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来临 谨防以下传染病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时值春夏季传染病高发季节。甘肃省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大小朋友们在享受小长假的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狂犬病等传染病。


新冠病毒感染


全年均可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有人群均易感;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者丧失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

充分认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五一”小长假期间,

外出在哪些些场所需要戴口罩?

①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

★ 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

★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期间。

★ 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

★ 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 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②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

★ 乘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

★ 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

★ 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

手足口病


春夏及秋冬季节交替高发;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学龄前儿童易感;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预防: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狂犬病



主要由狂犬病毒通过动物传播给人而致,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其次为病猫等。随着天气回暖,春季猫狗等动物进入发情期,是犬伤人事件的高发期。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

预防:

为宠物打疫苗,远离流浪猫狗等动物。

一旦被犬类或者其他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用20%的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去除动物口涎,挤出污血,再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及时前往医院或犬伤门诊进行规范化处理,请医生评估伤情,按要求接种狂犬疫苗,受伤严重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来源:甘肃省疾控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甘肃省   月龄   抗原   核酸   狂犬病   狂犬   呼吸道   社会福利   手足   疫苗   传染病   长假   患者   假期   场所   动物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