗士学校,这场起义对罗马的震撼是很大的,最终被迫调动正规军才镇压下去。在共和国晚期,由于对类似起义的恐惧,元老院对角斗士学校的所有权、选址和组织都做了很大限制。


在军事中的作用

从共和国成立之初起,罗马公民必须服为期十年的兵役,这也是当选公职的先决条件。罗马人是非常崇尚武力的,因此早先参军被视为一种荣誉,非公民都不被允许参加正规军,只能作为辅助部队作战。

到了公元前3世纪晚期的布匿战争,特别是罗马军团在坎尼(Cannae)的惨败【就是汉尼拔大胜的成名战】,这个事件对罗马共和国的军队和角斗士的发展都产生了长期影响。坎尼(Cannae)以后,西庇奥·阿非古斯(Scipio Africanus)将罗马的逃兵钉死在十字架上,非罗马的逃兵被扔给野兽。元老院院拒绝赎回被汉尼拔俘虏的罗马人,接着他们以政府的名义武装了8,000名青年奴隶,。角斗士第一次作为专门的战士参加了正规作战,职业化的斗士使罗马军队很快发展成为当时罕见的职业军队(那在之前都是义务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角斗士   起义军   罗马   共和国   组织者   胜利者   公元前   斗士   奴隶   军队   真实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