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为“45度青年”叹息

原标题:大可不必为“45度青年”叹息

青年什么样,未来什么样。一段时间以来,“45度青年”一词流行网络,引发热议。一些人因此对青年的“不满格”状态表示担忧,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45度青年”是这样一群人,他们面对现实压力,选择了“半卷不卷、半躺不躺”的应对方式。“不卷”或因力有不逮、抑或因对未来有自身谋划,“不躺”是内心始终有锐意向上的愿望和热情。如果说“0度”意味着彻底躺平,“90度”代表着拼尽全力,那么“45度”,则是一些青年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中选择的一条中间路线,这种状态虽多多少少有些纠结,但我们不能因此断定他们难以堪当时代重任。

人的一生不会时刻都保持“90度”奋进状态,当我们“卷”不动,或不愿在一些无意义的“内卷”中消耗时,“45度”状态就有可能出现。这种状态是人面对压力时,重新认识自我与社会,并不断矫正人生方向的一个过程,是人生的过渡阶段,并非自我放弃、消极应对,我们要客观看待“45度青年”。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不确定性因素最多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很多人从单纯的校园步入了复杂的社会,面临就业工作、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出现“45度”状态,不足为奇。比如在一些就业领域,一些人会不停地在“卷”与“不卷”中徘徊、思索。然而同时你也会发现,在直播带货等新兴行业领域内杀出的一匹匹“黑马”,也都是青年,他们大都经历过艰难的转型与抉择,当过一段时间的“45度青年”。事实证明,不必为“45度青年”过于担忧,他们并非安于现状、随波逐流,一旦抓住机遇、找准目标,他们一定会迸发出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勇向前。

其实,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人物在青年时期都迷茫过挣扎过。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青年时期曾作过一首名为《午寝》的诗,“读书常厌烦,燕处意坐驰。动静两不适,尘劳败天倪……”,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黄庭坚就是一个标准的“45度青年”。其实,“45度”姿态不仅不可怕,如果自我把控得当,还可以培养自身审时度势的能力,必将为日后挺起“90度”身姿奠定基础。

当然,“45度青年”要挺起“90度”身姿阔步向前,还需其他条件。首先,青年必须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人生没有志向,如同骏马失去衔铁。本就摇摆的青年,如果心无所往,必将长久陷入自我否定和放弃的怪圈,何谈扛责挑担。其次,全社会也要多加呵护青年,给他们提供更多广阔的舞台、尝试的机会、鼓励的掌声、现实的支持,让他们在从“45度”挺向“90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信和勇气。

让一个人永远保持“90度”的状态和激情是不现实的,我们也大可不必为“45度青年”而叹息忧虑,多一些包容和鼓励,“45度青年”也会脚步不停地向上走、向前走。(岳燕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大可不必   黄庭坚   衔铁   人面   果心   青年   身姿   热情   时期   状态   现实   阶段   压力   自我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