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幅“裸女图”拍出700万!因太美被盗千万次,如今被强行穿衣

偷偷告诉一声:别忘关注一下哦,精彩内容让你看个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在许多场合都能看到这幅画:画中的“抱陶女”半裸着身体,楚楚动人的抱着一只陶罐,在广阔无垠的海天之间,她那天使般的面庞、婀娜多姿的身材、静如处子的气质、落落大方的神态,性感而不觉淫邪,神秘又不失纯真,既有西方古典的高贵,又不失东方典雅的韵味,恰似九天仙女落凡尘。

这幅画就是著名画家谢楚余于1997年所创作的名画《陶》(亦称《抱陶女》)。此画作一经问世,便随即在伦敦某拍卖会上拍出80万英镑(700万人民币)的天价。

《陶》一问世 名动天下

《陶》一经问世,便以一种中西合璧、倾城倾国之美打动了世人,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惨遭盗版翻印次数最多的一幅油画。其创作者谢楚余,也赢得了著名画家陈丹青“画家楷模”之美誉。

身材挺拔,风姿绰约,面若桃花,眼神纯净,裸露的上身健康而性感,下身包裹着长长的丝绸,亦可隐隐约约透出圆润而动人的曲线,可谓天仙下凡,人间尤物。此画一经问世,便瞬间成为天下男人们心目中梦寐以求的“窈窕淑女”。

或许是因它美得太过惊艳,所以不幸被许多无良出版商盯上,先后竟被盗版翻印1000多万次,创下了被盗版次数最多名画的世界纪录;但因其十分性感迷人,又被某些道貌岸然的“卫道士”认为有伤风化,画中的女子竟被强行穿上衣服,令人啼笑皆非。

美出天际 被迫穿衣

遭遇肆无忌惮的盗版之余。更令谢楚余震惊和气愤的是。许多盗版的画。此画。竟被这些内心龌龊的正人君子。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这种不仅是可耻的盗版行为。更是对绘画艺术的极大亵渎,不仅让他气愤填膺,更是让他欲哭无泪。

在有的盗版画中,“抱陶女”原来裸露的上身,竟还被人“贴心”地穿上了抹胸、吊带衫等各式各样的衣服,遮住了画中最引人注目的胸部,显得不伦不类,辣人眼睛。

这让谢楚余感到既可气又好笑。尽管引人关注是件好事,屡遭盗版亦可忍受,但被国内某些不学无术鸡鸣狗盗的“二流子画家”,在自己的原创画上画蛇添足,那简直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即便强行给这幅名画穿上衣服,难道就能遮住某些人内心的阴暗与龌龊呢?

他笔下的每一个美女形象,均堪称中西合璧,浑然天成。不仅具有淳朴自然、含蓄不露的东方韵味,更是在人物形象妩媚性感的外表之下,蕴藏着一种罕见的冷艳、高贵与典雅。《抱陶女》画中的美女模特就是这样。

从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也可窥见这幅画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之一斑,可长期盗版行为,让他损失惨重。于是,他连忙找到相关部门,请求追回损失。

而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法律体系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尚未建立健全,人们的“版权概念”普遍都很淡薄,导致此画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盗版。经相关部门统计,谢楚余这幅《抱陶女》,竟先后被盗版达上千万次,令人触目惊心。

直到1999年,通过打一个某口服液生产商的侵权案的官司,才让损失惨重的谢楚余获得区区8万元赔偿。虽然这场耗时旷日持久的官司得不偿失,但也因祸得福,凭借这一官司,一时声名鹊起。

看名画《陶》 长艺术眼

从绘画风格来看,《抱陶女》属于欧洲“古典画派”。但其中又有明显差异,画中的女子是中国传统的“小家碧玉”,淳朴善良,明艳动人。

下半身以浴巾包裹,上半身一边双臂抱着陶罐,另一边则袒露健美的肩部及性感的胸部,目光清澈如水,面若桃花,静如平湖,落落大方,将“东方女性”的“含蓄美”展示无遗。

有些美术爱好者和发烧友会发现,谢楚余创作的油画《陶》与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创作的油画《泉》,在整个构图与绘画手法上有某些相似之处。

谢楚余笔下的美女形象,虽来自于现实,但又远远超越于现实,成为艺术世界里独特的“那一个”。正如谢楚余所说,尽管其每个作品都有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并在此原型基础上通过想象、扩张、提炼、概括,最终提升并凝练为一个较为完美的艺术形象。

据他所说,《抱陶女》此画曾用过3位模特,其中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广东人,另一位是中外混血儿。正因出自3人“杂交”,方现惊世核俗之美艳。

天才画家 专画美女

著名画家谢楚余是业界出名的“盗版与美女簇拥的作家”,经他出手的画作,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美女。其每一个美女形象,都是男人见了会心动,女人见了会心醉。他一生阅女无数却浪而不淫,自称最美最性感的模特是妻子

谢楚余的人始终行走在路上,寻找着唯美与纯真的眼神,然后又被画中人宣泄出来。时光在他笔下被定格,混以油彩,以另一种形式洗礼着画中的主角。有时时光我们不能掌握,但可以利用它来创造。

谢楚余每年需要的女模特名额大约只有10个,但很多慕名而来的女孩都在千方百计,不远千里前来成为他的“画中人”。谢楚余对于模特的筛选很严格,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模特都在18—30岁左右,肤白貌美,气质迷人。

不过,相比起那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美女,他更喜欢去粤西一带寻找当地的美女。那里的女孩五官深邃,她们的那种美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是一种从骨子里冒出来的朴素的美感。迄今为止,作为他画作的艺术原形,已有上百个全国乃至全球美女,成功地走进并定格于他的艺术世界。

1962年,谢楚余出生于广东汕头,先后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深造;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在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与材料方面,他造诣颇高。其代表作《陶》《南国少女》《莲》《旅人》、《秋踪》《逆光》《龟兹梦》《木板上的拳套》等,广受好评。

由于谢楚余不仅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一个不为物役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崇尚简单物质生活的人。他经常说:“每天可以让我画画,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没有过高的奢望。”因此,他从不在意那些所谓名气与利益,也不喜欢那些太热闹的场合。

生活中的谢楚余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喜欢随意洒脱,闲庭信步,平时爱穿休闲服装,既不喝酒,也不抽烟,也对车没有什么兴趣。时至今日,他仍旧住在看起来有点老旧的教工宿舍楼里,家里连一件奢华的家具都没有。

追求极美 自成一体

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谢楚余内心对女性美是充满了赞美和仰望的。

他用东方的书写方式,去展现东方讳莫如深的题材。但在谢楚余的眼里,美丽的人体是造物者的恩赐。

他追求的是“完美”,他一生致力于发现、挖掘、完善并表现女性身上与生俱来的艺术之美。正如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巴黎的麟爪》里,所记载常玉整日面对裸女,看见的都是:

“人体美是这样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头发,有的手,有的脚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会合,形成各不同的线条,色调的变化,皮面的涨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态,不可制止的表情——也得你不怕麻烦细心体会发现去,上帝没有这样便宜你的事情,他决不给你一个具体的绝对美,如果有,我们所有艺术的努力就没了意义……说起这艺术家审美的本能,我真要闭着眼感谢上帝——要不是它,岂不是所有人体的美,说窄一点,都变成了古长安道上历代帝王的墓窟,全叫一层或几层薄薄的衣服给埋没了!”

我一直想塑造的是一种完美的形象,而在女人身上,她们优雅而神秘,为这种完美添上了一种现实的美感。”对谢楚余来说,女子身上的典雅和神秘交织在一起,既自然又高贵,形成一种令人最为着迷却又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感,而这样难以捉摸的神秘感,深深吸引着他。

谢楚余曾经说过,“画是我的另一张面孔”。他对唯美的追求,对女性神秘感的痴迷,追溯其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和他童年的经历有关。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谢楚余就被选入文宣队,一直到四年级他都在接受文艺训练。“我们那些基本功训练虽然很枯燥,但是一招一式,它都要呈现美感。”

这样的一种训练无形中在谢楚余的心里留下了美的种子。直到20多岁的时候,谢楚余才慢慢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绘画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画得愈来愈得心应手,愈来愈有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的舞台表演体验:在空无一物的舞台上,就那么一丝音乐,灯光一亮,突然就有一种表现的冲动。

除了文宣队经历的影响之外,早期谢楚余的画风还在很大程度受到了葛丽泰·嘉宝神秘气息的感染,形成了一种远离尘嚣的气质。

谢楚余艺术灵感的萌动,起始于他10那年所看到的一幅电影海报。10岁那年,谢楚余偶然间看到了一幅葛丽泰·嘉宝的电影海报。

他动情地描述着当时的感觉:“天啊!这简直就是一种惊为天人的美,这种美是你无论在任何角度看,俯视的、仰视的、侧面的,等等,都是美的!”

这种美彻底地感动了谢楚余,触动了他的“美学敏感”,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并由此开始对油画产生了极大兴趣。

这位被公认为好莱坞黄金时期的大美人之一,素以神秘气息、高贵气质而著称于世,自然也成为谢楚余心目中最高贵的“女王”。但是,这位冰雪玉女,在风华正茂的36岁选择息影,神秘隐居,独居美国纽约,无数人为之感到惋惜。

对理想尽善尽美的执著追求是谢楚余认真的一面,而工作中对绘画手法的试验又是谢楚余孩子般调皮的另一面。

每天用几十杯各种漂亮的颜料,随意地泼洒在画布上,他很喜欢这种感觉。很多教科书都说丙烯不能覆盖在油上,因为丙烯是水溶性的,但谢楚余就是不迷信权威,他要追根究底。

于是,他放任它不溶,等它干了以后,因为油是轻的,浮在上面,结果竟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荔乡女》的雨伞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这样,在无数次的尝试中,有了无数的偶然,有了无数的惊喜,“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这么的精彩。这样的实验令人陶醉,好像儿童做游戏一样,有一种其乐无穷的畅快。”

由此观之,谢楚余笔下的每位美人,恰似他的生活一样,处处充满了美,时刻洋溢着美。正因其一生均致力于追求女性极致之美,所以才能一鸣惊人。

在“追求极美”这一点上,谢楚余堪称我们告别“美盲”的最佳楷模,其画作自然也成为我们摆脱“美盲”、学会审美的“教科书”。

时下的中国,“美盲”遍地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悲哀。

人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为爱美是每一个人最原始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所以“美盲”其实是人生的一种最大缺陷。须知,只有彻底消除“美盲”,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感叹:“美盲比文盲更可怕!中国现在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实在太多了!”在“吴冠中大师”看来,那些无视自然美,不懂艺术美,对美丑善恶没有判断标准的人,皆可视为“美盲”。

柏拉图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其中包含着‘真’和‘善’。一个对‘美’视而不见的人,自然就很容易跌入伪与恶的深渊。”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很多确定性逻辑性算法将会替代人工。唯有“审美”这种复杂算法,更能突显人类的独特价值。

可以说,未来必将是一个“审美导向”的世界;功利地说,“审美能力”势必成为未来最大的竞争力。那些缺乏审美能力的“美盲”,届时将因无法融入新的社会,而惨遭社会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画作   神秘感   模特   名画   笔下   油画   画家   高贵   衣服   形象   神秘   自然   性感   艺术   美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