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的“自诚明”与“自明诚”

原标题:党性修养的“自诚明”与“自明诚”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过程,它包含着“自诚明”与“自明诚”两个相辅相成的途径。党性修养亦是理想人格培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旺盛活力。

自诚明,选人用人重在“识”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共产党人能发扬伟大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中庸》第二十一章言:“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诚明”强调的是人的先天本性、人身上的真诚之德,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我们党在锻造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时,要关口前移,把好选人用人这一关键。选人用人,重在“识”人,要在准确识人上下足功夫,坚持品行为本,把那些具有“自诚明”特质的优秀品行者选出来,也就是我们党坚持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原则,强调德是第一位的。《墨子·所染》有云:“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可见,选人用人,要在“选”上用功夫。人的德性、能力是存在差别的,因此选人用人的前提就是识人,如何能将“尊德性”的厚德之人识别出来,至关重要。

自明诚,加强党性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自明诚”强调明察事理后达到内心真诚,即后天的教育感化。党性修养不仅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是每个党员终生的必修课。一是要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共产党人的理论修养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通过做深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二是在扎实调研上下功夫。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1931年对此论断做了补充和发展,即: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941年8月毛泽东同志起草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号召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脚步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脱贫攻坚战中看实情、看真贫,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十四五”规划编制时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再到多次围绕国家重大规划、重大决策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不断丰富发展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三是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党性修养既要注重改造主观世界,也要强化与客观世界相结合,即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从实践中获得思想启迪、得到党性锤炼。我国古代哲学向来主张知行合一,强调“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真正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历练成长。

由诚而明与由明而诚,只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不同路径和两个阶段。有的人天生淳朴,先有诚的行为,而后达到明;有的人先穷理,通过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而后实现道德行为。“自诚明”与“自明诚”二者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包含而又相互衔接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一种双向的统一关系。“自诚明”与“自明诚”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党在加强共产党人党性修养时,既要做到“自诚明”,选人用人时在“选”上下足功夫,又要做到“自明诚”,加强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永葆百年大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贺梦依,作者为贵州理工学院纪委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自明   大兴   党性修养   共产党人   党性   德性   发言权   必修课   总书记   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   用人   党员   功夫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