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什么造反?权力游戏流血、关系攻略失败,以及各种不得已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往往聚焦于安禄山的胡人身份和他手中的三镇雄兵。

但是,即便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胡人身份也没有成为唐朝人的攻击点,而镇压安史之乱的高仙芝、哥舒翰和李光弼等人也是胡人。

所以,把胡人身份说成是安禄山造反的一个原因,连唐朝人都不认可。



安禄山节制范阳、平卢、河东三镇,但同时期的哥舒翰节制河西、陇右两镇,高仙芝节制整个西域,甚至在他们之前的王忠嗣曾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哥舒翰和高仙芝的实力,不弱于安禄山,而王忠嗣的实力则可能更胜于安禄山。

因此,节制三镇、实力雄厚,只是造反的必要条件。安禄山没有三镇雄兵肯定不能造反,但拥有三镇雄兵,也未必就一定要造反。

分析历史人物,我们需要发现其所面对的各种不得已。正是博弈局面下的这些不得已,才把必要条件转化为充要条件,促成了事势激荡的大事件。

安禄山造反,到底有哪些不得已呢?

在流血的权力游戏中,安禄山,先是受制于李林甫,被封死了上升的通道;后是受迫于杨国忠,被步步紧逼到生死的关头。落败于权力场的安禄山,与一群失意的大唐边军,同心协力地开启了安史之乱这个大事件。

01.大唐的权力游戏进入到流血模式

大唐自李世民时期就一直遭遇财政问题,朝廷一直很缺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朝堂上逐渐形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所谓的贤相集团,主张节流,就是少花钱;一个是所谓的聚敛集团,主张开源,就是找钱花。这是因为财政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而逐渐形成的两个集团,都是为大唐做事,所以无需做太多的价值判定。


同时,还有标签鲜明的两股势力,分别是西北的关陇势力和山东的豪门势力。另外还有宗室力量,如李林甫等;科举势力,如翰林院一拨人。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手握重权的节度使们,算是将军势力。两个集团、五股势力,大唐的权力游戏就只能向着复杂和激烈的层面演化了。

但是,在玄宗朝的中前期,权力游戏还处在不流血的层面。大唐的中央官员有荣誉但很穷,大唐的地方官没地位但很富。于是,权力游戏的落败者,往往会被流放成地方官。这个结果还算不错,权力斗争不至于你死我活,因为大家肯定都有活路,而且活路还不错。

但是,当玄宗朝进入到李林甫时期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公元746年到748年的大清洗,将权力游戏引入到了流血模式。这时候,就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得胜者为王侯而落败者死无葬身之地了。



公元746年,李林甫诬告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和刑部尚书韦坚阴谋废立,于是二人先被流放再被赐死。虽然二人皆属太子一党,但毕竟虎毒不食子,唐玄宗未对太子下手。然而,李林甫却一直要对太子下手。

李林甫同时诬告韦坚与左相李适之结党,导致李适之去相流放。在听闻韦坚被杀守,李适之吓得服毒自尽。

此外,太子岳父杜有邻一案,在李林甫的运作下,杜有邻及其女婿柳勣的意气之争被扩大化,直接导致二人命丧大理寺、家人流放。太子李亨,也不得不忍痛休妻杜良娣。



之后,还有杨慎矜案,导致杨慎矜与其两个兄弟被迫自尽,被株连的还有几十人;再有王忠嗣案,被贬为汉阳太守,一代名将在45岁时就抑郁而终。

李林甫在公元746年到748年发动的流血清洗,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是权力斗争进入到了流血模式,政治氛围高度紧张;另一个是大批朝廷精英或赐死或流放,导致李林甫之后人才断档。

02.安禄山与李林甫和杨国忠关系攻略

我们需要对公元690至705年的武则天时期,给出一积极的评价。武则天因为女人的标签,所以被各种非议。但仔细观察大唐历史的发展演变,就能发现:正是武则天时期的积极经营,才支撑了玄宗朝的盛世态势。而在武则天的全部政治影响消灭之后,玄宗朝就进入到了李林甫时期,政治风气开始朝着败坏的方向发展。



李林甫和杨国忠,属于聚敛集团,就是能够通过开源手段来解决唐朝的财政问题。但是,这个两人在为大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自己解决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手段非常不堪。

李林甫虽然能以寿终,但是政治斗争太激烈,所以即便死了也不能被放过。杨国忠掌权后,直接把他从棺材里挖出来、削官改葬,并将其子孙流放。

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交织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安禄山。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态度,只有恐惧二字。因为他知道自己斗不过李林甫,而李林甫对安禄山则是既用又防。之所以用,是因为安禄山的胡人身份,不至于威胁自己的宰相位置。而之所以防,是因为安禄山与自己的两个对手李适之和裴宽都有关系。


李适之和裴宽,这两个人都曾担任过幽州节度使,与安禄山都有关系。而且,这两个安禄山的前任幽州节度使,走得都是出将入相的路子。李适之后来当了宰相,裴宽因为李林甫没能当成宰相。

尽管李林甫认为安禄山不可能当宰相。但是,安禄山,却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自己能走这条路、当上大唐宰相。因为他的两个前任幽州节度使都实现了出将入相。但是,因为有李林甫在,所以裴宽为相不得,安禄山也就别想了,上升通道就这样被封死了。

李林甫之后,安禄山或许迎来了出将入相的机会。而且,唐玄宗已经命翰林院学士张垍起草了拜安禄山为宰相的诏书。

所以,安禄山能出将入相,不仅是他自己的认为,也是皇帝唐玄宗的认为,不这样认为的或许只有李林甫。

但是,安禄山一定会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抑郁,而且一下给他生出了两个诸葛亮。第一个自然是李林甫,李林甫执政,安禄山拜相,想都别想;第二个是杨国忠,杨国忠执政,安禄山别说拜相,就是活下来都成问题。



力士曰:观其深心郁郁,必伺知宰相之命不行故也。”帝告国忠,国忠曰:此议他人不知,必张垍所告。”帝怒,尽逐张垍兄弟。

可以得见的是:安禄山非常在意宰相的位置。而且,为了能够当上宰相,他一直在朝中经营自己的人脉。

张氏兄弟虽然也有勋贵的身份,但主要是出自翰林院的一拨人,算是科举势力。安禄山这股将军势力,宗室权贵肯定够不着,但这些文人才士还是可以结交的。而张氏兄弟这类人自然不能容与杨国忠这种豪族势力了。

给杨国忠划定标签,他自然属于聚敛集团;出自弘农杨氏,所以是豪族势力;做过剑阁节度使,玄宗朝少有的汉人节度使,所以还可以看成是将军势力;在加上杨玉环的关系,则还能加一个外戚标签。或许,正是因为多重标签,所以杨国忠手段要远比宗室势力的李林甫更彪悍。

杨国忠接下来出手的就是京兆尹李岘,顺带手把安禄山留守长安的门客李超、安岱和李方来等,全给处死了。

同时,在对付韦陟的过程中,杨国忠再一个顺带手,又把安禄山的死党干将吉温给弄死了。



杨国忠绝非庸才,政治手腕既高明又强硬,不仅借力用力、一箭双雕,而且狠辣非常,全都是往死里干。而杨国忠全部手腕运作,所指向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安禄山。

03.安禄山造反不是黑天鹅事件

安禄山的手腕呢?安禄山手腕落败,但却施展了铁腕,直接砸碎了大唐盛世。

安禄山对付不了李林甫,在他看来李林甫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自己也不敢对付、也不能对付。

安禄山也对付不了杨国忠,在他看来杨国忠就是彻头彻尾的小人,但自己仍旧对付不了。

安禄山自称是不识字的胡人蕃将、杨国忠曾是一个浪荡公子,俩人的能力水准都不属于上乘,玩起权斗来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底线。



只要李林甫活着,这俩人谁都没戏,捆在一起也不是李林甫的对手。但是,李林甫死了。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干死了太多人,把大唐整成了人才断档。同时,李林甫还开启了政治斗争的流血模式。于是,李林甫之后,大唐的相权交到了杨国忠手中,大唐的重兵交到了安禄山手中。这两个人水准不高、底线全无的人,就只能在这个流血的模式下闹个翻江倒海。

杨国忠肯定能做秦桧,但安禄山肯定不会做岳飞。吉温被处死后,安禄山便不再来朝复命,即便有圣旨敕令,也不回朝。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范阳起兵,率三镇唐军及同罗、奚、契丹、室韦诸蕃军队15万人,掀起了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个动地来、一个惊破,传神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突然性。

但安史之乱真是突入而至吗?至少在唐玄宗和杨国忠看来,并非如此。安禄山造反,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

安禄山造反之前,唐玄宗两次召其入京。因为这位老皇帝已经意识到安禄山那里很快就要出大事件。

十四载,玄宗又召之,托疾不至。赐其子婚,令就观礼,又辞。

宰相杨国忠呢?则是“屡奏禄山必反”,自当上宰相后就一直在说安禄山要造反。在得知安禄山造反的确切消息后,杨国忠则“扬扬有得色”。啥意思?杨国忠就像押对宝一样:安禄山你终于反了。

所以,在唐玄宗和杨国忠的认知里,安禄山造反是大概率要发生潜在危机,所以是灰犀牛,并不是预测不到的黑天鹅。

皇帝最不缺的就是猜疑,像安禄山这种手握三镇重兵的封疆大吏,唐玄宗会一刻不停地猜疑。但是,唐玄宗的痛点在于财政问题,他不得不饮鸩止渴。



不放权给安禄山,那就要由皇帝和朝廷亲自面对东北问题、独自养活三镇十几万军队。所以,即便安禄山有造反的风险,唐玄宗也得用。为什么不换人?与其用汉人豪族,不如用胡人,胡人将军与寒门子弟一样,他们的全部命运都寄托在皇帝手中。唐玄宗用过名将王忠嗣,做过四镇节度使,但之后呢?王忠嗣因为太子标签而差点儿被处死。

唐玄宗就没有防范吗?当然有。他在搞平衡,而且手中的棋子很多。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哥舒翰为陇右河西节度使、高仙芝为西域节度使,还有杨国忠把持的剑阁节度使。除了长安的中央禁军,唐玄宗有很多棋子可用。


杨国忠呢?杨国忠同李林甫一样,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谁会威胁自己的宰相位置。所以,安禄山不造反,他就在权力游戏中把安禄山整死;安禄山造反,他就用大唐的国力把安禄山消灭。无论是哪个结果,杨国忠都是乐见的。所以,渔阳鼙鼓动地来,而杨国忠“扬扬有得色”。

而且,在杨国忠看来,平定造反的安禄山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他为唐玄宗做的形势分析是:

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

04.难道只有安禄山的不得已吗

安禄山要造反,不是什么黑天鹅事件。不仅杨国忠看出来了,唐玄宗也看出来了,甚至朝堂上的很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出来了。而其原因就是安禄山已经处在生死关头,造反是最后手段。

自李林甫时期,大唐的权力游戏就进入到了流血模式,得胜则封王拜相、落败则死无全尸。前幽州节度使李适之、原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甚至还有被安禄山认为是神一般存在的李林甫,这些人都是安禄山的前车之鉴。



安禄山的长安府邸被搜查、门客被处死;安禄山的朝中死党吉温也被处死。同时,杨国忠几乎消灭了所有宰相竞争对手,即将成为第二个李林甫。所以,安禄山不仅出将入相无望,而且已经落败于权力场。

流血的权力场,自己又已落败。所以,等待安禄山的,只能是李适之、王忠嗣和李林甫的前车之鉴。这就是他所面对的不得已。

但这只是安禄山的不得已,不是史思明的、也不是三镇十几万大唐边军的。历史人物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了他们身上,所以才被解读得很重要。安史之乱一年后,安禄山被刺身亡,但安史之乱却持续八年之久,到最后也没被彻底平定。

所以,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安禄山想造反,他手下的三镇大唐边军也想造反,而且在造反这件事上很执着。三镇大唐边军,也有他们自己的不得已。

北魏六镇起义,是一群失意的六镇军人一起结束了上升期的北魏。类比一下也能成立,大唐安史之乱,是一群失意的三镇军人一起结束了盛世大唐。



一将功成万古枯,我们看到的是名将,忽略的则是枯死的万骨。而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枯死的万骨。

历史人物也是如此,看到个体称雄的时候,更应该看到其背后的群体意志。安史之乱的群体问题和深层问题,以后将继续述说。在这个大事件里,不止有权力游戏、不止有关系攻略,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翰林院   胡人   河西   出将入相   权力   大唐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宰相   势力   关系   攻略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