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很像日本人的间谍董郁玉,是如何混进光明日报的?

留着近似“仁丹胡”的胡须,戴着一副眼镜,表情严肃……如果不多介绍,人们会以为这个叫董郁玉的人是个日本人。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人不仅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而且居然是《光明日报》的评论部副主任。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相由心生,这句话用来形容董郁玉这个人可以说最贴切不过了,因为这个人不仅长了张日本脸,而且长了颗“日本心”,居然在私下里偷偷和负责搜集中国情报的日本领事馆官员见面,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日本间谍。虽然这个间谍以及和他见面的日本领事馆官员已被国安部门抓获,但董郁玉是如何混进光明日报,并成为高层的,依然是个需要破解的迷,而要解开这个迷团,还得从董郁玉的一个特殊之处说起。

董郁玉身上的这个特殊之处就是,作为一个经常发表文章的官方大报的高层评论员,他却没有多少知名度,网上更没有多少可以查到的公开信息,这是十分罕见的。我们目前唯一可以查到的公开资料是:他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具有法学硕士学位。之后则是一系列海外经历:曾任哈佛大学尼曼研究员, 庆应大学访问学者,北海道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那么,什么叫尼曼研究员呢?查询后得知,尼曼研究员,也叫尼曼学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旨在培训新闻精英的教育计划,宗旨是从发展中国家选拔、教育新闻精英,提升其所在国的新闻品质。

然而,新闻是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之一,是一个国家整体意识形态的反映。这么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真的需要美国来培育人才,需要美国来提升品质吗?显然,在中国的一些媒体看来,是有这个需要的。因为,董郁玉这个法学专业出身的新闻“门外汉”,很可能就是凭借这段尼曼学者的经历成为光明日报高层的。至于,他被日本收买、控制,则应发生在他去日本当访问学者、教授期间。

分析到这里,关于董郁玉是如何进入光明日报高层这件事,也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答案,那就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媒体在用人理念上出了问题,变得唯学历是从,唯名校是从,唯有留学经历是从。这些标准几乎成了人才选拔的金科玉律,而对于其个人政治倾向的调查,社会关系的调查,则落到了次要的地位。媒体的这种用人缺陷,再加上境外反华势力的一些积极运作,就促使像董郁玉这样的败类轻而易举地混到了媒体高层。

该如何杜绝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呢?官方媒体建立政治标准为先的选人、用人制度是唯一办法,不能因为应聘者是名校毕业生,或有留学、访问学者经历,就放松审查。因为,只有把“政审”这条篱笆扎紧了,才能真正避免让董郁玉这种“狼子野心”的家伙混进来捣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光明日报   哈佛大学   领事馆   日本人   日本   美国   研究员   间谍   用人   高层   媒体   新闻   郁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