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欠款不还的魏东亭为何宁可自杀,也不找康熙帝求情?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人物的死引起了朝廷上下官员的争议,他就是魏东亭。

按照剧中的设定,魏东亭作为康熙帝的发小,从小跟着他打天下的近臣,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按理说魏东亭能保持这么多年不倒,跟他的审时度势离不开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在追缴户部欠款一事上栽了跟头,最终搭上了性命呢?

雍正王朝中魏东亭没钱还欠款时,为什么不找康熙求情而选择自杀?

户部欠款之事之所以提到议程,就是因为南方受灾,而国库空虚,这个问题剧中一开篇就讲清楚了。而要想解决国库空虚问题,无外乎两个方法,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开源就要改革,就要改祖制,就要伤害到一群既得利益者的权益,这对康熙帝来讲,很难。毕竟这些既得益利者都是跟着自己鞍前马后打天下的人或后代,伤害他们的利益就是自断执政基础。

这在以仁治天下的康熙帝面前,很难下得了决心。

所以在老四胤禛接户部欠款差事的时候,也提出了改革的问题,只是在康熙帝看来,此时并不是改革的时候。而现阶段最着急的却是节流,所谓的节流,就是缩减开支,追缴户部欠款。

而国库到底成了什么样子,欠款的人都是什么人,最终追缴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康熙帝不可能不清楚。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让老四胤禛接手的原因:

一方面锻炼老四胤禛的能力,这毋庸置疑,因为整部《雍正王朝》,康熙帝就没有停止过对老四胤禛的培养。

其次康熙帝已经年老,大清的未来是要交给太子胤礽的,太子不能失去众臣的支持。而老四胤禛就不一样了,本来他就以“冷面”著称,再加上他自己提了“孤臣”概念,正好可以利用,反正他不怕得罪人嘛。

第三个方面则是,遍观整个朝廷,能办这件事的人基本没有,康熙帝都拿出册封亲王的条件来了,可惜没有哪个皇子敢接,没得选择,只能选老四胤禛!

说到底从康熙帝的骨子里认为,有自己在后方坐镇,户部欠款能追缴多少就多少,哪怕五成也行。

康熙帝最希望老四胤禛追缴欠款的人员,其实就是邬思道分析的那三类人中的后两类:

第一类人是清官,主要是京官,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在京城做官实在是清苦,三品以上还勉强凑合。下面的小官本来俸禄就少,应酬还多,银子根本不够花,没办法,只能借款。这类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总体金额并不多,占亏空比例较小。

第二类人是功臣,也就是跟康熙帝打天下的近臣,而这一类人又往往国和家不分,钱大都花到了康熙帝或朝廷身上,这类人有钱,可以有选择的追缴。

第三类人比较可恶,他们属于贪得无厌型,看到别人借钱了,自己吃亏了,那可不行。所以也要借款,这是老四胤禛要追缴的大头。

其实在第三类中,还有一伙,那就是皇亲国戚,这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整部《雍正王朝》中,那些官员一个个都是猴精猴精的,不要以为只有邬思道分析出来了这三类人。不管是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都有智囊团,都能分析的透彻,这也是他们不接差事的原因。

那么作为当今皇帝,也就是康熙帝分析不出来吗?

当然分析的出来,不然的话最后他怎么逮住的三个漏网之鱼?

同样的,作为康熙帝的近臣,几十年不倒的魏东亭,他也能分析个大概:

按照他对现状的考虑,自己运气再怎么背,也不可能是第一波被追缴的对象,而且自己的欠款都是因为康熙帝几次南巡造成的。真追到自己的头上,康熙帝自然会发话,本不用着急。

可是他的算盘打错了……

虽然有邬思道跟老四胤禛出主意,可是当天晚上话没说完,老四胤禛就打哈欠告辞了。当然,他也没有完全听从邬思道的建议,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追缴欠款不分轻重缓急,而是同时进行。

更重要的是他任命了田文镜这个愣头青当先锋,这田文镜本身性格就比较孤僻,也就是做事太硬,不讲情面。后来推行新政时,惹了众怒,也是这个原因。

田文镜也真是的,那么多该抄家的不去抄,偏偏逮着魏东亭不放!

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

本来一开始他们是四处撒网,一块追缴,并没有把魏东亭当做主要追缴对象。结果魏东亭无意中给老八胤禩当枪使,自己撞上门来质问田文镜,为什么不追缴太子手下人的欠款?

结果太子胤礽卖官筹钱,把账还了,大阿哥那边也把账还了,修书的三阿哥更是当着众人面把钱交了,就连隆科多,都卖了御赐宝刀,把欠款也还了,这下魏东亭下不了台了。

此时追缴户部欠款一事已经初战告捷,下面就是难啃的骨头了,而老四胤禛和田文镜认为,如果康熙帝的宠臣魏东亭都还了欠款,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用另外的话讲就是,如果连魏东亭都欠账不还,剩下的人还会还吗?

这时候的魏东亭彻底乱了阵脚,乱了分寸,也就无意中被野心家当成了枪在使了。

魏东亭跑到老九胤禟那里借钱,结果被踢皮球到老十三胤祥那里,其实这就是老九胤禟故意给老十三胤祥出难题,看看以他跟老四胤禛的关系能不能缓,一旦缓了,老九胤禟就可以以此为理由,抨击老四胤禛。

在老十三胤祥的府上,魏东亭什么都说了,可惜老十三胤祥确实没钱,只能找老四胤禛商量商量。

只不过老四胤禛有自己的一套计划,并不见老十三胤祥,也避免了进老九胤禟圈套的危险。

那么魏东亭为什么不直接找老四胤禛,而要找老十三胤祥呢?

一方面,老十三胤祥跟老四胤祥关系好,而且又以狭义著称,找他,或许有一线生机。

第二,他找老十三胤祥还有另外的打算,其实是希望他能找康熙帝求求情,问问情况,毕竟此时能帮他传话给康熙帝的人,即使有,也不一定会传。

结果老十三胤祥去找了老四胤禛,当然,最终解决也只能碰一鼻子灰。

那么魏东亭为什么不主动去找康熙帝呢?

很简单,因为这道追缴欠款的命令就是康熙帝下的,自己去求情,就是抗旨。同时,在老十三胤祥府上也已经讲过了,魏东亭欠款原因,康熙帝是非常清楚的,这就等于摆明了,逼他还款。

此时的魏东亭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盼着老十三胤祥能突破规矩,跑到康熙帝面前求情,或许能逃过这一劫,可惜并没有!

事情闹到现在的程度,在魏东亭看来,康熙帝迟迟没有来救他,就是打算放弃他了。可是如果自己继续等下去,田文镜真来抄家,那么到时候就不是自己一条命的事了,自己的一大家子都无法保全。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魏东亭才说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也就是自杀,希望以此破局:

一方面保全了康熙帝的脸面,一方面又保住了自己魏家的脸面,同时还能保全家不至于饿死。

果然,魏东亭此举,让康熙帝大感意外,同时也确实比较内疚,人什么时候才会内疚呢?

那就是本来自己也知情,本来自己也能救,偏偏没有救,这种时候才会内疚。只不过皇上哪能犯错?睿智的张廷玉一句话就给康熙帝解了围。

张廷玉的意思也很清楚,就是魏东亭欠款跟康熙帝无关,是他自己不懂得经营造成的,而且他的死是咎由自取,跟追不追欠款毫无关系。

康熙帝就坡下驴,点头说是啊,明面上康熙帝算是不内疚了,念及旧情,也就自掏了腰包替他还账了。

其实张廷玉还算含蓄,后来的老四胤禛直接点出原因,就是魏东亭的儿子不争气,挥霍无度造成的。

说到底,魏东亭之所以不跟康熙帝求情,是因为康熙帝本来就知道整个情况,人家都已经知道的事,你再去求情,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魏东亭的死,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老四胤禛这边追的紧;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死脑筋,不灵活,不会静观其变,如果拖到后来众臣去康熙帝求情时,不就也不用死了;更重要的是他不该把太子胤礽拉进来,导致皇子们互相争斗,自己搅合进皇子们的泥潭了,再想全身而退,难,真难!

我是胖婷,喜欢我的文章的话就留个关注吧!对于本剧你们有什么看法或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雍正   王朝   欠款   近臣   户部   阿哥   皇子   太子   内疚   原因   魏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