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信号?年内约300款产品主动提前“退场”!银行理财,还能买吗?



作 者丨王婷婷,赵阳

剪 辑丨胡凯文

编 辑丨崔海花

图 源丨视觉中国

最近,有小伙伴遇到了这样的困惑:自己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明明没到期结果却被提前终止了。


这并不是个例。


据相关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约300只理财产品主动宣布“提前退场”。


这意味着什么?投资者又需要如何应对?本期3分钟一起了解下。



一、 银行理财为啥会“提前终止”?



很多人买银行理财时,比较关注业绩比较基准、近一年收益率、风险等级、投资期限等指标。


事实上,产品说明书中会有一栏明确提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提前终止”。


这又分为两类:投资者提前终止权和产品管理人(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提前终止权。


一般来说,如果该产品投资范围、投资品种、投资比例等出现重大调整,但投资者又不接受,就可以在公告确定的期限内申请提前赎回。


(某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


至于产品管理人,说明书中也会设定一些其有权提前终止产品的情形,比较常见的是业绩不达预期、净值波动较大、规模缩水严重等。


(某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


具体到眼下的“提前终止潮”,综合市场的观点主要是由业绩因素主导的连锁反应。


资管新规落地后,大部分理财产品必须采用市值法进行估值,净值需及真实地反映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结果过去一年,银行理财产品先后遭遇两轮大面积的净值回撤。


先是3月,因为股市震荡出现大面积跌破净值的现象。到了11月,伴随着债券市场剧烈调整,再度遭遇“破净潮”。


由此很多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甚至出现浮亏,无法满足投资者预期,也就带来了较大的赎回压力。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存续的理财产品规模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那产品规模下降有啥影响呢?


大家知道,机构管理一只理财产品会按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


产品规模越小,管理费就越少。


如果管理费已经少到不能覆盖它的运营成本,就完全没必要继续管理该产品了,此时提前终止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因为产品规模太小的话,在资产配置上的选择就会受限,投资风险也会加大。



二、 我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了,有啥影响?



首先,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不意味着投进去的钱全都没了。


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会以产品提前终止日的产品份额净值为准。


且管理机构会在约定的几个工作日之内,把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返还到原账户。


其次,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不是完全的坏事。


理财产品被提前终止,打破了大家对资金的规划,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另一个角度来看,大部分被提前终止的产品其实都有业绩不佳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及时止损,把钱拿去买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所以遇到理财产品被提前终止,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三、银行理财,还能买吗?



可以想象:未来在净值波动常态化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或将成为常态。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优胜劣汰”的体现。


且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也不完全是件坏事。


所以各位小伙伴,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害怕遇到提前终止的情况就不敢买银行理财。


当然了,“提前终止潮”的发生也是在侧面提醒我们: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加大已是现实。


如此我们想要有安心的理财投资旅程,要在购买银行理财时调整好心态,更要基于自身风险偏好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


好了,关于银行理财提前终止的小知识就说到这里,你学会了吗?



SFC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肖楠


刷屏!“打工人”年薪15亿!超过公司员工平均薪酬800倍,公司此前宣布裁员1.2万人


惊雷!7万人一夜爆仓


突发!一地宣布:所有公务员,用数字人民币发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银行   产品   管理人   净值   常态   管理费   收益率   大面积   本期   说明书   理财产品   投资者   年内   信号   业绩   主动   规模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