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圣旨?

圣旨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是皇帝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圣旨一般由皇帝亲自或由大臣奏定,经翰林官撰写,由内阁定稿进呈,皇帝批准后颁行天下。

圣旨主要有“诏、制、诰、敕、谕”五类,用法和效令各有不同。

“诏”是上所以告下的一种通知,是正式的、公开性的官方文件,多用于国家大事、朝廷要务,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特别重大时以“布告天下,咸使闻之”结尾。

“制”是由皇帝亲自草拟或书写的圣旨,其格式与重要性不逊于“诏”,只是前者代表皇帝本人重视,而后者侧重于国家公务。制书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

“诰”和“敕”都有告诫、勉励的意思,多用于封赠臣民等含有诫勉之意的事务。区别在于授予对象的等级不同,五品及以上用诰命,六品及以下用敕命。诰书多以“奉天诰命”开头,敕书多以“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或“皇帝敕曰”开头。

“谕”有知晓、明白或使知晓、使明白的意思,这种圣旨不如前四种正式,用法也比较随意,分场合而定。写在纸上时,称“皇帝谕某某”、“皇帝敕谕某某”、“上谕”,或者直接“谕某某”。也有口头上的,称为“口谕”。一般用于某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

圣旨通常由墨笔从右至左竖列楷书在绫锦织品上书写。文字大小不一,但字形方正、错落有致、竖成行、横不成列。行文中注意抬格,即遇到“皇帝”、“天子”等称谓,或“制曰”、“诏曰”等词汇时,抬一格(换新列书写,该称谓或词汇比其它列高出一格);遇到列祖列宗的庙号、谥号,或代表上天的词汇时,抬两格(换新列书写,该称谓比其它列高出两格)。

圣旨大多数是使用文言文的,但也有一些例外,特别是在明初和元末。有些皇帝为了让百姓或军民更容易理解他们的意思,就用白话文来颁发圣旨,比朱元璋、朱棣、朱厚熜等。

朱棣是其中一个使用白话文圣旨较多的皇帝,他曾经在永乐四年下达了一道白话文圣旨,说他要去西番征讨,要求西番各族头目与他和睦相处,不要做歹勾当。这道圣旨的原文是这样的: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西番各族头目,与俺每好生近磨道,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统一了天下,那汉每好意思,多曾到有。自我即了大位,恁笼班不忘俺太祖皇帝恩德,知天道,向慕朝庭,俺见这好意思,与了名分。中书舍人便将俺的言语敕里写得仔细回去,着他做昭信校尉、必里卫指挥司百户,世世子孙做勾当者。本族西番听管领着。若有不听管属的,将大法度治他,尔兵曹如敕毋怠。


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奉天承运皇帝说:我们汉人的领土西边,在草原上的西番各族首领,都和我们相处得很好。我祖父太祖高皇帝统一了天下,那些汉人都很有好感,经常来朝贡。自从我登基以后,你们笼班不忘记我太祖皇帝的恩德,知道天命,向往朝廷,我看到这种好意思,就给你们封官。中书舍人就把我的话写在敕令里详细地送回去,让你做昭信校尉、必里卫指挥司百户,你的子孙也可以继承这个职务。你们本族的西番都要听你们管领。如果有不听从你们管理的,就用严厉的法度惩治他们,你们军官要按照敕令办事不要懈怠。

不过多数时候,圣旨并不使用白话文,而使用文言文。圣旨作为皇帝的正式文书,通常使用文言文来表达皇帝的威严和权威。不过,圣旨的内容最后还是要依照皇帝本人的喜好来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圣旨   诰命   敕令   白话文   太祖   文言文   汉人   称谓   开头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