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之死的真相

在奸诈的战国时期,有许多悲剧人物,人才济济但无处施展韩非,绝对可以名列前茅。

根据史料记载: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李斯杀了韩非,是因为他嫉妒韩非取代了他的位置。然而,这个问题《战国政策》中有不同的看法,与韩非子的身份和当时的环境吻合,那么《战国策略》是怎么说的呢?

一:优秀的韩非

韩非是韩国王子,韩王燮的儿子。由于出身高贵,他从小就有机会学习。他拜大学士荀子为师,与李斯成为同学。

两人都勤奋好学,成绩斐然。毕业后,李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来到了秦国。另一方面,韩非对此毫不担心,回到了韩国。

一方面在父亲驾前参与政治事务,发表一些富国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写了很多书和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名声传到了秦王嬴政那里,他阅读了韩非的文章,便成为了韩非字的铁杆粉丝。他成为一名铁杆粉丝后该怎么办?

他叹了口气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与他会面,讨论知识,将死无悔。

但嬴政不必如此沮丧,因为他不必死。不久之后,韩非就得乖乖的来秦国。

二:韩非进秦

公元前233年,秦国进攻赵国,因为三晋一体的缘故,韩国人开始恐慌了,恐慌什么呢?如果秦照顾赵,顺手把他也照顾了怎么办?

当然,还是积极主动为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韩非的兄弟,当了八年的韩王安,便把韩非子送到了秦国。

送秦国干嘛?

第一是探索风向,第二是借用韩非和李斯之间的友谊来改善秦韩关系。国与国之间,当无可奈何时,往往会私下解决,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于是韩非便来到了秦国。

这位嬴政仰慕已久的贤人终于来到了秦国,秦王当然不想让这位贤人回国。

当时孟尝君被派往秦国时,秦昭襄王便将其作为人质。

对于秦来说已经这样做过不止一两次了,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便拘留了韩非子,每天为他提供美食佳肴,但就是不会让你回国。


三:风向又变了

秦国进攻赵国时,派去的是后来叛变最后逃到燕国的樊於期。而赵国这边派出的乃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将领之一,智勇双全的李牧。

李牧与樊於期差距暂且不说,韩王安这边早已是目瞪口呆。

韩非被派往秦国是因为他认为赵国会输掉这场战争,但现在秦国输掉了这场战争,赵国气势正高,在打了胜仗后,赵王派了一名使者游说各国,计划联合起来在秦国找麻烦,很快楚、魏、燕三国就做出了回应。

风向变了。原来是北风压南风,而现在,南风反压北风。韩王安可不蠢,立马改变了立场,立即与赵国、楚国、曹魏和燕国联合。

因此,便有五个国家要进攻秦国,当时局势十分紧张。

秦王一开始就不想让韩非回国,现在他当然更不想这么做。难道放回去增加敌国的势力吗?

四:秦王的气量

此时,秦王还是非常大度,开始将韩非视为自己的人,公开允许他在秦出席参加政事,讨论如何应对五国攻秦。

而且,会议时问得很直接:“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赵国、楚国、魏国、燕国准备联合起来对抗我们,但刚刚输掉了一场战争,士气低落,资金匮乏。该怎么办?

当秦王问韩非时,特意避开了韩国,可能是因为他想给韩非一些面子,而不是让他的处境更加尴尬,这也是秦王的大度。

但韩非面对秦王的大度选择视而不见,对秦国政事也是不闻不问敷衍了事。

他不说,秦国也不是没有智者。鲜为人知的客卿姚贾就很高兴地走了出来,拍着胸脯承诺:“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多简单的事,交给我吧,我将摧毁他们的阴谋,并阻止战争的发生。。

嬴政别无选择,只能“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他不仅给了他很多钱,还给了自己的衣服、帽子和宝剑,任命姚贾为全权大使,出使各国。

一位客卿,只凭口舌之利就获得这样的待遇,姚贾成功了吗?

五:韩非子的抨击

姚贾成功了。

四国使节纷纷出使秦国,重申了他们与秦国的友谊,并一再表示所谓“四国为一,将以图秦”是不负责任的流言。

秦国的危机因姚贾而轻而易举地过去了,秦王也毫不含糊使姚贾爵为上卿,赏赐千户,使之走上人生巅峰。

姚贾是飞黄腾达了,但韩非在哪里?

他可能很生气,生气于什么?

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便救了大秦,并再次将山东各国置于危险之中。他肯定是忍受不了,便开始他的打击报复。

在秦国政议上,他一声不吭地跑向秦王应徵,疯狂的开始了对姚贾的抨击。

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总的来说有两件事:

一:姚贾在执行外交任务期间,用秦国的钱结交了其他国家的国王,明显是为了借国家的名义来谋取私人的利益不忠于秦王。

二:姚贾是一位魏国官员的儿子。他曾经辅佐过赵王,但是被赵王赶走了。他不仅出身低微,而且性格也很刻薄。当这样一个人登上高位时,他怎么能为许多大臣树立榜样呢?

其目的是挑拨离间,让姚贾背上不忠的名义,从而杀死他。

那么,韩非得偿所愿了吗?

六:姚贾的回应

当韩非说出这些话时,他可能忘记了,在六国中,秦国是最不关心家庭背景的。

秦穆公时代起,他们就建立了客卿制,即使是百里奚这样的奴隶也可以身处高官要职,更不用说他国官员的儿子了。

韩非是一个真正的王族。他对县级以下的人从没看上眼。韩非的话也是有点重量的,但总不可能让他无中生有。

那只能让姚贾过来问问。

姚贾听到后,觉得有点好笑便说:

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那又怎么样?百里奚和范雎身世都还不如我强,而且,各国的君王也是为了秦国的缘故都对我友好,如果我对秦国不忠,失去了秦王的信任,就不会有任何人对我交好。

秦王听后心想,既然事实如此,你韩非陷害忠良,那只能抓起来杀了。

从而: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但在我看来,韩非的死是因为他深深地爱着韩国。怪不得秦王、姚贾和李斯!这一点从韩非入秦后的所作所为中不难看出。

进入秦国后,韩非曾两次建议秦王,存韩。抨击姚贾不忠。他这样做不是为了秦国,而是为了让韩国可以存活下去。

韩非是如此聪明,当然知道韩国的末日之路,但作为一个韩国公子,他不能袖手旁观,看着自己的祖国被秦国吞并,所以一次又一次不顾生死为韩国计划。也许这样的韩非子,才是历史上真正的韩非子。

他是一个心里装有祖国并愿意为祖国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王安   魏国   韩非子   秦国   秦王   楚国   南风   客卿   韩国   大度   真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