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职场启示录:大太监李连英升职记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颗头骨,一条辫子,锦衣下的尸骨不翼而飞。

1966年,李连英的豪华墓室被掘开,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不寒而栗。而且坟内无偷盗痕迹,珍品完好无缺,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只有头颅下葬。他家人称其病死,那么死亡真相到底是什么?

回顾他的一生,更多谜团扑面而来:

明明出身小康之家,为何偏偏选择做太监?

祖制规定宦官最高四品,为何他能破格晋升到二品?

纵观高力士、魏宗贤等大太监们的悲惨下场,为什么只有他能全身而退?

拨开疑云,我们会发现:李连英,和我们印象中的有点不一样。

弱者错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

李连英原名李英泰,与大多数穷苦出身的太监不同,来自小康之家——家里有个生意不错的熟皮作坊。

这样家庭出身的人,明明可以读书或经商,为何会甘做太监呢?原来七岁那年,他被算出克全家的孤寡命,只有当和尚或太监才能避祸。

当和尚吃素念经有什么意思?还是当太监看起来比较“有前途”。1855年,李英泰毅然入宫,改名“李进喜”。

“人有一分胆量,就有一分天意,有一分天意,就有一分官职。”初入宫廷的小太监李进喜,未来的李连英,看着景仁宫高高的宫墙,用祖母的话激励自己。

景仁宫,意为“景仰仁德”,属内廷东六宫之一,康熙帝诞于此宫。他刚从奏事处调至景仁宫,凭借自己的机灵肯干很快获得了宛嫔的喜爱。

1861年,咸丰驾崩,两宫太后联手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其他太监宫女因此陷入混乱,但年仅13岁的小李子却从中看到机会,立了大功——他用倒泔水的借口逃出避暑山庄,成功将消息带到京城。

事后,小李子得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笔奖金:1000两银子。

那么他是否因此调到慈禧身边?没有。

对此,他不气馁,一心另寻机会。听闻慈禧因梳头问题打死许多人的消息后,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兴奋起来:好极了!他借着回家的机会,向理发师学艺,然后大胆自荐。

1864年,16岁的李进喜调任长春宫,慈禧为其赐名:“李连英”,后人误传“李莲英”。

职场启示一:富贵险中求,胆有多大,官就有多大。

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喜怒无常、草菅人命、专横跋扈……这些人们对慈禧的印象,历史上只有两个太监成功地搞定她:安德海与李连英。

李连英的晋升堪称火箭般的速度:26岁,储秀宫首领大太监;31岁,四品总管;46岁,破格晋升二品。其中有什么秘诀?

这还要从慈禧的“旧爱”安德海说起。李连英到长春宫的那会,慈禧最器重的手下还是安德海。谁知有一天,有人竟敢对太后的这位“心尖宠”下手。

1869年,安德海因“违背祖制、擅离京师”,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砍了脑袋。

表面上,他是因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而死;实际上,他只是光绪帝、慈安、慈禧三方矛盾的牺牲品。对此,慈禧暴怒却不得不忍耐,若因此报复朝臣会引人非议。于是,她违心夸赞并提拔了丁宝桢。

见此,李连英深受震撼,从此他为自己定下规矩:做事高调,做人低调。

《汉书 扬雄传》曰:“炎炎者灭,默默者存”。

相较于安德海的嚣张跋扈,他吸取教训,非常低调,像是“无公害”的小奴才。《异辞录》记载:“外廷诸臣,莫得晤其人。连英从不轻出,识面尤稀。”

安德海只尊敬慈禧,而他对谁都恭敬温和。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囚禁光绪帝,重掌大权。1900年,义和团庚子拳乱,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李连英悄悄探望“废帝”光绪,发现大冬天,堂堂皇帝连被褥都没有。他当即跪下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立刻把自己的被褥给光绪。光绪也念他的恩,事后常说:“若无李安达,我活不到今天”。

他对上恭敬,对下宽容。《宫女往谈录》说他“对待底下人从来不克扣”,且愿意扶他人一把。

一次,名伶杨小楼请慈禧赐字。慈禧写错“福”字,多了一点。杨小楼满头冒汗,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此时,李连英巧妙化解僵局:“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赶紧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的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便顺势下台阶。

他用一句话救了一屋子人!

李连英不仅与人为善,而且用心伺候慈禧。奴才的工作就是讨主子欢心,他把事情做到极致:

慈禧喜好书法,他就勤学苦练,习得一手不错的瘦金体。

慈禧爱听段子,他就投其所好;有人评价:“虽稠人广众中,立编一种谐语,能面面俱到,且俱令人喜悦”。

慈禧热衷“禁书”《红楼梦》,他就命人将长春宫绘上美轮美奂的红楼壁画,把传说中的“大观园”呈现在慈禧眼前。《清宫词》赞道:“徒倚雕栏凝睇想,真真幻幻两传神。”

他的努力和能力撑住了他的野心:如果工作满分100分,李莲英做到了200分。如此惊艳的表现,怎能不令慈禧宠爱?他很快成为慈禧的心腹。

职场启示二: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恪守底线,把握分寸

虽然李连英非常低调,但他的一身荣宠还是引起朝臣不满。1886年,北洋海军训练完毕,慈禧派醇亲王视察,后者为避嫌请李连英陪同。李连英归来后,御史朱一新“炮轰”他监军干政、勾结官员、收受贿赂。

李连英有先见之明,之前完美扮演了“奴才”角色:拒绝了李鸿章的“总统套房”,蜗居在醇亲王房旁的“保姆房”;醇亲王巡视时,衣着朴素地跟在后头,递烟递水;事毕回屋,闭门不见任何人。

慈禧找醇亲王确认,后者证实李连英的“清白”。虽然许多人像朱一新般斥责他“干政”,但都抓不到他的实质性把柄。

李连英真的“纯洁无辜”吗?干政是假,贪财是真。据史料记载,李连英曾一次性接收李鸿章10万两,袁世凯20万两。对于他的受贿,慈禧真的一无所知吗?

一天傍晚,慈禧回到乐寿宫,发现满屋灯泡,不解:“挂这么多茄子干什么?”他没回答,而是问:“老佛爷 ,掌灯吗?”慈禧说:“上!”顿时,昏暗的屋内亮如白昼。

从此,宫内便装上电灯,他得到巨额回扣。事后,慈禧开玩笑:“回扣拿了多少?”他跪下喊冤,太后笑着放过。

对于慈禧而言,干政结党触犯原则,贪污钱财却不值一提。

职场启示三:职场上,不要把领导当傻瓜,下属的小动作他们都清楚。尊重制度,也不犯领导忌讳,有分寸感。

在宫53年,李连英敛财无数、生活奢靡:百姓三餐不继,他的狗顿顿猪肝鱼虾。奴才如此,主子更不用说:慈禧每餐四十道菜,还为六十大寿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而日本参观完北洋海军后,天皇每顿只吃一个菜团子,节省开支、筹集军费。

甲午战败的结局已被写好,大清将亡,无人回天。

好聚好散,功成身退

“进得好?吃得香?歇得好?”史料记载,慈禧晚年与李连英关系密切:每天早晚起居,他们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问候。此时,他们与其说是主仆,还不如说是老朋友。

1908年,在立宪请愿的浪潮中,光绪和慈禧相继离世。

李连英失去了重要的靠山,但他很快为自己找到另外一个庇护——

1909年,慈禧百日后,李连英向隆裕太后献上受赏的七箱珍宝。后者深受感动,特批他拿高额养老金退休。之后,有人想抄他家产,隆裕太后还护住了他。

职场启示四:世界这么小,无论退休还是跳槽,都要广结善缘,好聚好散。

李连英出宫后,仿佛人间蒸发,直到1911年才传出逝世消息,死因至今是谜。

彼时帝国暮年,辛亥革命如火如荼。次年,清帝下诏辞位,闪耀两千多年的紫薇帝星彻底陨落。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李连英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职涯晋升的智慧,也可以窥见晚清王朝的黑暗腐败。

李连英的一生,是步步惊心的职场奋斗史,是残酷无情的皇权斗争史,更是闭关锁国的帝国灭亡史。“落后就要挨打”,是晚清在历史上留下的血淋淋教训。如今的中国日益强大,更需要我们正视这段不堪,心怀国耻,负重前行。

本文参考资料:视频《百家讲坛-李莲英》;纪录片《李莲英之死》;书籍《大太监李莲英》、《回忆晚清宫廷生活》、《大清风云之曲终人散》、《帝国余晖》等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留言转发,鼓励辛苦码字的无隅君吧。

作者简介:无隅君,有书、兰心书院等多家平台10万+作家,AACTP国际认证培训师,世界500强高管,希望用文字治愈你的心。

往期好文戳这里:

《正见》:这本书只有四句话,却治愈了千万人的心

李开复:别太贪心,无病无痛,你就是“千万富翁”

杨紫:为什么你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敢拒绝别人?(成长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春宫   太监   北洋   光绪   故宫   晚清   帝国   奴才   亲王   升职   太后   启示录   慈禧   李连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