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上位:中国宫斗第一剧

1

秦始皇嬴政的亲生父亲是谁?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度成为历史疑案。

只因卫国商人吕不韦,为了做成那桩“奇货可居”的大买卖,在一次筵席上,将宠妾赵姬献给后来的秦庄襄王——子楚(原名异人)。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赵姬来到子楚身边后,“至大期时,生子政”。

于是,两千多年来,不断有人传言,嬴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老谋深算的吕不韦以一招移花接木,将已经怀有自己孩子的赵姬献给子楚。

历代多有史学家对此进行反驳。我在此只说一个漏洞。

《史记》中提到的“大期”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为12个月,一为足月分娩的日期(所谓十月怀胎)。

若是十个月左右,赵姬怀孕,应该是从与子楚在一起时算起。若不然,子楚再傻,也不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妻子一边与自己成婚,一边和吕不韦旧情复燃。如果赵姬确实是在十个月后生下嬴政,那就与吕不韦没什么关系。

“大期”若作12个月来解释,那子楚更可以放心。吕不韦总不能先把赵姬送出,之后两个月内在自己眼皮底下“作案”。

不过,《剑桥中国秦汉史》则引用另一种颇为可信的说法:“大期生子政”这一句,“是一个不知其名的人加在《史记》之中的,为的是诽谤秦始皇,说明他政治的和出生的非正统性”。

毕竟,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尽一切可能抹黑前朝统治者,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中,屡见不鲜。

无论如何,吕不韦的野心已逐步实现。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子楚,原本在赵国作人质,通过吕不韦的协助,认其父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的宠姬华阳夫人为母,返回秦国,之后更是顺利登上王位。

为子楚扭转乾坤的吕不韦,终于迎来自己事业的春天。

只是,子楚的爷爷秦昭襄王“超长待机”,一个人在位就长达56年。随后的安国君和子楚又都短命,一个在位仅仅三天,一个三年,他们都没机会延续大秦的霸业。

公元前247年,大秦帝国迎来他的新主人——13岁的秦王嬴政。

2

坐落于渭河北岸的咸阳宫,神霄绛阙,气势恢宏。就连将门出身、12岁便能杀人的燕国勇士秦舞阳来到这里,见识了大秦帝国的雄伟气魄,也不禁胆战心惊。

荆轲刺秦王是20年后的事情,可此时,身处宫中的嬴政也极度缺乏安全感。

这偌大的咸阳宫,暗地里不知还隐藏着多少凶险。此时的嬴政,还不是大秦真正的领袖,年少的他骤然被推向权力之巅,似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或许也想不到26年后,自己将一统天下,完成祖辈未竟的伟业。

此时,摆在嬴政眼前的,有一座大山,那便是任两朝宰相,执掌朝政的吕不韦。

位高权重的吕不韦对秦国有功,不仅体现在他扶持子楚上位一事上,还在于其执政期间的贡献。

首先,针对秦国的大屠杀政策,吕不韦提倡“义兵”。

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一向崇尚武力。当年长平之战,秦军残忍坑杀40万赵卒,秦国名将白起已意识到大屠杀的严重性。

当秦昭襄王命他接着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时,白起拒不受命,劝说道:“长平一战,赵国人死伤惨重。如今国内同仇敌忾,大力发展生产。王若发兵,即便兵力比之前多一倍,也难以对付赵军十倍于前的防守。”

秦军到后,果然遭到赵国顽抗,徒劳无功。

吕不韦所主张的“义兵”,正是为抑制杀伐。他提出,秦军所至之处,应为民除害,不扰民,不乱杀戮,几乎放弃了商鞅变法时建立的“计首授爵”制度。

据史书记载,在吕不韦执政期间,秦军只有一次大屠杀的记录,即秦王政二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秦人嗜杀的不良习惯有所收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六国军民的反抗情绪。

其次,吕不韦大肆招揽人才,其手下宾客三千,不仅是为自己服务,更为秦国朝政输送大批人才,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当属荀子的弟子——楚国上蔡人李斯。

再次,吕不韦授意门客执笔撰写《吕氏春秋》。这部著作不囿于一家之说,而是杂糅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被称为“杂家”。

《吕氏春秋》一方面为统一做舆论准备,另一方面,又反对君主专制。书中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和“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等主张,这是极富先进性的“民本”思想。吕不韦似乎有意以此取代法家,作为秦国的指导思想。

最后,在吕不韦主政的13年间,尽管秦国重在休养生息,却没有停下统一的脚步,战果颇丰。

公元前246年,秦军攻韩国上党,自齐国来投的秦将蒙骜(蒙恬的祖父)带兵平定晋阳,建太原郡。

公元前244年,蒙骜攻取韩国13城。

公元前242年,蒙骜攻取魏国20城。

公元前238年,秦国攻取魏国的垣、蒲,派杨端和领兵攻取魏国的衍氏。

在吕不韦的统筹下,秦国的统一事业蒸蒸日上。

3

与此同时,王权与相权之争已初见端倪。刚愎自用的嬴政不仅不满吕不韦这位“仲父”擅权,更不满其介入家事。

吕不韦为子楚献上赵姬的那场宴席,改变了这个绝美女子一生的命运。

嬴政出生于长平之战一年后,彼时,秦、赵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嬴政九岁前,跟着母亲在赵国担惊受怕,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幸而赵姬想尽办法周旋,才得以死里逃生。

赵姬无法选择自己的爱人,却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至少在床帏之事上,她是一个很有追求的人。

子楚死后,王太后赵姬年轻守寡,寂寞难耐的她便与吕不韦私通。

当时嬴政年纪小,吕不韦与太后私通,或许还能巩固新君的地位。可随着秦王年龄渐长,这事儿若被捅破,吕不韦肯定身败名裂,他自然要担心自己的政治生涯。

为了摆脱赵姬,吕不韦急欲为她找一个新情人。

此时,本是市井无赖的嫪毐,走进吕不韦的视线。嫪毐有个有内涵的外号“大阴人”,只因他能“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可说是男人中的战斗机。

吕不韦将嫪毐收入门下,又多次向赵姬提起这位“能人异士”。欲求不满的赵姬顿时很感兴趣,如此猛男,老吕你自己又用不上,何不送到我宫里来。

吕不韦的如意算盘总算打得响,于是他让嫪毐假装受过宫刑,送进宫中侍奉赵姬。如此,吕不韦为了自己的野心,两次将赵姬推向其他男人的怀抱。

赵姬对新情人宠爱有加,为掩人耳目,还带着嫪毐离开咸阳,搬到雍城的离宫居住,和他夜夜笙歌,私下生了两个儿子。

仅仅靠太后的私宠,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僮仆多达数千人。嫪毐得势后,一时门庭若市,上千人前来请求做他的门客。

嫪毐的野心开始膨胀。一次,他与人饮酒作乐,席间发生争吵。嫪毐喝醉了,朝对方大声呵斥:“我乃秦王的‘假父’,你又算老几,敢跟我争!”

4

嫪毐小人得志,嚣张跋扈,引得怨声载道。酒席之事发生后,不断有人向嬴政告发,嫪毐是假宦官,他以此为幌子,与赵姬私通,生有二子,并与太后密谋:秦王死后,就让他俩的孩子即位。

当然,此时嫪毐的势力并没有能力夺权。尽管《战国策·秦策》中,有魏王结交嫪毐,所谓“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之语。但是,纵横家言,不可尽信。

这只能理解为,魏国惧怕吕不韦,从而挑拨离间。从现有史料来看,在秦国的朝政上,嫪毐完全无法与吕不韦相抗衡,双方也没有过斗争的痕迹。

但是,嬴政还未夺回权力,倒平白无故多了个爹,他已忍无可忍。

年轻人如果不主动去争取,永远难成大事,即便生在帝王家,也是如此。

当嬴政羽翼丰满,终于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对嬴政而言,要实现亲政,就必须扳倒吕不韦。可吕不韦作为相国,权倾朝野,难以下手。

此时,全靠嫪毐送上“助攻”,一出后宫丑闻,成为压倒吕不韦的最后一根稻草。

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前往雍城祖庙行加冠礼,下榻于蕲年宫。

专横跋扈的嫪毐与门客密谋,矫借秦王御玺与太后玺,发兵作乱,向蕲年宫进军,企图谋害嬴政。

嬴政对此早有察觉,只等嫪毐自投罗网。他急命楚国宗室出身的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平叛。嫪毐房事虽在行,兵事一窍不通,遇上秦军,立刻大败而归。嬴政下令追击,将他斩杀,灭其三族。

嫪毐这一帮乌合之众,被一网打尽。参加叛乱的大臣卫尉竭、内史肆等被枭首,车裂示众。嫪毐的门客们,罪轻者没收家财,罚为“鬼薪”(供役宗庙的取薪者),罪重者四千余人,均被夺爵迁蜀。

最可怜的是,赵姬和嫪毐生的两个幼子。无辜的两个幼子被嬴政下令,当场扑杀。赵姬本人则被迁往萯阳宫,遭到软禁。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嬴政开始了他残暴的政治生涯,压抑许久的他,仿佛在发泄多年来积攒的怨恨。

5

嫪毐并非嬴政真正的目标,他一心想对付的是执掌秦国朝政13年的“仲父”吕不韦。

嫪毐作乱时,吕不韦被嬴政架空,完全蒙在鼓里,不仅没有参与平叛,还被昌平君(楚国公子,多年后叛秦)等新贵迅速取代。等他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经过对嫪毐一案的彻查,吕不韦私通太后,进献嫪毐等丑事自然被一一揭穿。嬴政若要论罪,吕不韦在劫难逃。

另外,据张荫麟先生推测,由于“种族之见”,秦国宗室对吕不韦也多加以排斥。吕不韦以卫人的身份执掌秦政,他的门客又多来自三晋,和他结交的太后还是赵国女子。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部分老秦人对此深信不疑。

此时,“郑国渠”事件引发秦人新一轮的恐慌。

郑国是著名的水利专家,来自韩国。韩国见秦国步步紧逼,亡国之难近在咫尺,为了消耗秦国的国力,就派郑国入秦,向秦国建议,修筑一道沟通泾水和洛水的工程。当时,主政的吕不韦同意了。

没想到,郑国渠才修了一半,嬴政接过权力,韩国“疲秦”的阴谋泄露,郑国也被当作间谍。郑国急忙辩解,这项工程只不过能为韩国延续几年国祚,可是对秦国子民却大有益处,可建万世之功。

郑国一番话,得到嬴政谅解,郑国渠得以修建完成,并造福八百里秦川百姓。若不是因为此渠确实对秦国有利,这一伟大工程估计要就此作废了。

郑国一案,使秦国宗室抓住把柄。他们说得振振有词,声称外来人士不过是来离间我大秦的,请求将他们驱逐。于是,无可奈何的嬴政下了著名的“逐客令”,要将外籍游士驱逐出境。

处置吕不韦,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公元前237年,即嫪毐作乱的第二年,嬴政将早已靠边站的吕不韦正式罢免。

嬴政最初并不想置吕不韦于死地,只是将其罢免,以巩固王权。因此,嬴政命吕不韦退居河南封地,给他就此归隐,颐养天年的机会。

6

没想到,在吕不韦罢相的一年多里,来自各国的宾客、使者频频前去拜访,相望于道。同时,吕不韦的门客们还屡次向嬴政游说,为他求情。这些行为,都成了吕不韦的催命符。

嬴政放下最后的一丝容忍,下诏质问吕不韦:“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何功?何亲?嬴政自然心知肚明。吕不韦扶持子楚上位,又辅佐年少的嬴政,历经两朝,执政13年,不可不谓劳苦功高。一朝指大于臂,丑闻败露,就为千夫所指。

同时,嬴政嫌吕不韦在封地住得太舒服,令其举家迁徙蜀地。吕不韦接到诏书,心灰意冷,自知嬴政绝不会放过自己,于是饮鸩自尽。

机关算尽太聪明,这个把生意做到朝堂之上的大商人,终究难逃厄运。

吕不韦名誉扫地,幸亏他的门客们感念其恩德,不顾杀身之祸,私自将他收葬在洛阳北邙山,前来送葬的人络绎不绝。

听说这事儿,嬴政又动怒了,对前去送葬的人进行严惩:原是三晋迁来秦国的人,驱逐出境;原为秦国人,俸禄在六百石以上者,免爵流放。

嬴政申明:“从今以后,敢学嫪毐、吕不韦大逆不道的,这就是他们这样的下场。”

23岁的嬴政,接过渴望已久的权力。身处咸阳宫中,孤傲的他举目眺望,国内,已经没有威胁,国外,六国皆不是秦国的对手,统一的大业终于要在他的手中完成。

吕不韦所规划的政治蓝图,是反对专制,施行仁政。而嬴政最终将其尽数推翻,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短短两年间,年轻的嬴政雷厉风行,借由嫪毐之乱,成功将吕不韦拉下马。谁曾料到,这一内乱,竟引发了改变中国历史的蝴蝶效应。

以后的几千年中国古代史,都沿着嬴政之路走下去,而不是吕不韦之路。福兮祸兮,没有定论,毕竟历史不是戏剧,无法重演。

(摘自《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 2》最爱君/著 台海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魏国   秦国   秦王   楚国   史记   门客   朝政   上位   韩国   太后   公元前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