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之苏轼:买个“庄基地”,却要吃官司?


苏东坡传李一冰著

宦海浮沉的苏轼,不改初心,如一叶孤舟漂泊不定,活出了真我的本色。他是一个流落天涯而又失去自由的人,回望生平,既有伤感,也有无奈,以无何有之乡为家做无可奈何的归宿。这就是苏轼今日“以不归为归”的处世哲学。苏轼心中最向往的生活,无非是在那宁静安稳的偏安一隅,寻一方山水庭院,构建心中桃园,这就是苏东坡向往的,然而,苏轼为了寻找自己理想中的栖身之所,多次自己或托人求田问舍,由于世事常多变,竟终不能得。甚至,因为求田问舍而成了遭人党争构陷的证据,也惹上官司,招来了麻烦。天地悠悠,何处可去,何处不可去,看透人生,回归自然朴实的田园,去找陶潜为师。

苏轼与王安石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东山再起,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这年四月,王安石再度拜相。不料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王安石最得力的长子王雾(元泽),突然患背疽而英年早逝。王安石遭遇老年丧子之痛,万念俱灰,于是向朝廷辞职,易然决然的归隐金陵(即今南京)白下门外七里“半山”之处。后来,这位孤独的老人,不幸又害了一场大病,病后,精神体力更加大不如前,觉得自己要这空荡荡的大邸宅,实在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舍作佛寺—名曰 “报宁禅寺”。自己隐居钟山闭门不出,苏轼自黄州至金陵拜谒王安石时,他已经在此闲居八、九年之久。1084年(元丰七年)间,苏轼和王安石两人接连数日朝夕相见为伴,一起游玩探讨人生。当时的金陵太守陈睦(和叔)陪伴他们同游了蒋山诸寺,王安石的门客段缝(约之)、叶涛(致远)和陈辅之等与苏轼共同参与游玩并进行饮宴活动,大家都很愉快。而今时过境迁,金陵重见,回首前尘,恍如噩梦。王安石以才人以待苏轼,苏轼则以前辈敬重荆公,相逢一笑,恩仇尽泯。王安石又劝苏轼就在金陵买点田地,寻所住宅,先把生活安顿了,然后才能读书治学。王安石这番意思非常明白,他希望苏轼留居金陵和他作伴,苏轼也为之非常感动,作《次韵荆公四绝》中,有诗云: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苏轼在金陵逗留期间,听从王安石劝告,开始访求田宅,可惜匆匆不得遇合。而苏轼留在金陵二十多天,买田未成, 似乎没有这个缘分,但是,即使购田成功,那也为时也已太晚,二人分别后不到两年,王安石就病逝金陵,永别人间了。

苏轼离开金陵之际,老友滕元发奉诏在湖州赴任,二人相约在扬州见面。滕元发是范文正公(仲淹)的外甥,秉性豪迈,不但欢喜谈兵,尤擅实地作战。生得躯干魁梧,姿度雄爽,据说每当他殿前奏对完毕,退出去时,皇帝一定目送其行,是个美丽的伟男子。两人四年后在扬州金山见面,握手间不觉都泪流满衣衫。苏轼来后就住在金山寺,金山寺的主持就是苏轼送他“怪石供”的了元禅师,这了元也即后来赐名“佛印”的佛印和尚。佛印和尚要替苏轼在京口买地,并且要买在金山寺庙产邻近的田亩,他就可以代苏轼为之照管,苏轼非常感激他的好意。此时,苏轼又发现了京口蒜山这个好地方。蒜山在江上,山上有一片松树林,风帆历历,尽收见底,视界非常广阔,与黄州临皋亭颇有相似之处,苏轼认为是筑屋卜居的理想地方,作诗向了元要求:“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后来苏轼决定居住常州宜兴,在京口蒜山买田的话就在没有了下文。

苏轼与佛印和尚

苏轼无意仕途,到处求田问舍,本来打算终老黄州,所以在黄州看了许多地方,其中,杨绘为他介绍定襄胡家田,陈惜为他接洽荆南头湖的庄田,1084年(元丰七年),由于苏轼到汝州任职,这些想法都不了了之。 苏轼到了金陵后,在金陵和扬州都进行了寻田问舍,苏轼又与老朋友滕元发商议想让朝廷在常州赐田建舍,后来还想再京口买田,都没有遇到合适的地方,苏轼相当失望。

1085年(元丰八年)四月,苏轼在仪真(今扬州)时,遇到了与他同年进士蒋之奇(颖叔),蒋之奇是宜兴人,现任江发运副使,在扬州做官。他们是少年时代的朋友,知道苏轼求田杭州,记起当年二人共付琼林盛宴,两人戏约将来退休,一定要同居宜兴的旧话。所以,蒋之奇立即派人到他的家乡宜兴去替苏轼寻田。苏轼感谢他的热心,蒋之奇终于替他找到了宜兴的卖主,苏轼便从金山到宜兴去看田。田在深山中,距城五十五里,地名黄土村,田主姓曹。苏轼在九月底到了宜兴,访问了县令李去盈,居住在通真观侧郭知训提举的家中,由一单姓秀才陪同,亲往黄土村田上去步量,大约一年可有八百石谷子的收成,足够全家生活了。地主曹家酒食相饷,告诉苏轼这种土酒名叫“红友”,苏轼笑道:“此人知有红友,不知有黄封,真快活人也。”因为朝廷内部造酒,黄罗封窖,称为“黄封酒”。看似一句笑话,却充分流露了对于政治生涯的厌倦。苏轼终于买定了宜兴这段田地,将来还想买一小园,自种柑橘。

苏轼做梦也想到他所买下的这片田地,日后为他招惹了麻烦和官司,也成为构陷的罪证。这姓曹的业主把田卖给苏轼后,反过来却来诬告苏轼“以霸占民田”的说辞告到了官府,苏轼将曹姓诬告状子转给了宜兴转运使,请求当地官员秉公处断,这件诬告事情经转运使查证后,曹姓卖主也招服了是自己诬告苏轼,这块田地应归苏轼所有。但是,苏轼买了后仍由曹姓租用,曹姓卖主拖赖了七八年田租,苏轼当时在京城做官,知道曹姓买主无知,只是想多得一点钱财,苏轼不愿与他计较,于是,让曹姓卖主照原价可以赎回。但是曹姓卖主就是泼皮无赖,没有能力将田地赎回,所以,宜兴这块田地就属于苏轼的。但是,在元祐八年的党争中,这件事却被御史黄庆基抓来作为诬陷苏轼侵渔民田的罪状,大做文章,作为弹劾苏轼罪状之一。

苏轼雕像

人生的最大乐趣,无非就是这清静中的淡淡乐趣。此时的苏轼,一门心思就想在这宜兴湖边田舍度过余生了。然而现实岂会如此圆满。在宜兴买田后,为了辅佐新君,苏轼被朝廷召回,自此,他漂泊的晚年才刚刚拉开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金山寺   求田问舍   金陵   宜兴   吃官司   卖主   扬州   金山   田地   朝廷   基地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