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已经倒台,小勐拉为何能独善其身?只因做对了三点

缅甸是我国的邻国,许多人对缅甸的印象大概就是治安差、“金三角”等等,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似乎也没错。毕竟缅甸确实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内情况也十分复杂。


例如,在缅甸独立之后,果敢就长期和缅甸政府军进行“拉锯战”,导致了长期的动荡不安。但现在,果敢已经彻底被纳入缅甸中央的管理,可与果敢情况十分相似的小勐拉却依旧能够“独善其身”。


这是为什么呢?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因为小勐拉做对了三点。



终于“倒台”了的果敢


果敢的全称是“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这是一个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地区,当地有90%人口都是“果敢族”。


可说是“果敢族”,但从历史上算起来,他们可能也算是中国人,因为果敢地区原来就是我国云南省的领土。



1897年时,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果敢地区划入了英属缅甸,这么一来,果敢地区就成为了缅甸的土地,而生活在当地的中国人,也就逐渐变成了“果敢族”。


不过,当时果敢地区并不是由缅甸或者是英国管理的,尽管在名义上果敢地区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果敢地区的统治权却一直牢牢掌握在当地土司杨氏一族的手里,而且杨氏一族的土司权力是世代相传的,他们统治果敢地区数百年,在当地有着牢固的根基。


1960年,新中国和缅甸划定边界时并没有提到果敢,这意味着新中国放弃了收复果敢的权利,果敢地区就划归了缅甸掸邦管辖。



到了1965年,缅甸废除了土司制,杨振声带着家眷、随从600余人南下泰国,缅甸政府军接管了果敢。


按道理来说,这样一来果敢地区就该归缅甸政府管辖了,可偏偏因为当地民众和缅甸政府军矛盾重重,果敢地区反而开始动荡不安。


当时,杨氏土司的部下彭家声建立了“果敢人民革命军”与缅甸政府军公开对抗。彭家声败退云南之后,缅甸共产党又统治了果敢地区一段时间,彭家声也在这一时期加入了缅共、重新攻占了果敢地区。



1989年彭家声发动兵变,成立了果敢同盟军,并与缅甸政府军和解,成为了缅甸的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


此时,缅甸中央政府对于果敢的控制力并不大,仅在当地派驻了少量行政和教育人员,果敢地区甚至还保留了自己的武装。不过,此时的果敢地区仍然动荡不安、内讧不断,果敢人也没能过上什么太稳定的生活。


2011年,缅甸政府军终于抓住了机会,一举扫荡了果敢武装势力,果敢地区正式改名为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这意味着缅甸中央政府真正开始掌控了果敢地区。



2015年,彭家声还试图“卷土重来”,再次在果敢地区与缅甸政府军爆发冲突,只不过彭家声的“努力”还是宣告失败了,果敢自治区被牢牢控制在了缅甸政府的手中。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彭家声和果敢地区的“果敢同盟军”终于彻底倒台了。


虽然果敢已经被缅甸政府控制住了,可其实在缅甸与果敢类似的地区还有不少,小勐拉就是这样一个地区。


小勐拉和果敢类似,同样拥有着自己的独立武装、拥有着高度的自治权,但他们非但不像果敢一样动荡不安,还发展得十分迅速,可以说是在混乱的缅甸国内“独善其身”。小勐拉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到底和果敢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独善其身的小勐拉


小勐拉是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首府,其实它就叫勐拉,只不过是为了区别于我国云南的勐腊,人们习惯将其称之为小勐拉。


小勐拉同样与我国云南省相邻,是一个通行汉语、有许多华人居住的地区,此地被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牢牢控制着,还被称之为“小中国”。


其实,小勐拉所在的地区并不是什么好地方。掸邦第四特区共有7.4万人,这里一度是毒品种植、加工、贩运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缅北毒品流向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通道。



这里不仅有数万亩罂粟田,还有多个海洛因加工厂,容易想象的是,这里的社会治安当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小勐拉是其中转型最顺利、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区,这与小勐拉地区的领导人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小勐拉地区领导人是来自中国的知青林明贤,其领导层中也有不少华人,在他们的治理之下,小勐拉实现了飞速发展。


林明贤出生于海南省,在1968年时顺应时代潮流,前往云南成为了一名下乡知青。当时,在云南地区有许多人偷渡去缅甸,而林明贤因为从小喜欢打仗,就萌生了去缅甸打仗的想法。


说干就干,林明贤果断加入了“偷渡大军”,越境进入缅甸,加入了缅共,并走上了全新的人生道路。



在缅甸,林明贤作战英勇,很快就升为了缅共人民军的高层领导,到了1972年,年仅25岁的林明贤就被任命为小勐拉地区所在的815军区的司令员。


1987年,林明贤当选为缅共中央书记,2年后,林明贤看到果敢和佤邦都脱离了缅共,于是也闹起了“独立”,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小勐拉就成为了林明贤的地盘。


不过,小勐拉的面积是缅甸4个特区里最小的,人口也只有11万,在一开始,用“一穷二白”来形容这里也不为过,而小勐拉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与他们做对了三件事有关。


首先一点最重要的是,小勐拉在林明贤的治理之下,始终保持着低调,从不主动与缅甸政府军对抗。



这当然与小勐拉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小勐拉位于掸邦的最东端,离缅甸政府军的控制范围最远,即使没有了果敢,还有实力强大的佤邦与缅甸政府军对抗,分散了缅甸政府军的“注意力”,这使得小勐拉的发展环境相对稳定。


而且,林明贤知道环境稳定对于发展的益处,从不主动挑起与缅甸政府军的武力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缅甸政府军当然会优先集中精力“对付”那些动荡不安的地区,小勐拉自然就能在各个地区之间保持“独善其身”,让自身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利于地区的发展。


不过,林明贤也并非对缅甸政府“百依百顺”,实际上,小勐拉拥有着很高的自治权,整个地区也保持着相对独立。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林明贤收留了“果敢王”彭家声。



当时,缅甸政府军已经控制了果敢大部分地区,彭家声是仓皇出逃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收留彭家声和与缅甸政府军作对也没有什么区别,但林明贤顶住压力做了这件事情。


一方面,这当然是因为彭家声是林明贤的岳父;另外一方面,林明贤也希望彭家声东山再起、保住果敢的抵抗力量,这样,小勐拉就不用承受太多来自缅甸政府军的压力。


不过,林明贤的这一点如意算盘没有打成,彭家声在果敢“反攻”失败,果敢地区还是掌握在了缅甸政府军手中。


但目前看来,这对于小勐拉地区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缅甸政府也就并不急于要“平定”小勐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林明贤做对的第二件事情了。



积极与中国合作


林明贤让小勐拉保持独善其身所做对的第二件事,就是积极与中国合作、发展经济。如前所述,小勐拉所在的第四特区一度是重要的毒品产地,而林明贤为了地区的发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全面禁毒运动。


林明贤深知,虽然产出毒品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地区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还随时可能受到严厉打击。


因此,林明贤当机立断,展开了禁毒运动,鼓励当地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替代罂粟,以合法产业来支持地区的发展。



这一禁毒计划不仅得到了联合国禁毒署的支持,同样也受到了中国的欢迎,毕竟消灭毒品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为了支持林明贤的禁毒计划,各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终于改变了小勐拉人民种植罂粟的面貌,让小勐拉成为了联合国禁毒署承认的“无毒区”。


其中,我国西双版纳勐海县还无偿援助了一笔资金,支持林明贤的“替代种植”计划,帮助小勐拉快速完成了“转型”。


这为小勐拉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缔了非法产业之后,林明贤开始与中国合作发展经济。


林明贤看到中国在大力发展云南的旅游经济之后,也获得了“灵感”,决定在小勐拉也发展旅游业。其实,小勐拉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区,其佛教文化尤其突出,利用佛教文化和靠近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优势,小勐拉其实吸引了不少游客。



现在,小勐拉拥有中缅边境“第一宝塔”——缅中友谊大金塔,卧佛景区等与佛教相关的旅游景点,还有艺术国门、金四角民族乐园等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游客,每年都有30多万境外游客前往小勐拉旅游,让小勐拉成为了该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


为了发展好旅游业,小勐拉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除了建立了诸多设施完善、豪华的度假酒店和购物中心之外,还修建了小勐拉通往我国思茅市以及湄公河重要港口索累的公路,这让小勐拉成为了我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之一。


积极与中国进行合作,让小勐拉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很显然,在未来,小勐拉还会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受益更多。



在这样的积极发展下,小勐拉地区环境更加稳定,也就不再是缅甸政府军的重点攻击对象,保持了其在缅甸“独善其身”的地位。


除了发展之外,林明贤和小勐拉还做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建立完善的自治体系。


小勐拉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地区,但它不像果敢地区一样经常内讧,这与当地完备的政府管理体系有关系。林明贤在小勐拉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小勐拉治理得井井有条,当地人民的生活、安全都有了保障,其内部的向心力也比较强。


而且,小勐拉从领导层开始内部就比较团结,这让他们的管理体系相对稳定。小勐拉的领导人大多是知青出身,不像果敢地区内部就有三股势力相互争斗,影响了内部团结。



此外,小勐拉地区也没有领导人争权夺利的问题存在——因为林明贤已经将自己的儿子林道德推上了民主同盟军总司令的位置。一切尘埃落定,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争抢的地方。


在军事力量方面,由于小勐拉几乎不主动挑起与缅甸政府军的冲突,因此,当地虽然有着自己的武装力量,但是很少参战,反而更像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威慑”。在一方面,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小勐拉自身的安全,不被其他武装力量侵扰。


不过,在另外一方面来看,其实小勐拉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尽管在经济发展之后,小勐拉的武装规模扩张了1000多人,但总数也不过只有6000多人,在整个地区看起来也不算太强大。



这导致了小勐拉的武装力量很难掀起一场“兵变”来夺取权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确保了小勐拉的地区稳定,给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小勐拉就是依靠低调、不惹事,建立稳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大力发展经济,在堪称混乱的缅北地区“独善其身”,保住了自己不“倒台”。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独善其身   果敢   缅甸   同盟军   政府军   动荡不安   云南   中国   对了   稳定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