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黄杨山,隐藏多年的秘密...

来源:【斗门区融媒体中心】

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

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

它总会在不经意间留下许多神奇的印记,

如山石、瀑布、幽潭等。

直至今天,

我们依旧能从黄杨山

窥得一丝过去的壮观场面,

仅仅如此,

也足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

▼岩石造型奇特,景色自然天成,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石头。

黄杨山山体为典型的花岗岩结构,

主要造岩矿物为长石、石英、黑云母。

当地球深处岩浆侵入到地壳浅部冷却,

便形成侵入岩,

花岗岩便是其中一大类。

▼侵入岩形成示意图。/ @宋明贤 制图

地表的花岗岩多为深成岩浆岩,

是千万年以前

由岩浆侵入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了,

形成之时一般深埋于地表

3000米以下。

▼花岗岩露出地表示意图。/ @宋明贤 制图

随着地球各期造山运动发展,

黄杨山花岗岩体

逐渐被抬升、剥蚀并暴露于地表。

▼黄杨山抬升三维地形示意图。/ @张练周 制图

原先埋藏于地壳深处的花岗岩,

顶上覆盖有厚厚的岩层,

在花岗岩岩体在抬升过程中,

因为覆盖的岩层会被剥蚀,

从而产生不同走向的裂隙

(地质学上称之为节理),

把原先块状的岩石

切割成类似豆腐块一样的石块。

▼黄杨山岩石在自然作用力下,缝隙会越来越大。

通常来说,

这些花岗岩接近或出露地表时,

在阳光、空气、流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

会发生风化作用。

期间,块状岩体棱角处的砂粒

易受风化而率先脱落,

再加上热胀冷缩的效果,

最终趋向球形,

这一过程被称为球状风化或石蛋化。

▼石蛋风化过程示意图。/ @宋明贤 制图

但很多时候,

岩石风化是在地表以下的风化壳中进行,

因为雨水会下渗到风化壳中,

就足引起风化现象。

▼岩石在风化壳中就已经风化,在中等风化强度时就足以产生石蛋。/ @宋明贤 制图

黄杨山的花岗岩

在地壳抬升和剥蚀作用下露出地表后,

由于其特殊的构造,

在流水、冻融、风力作用下,

形成了各类型花岗岩景观,

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黄杨山山顶岩石。

「叠石」

在花岗岩山体中,

当坡面流水把风化壳中松散的颗粒带走后,

石蛋就出露在地表,

有时候在山顶,有时候在山涧。

▼叠石在黄杨山较为普遍。

如果风化壳中的石蛋

分布在同一剖面的不同的深处,

当它们之间的碎屑被带走后,

则有可能会形成

一个石蛋叠一个石蛋的叠石现象。

▼石叠石现象。

「石柱」

花岗岩石柱景观

是沿花岗岩垂直节理风化剥浊后

残留的柱状体,

其一般高度在8~20米之间。

▼黄杨山的石柱在风化作用下,会日趋圆滑。

「圆丘」

圆丘(巨丘)表面光滑,

在弧形曲面上往往分布着许多密集的细沟,

远望似瀑布。

这种现象多出现在花岗岩岩株的根部,

由于这个部位节理不发育,

岩石致密,整体性好,

化学风化和降水冲淋为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片约100平方米的花岗岩壁,因雨水长年的冲刷变得特别的平滑,远远的看上去就像是静止的瀑布一样,因此得名石瀑。

此外,

当黄杨山的岩石沿节理崩解坠落,

也可形成各种崩塌景观,

为众多瀑、潭、沟、池等发育,

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节理是花岗岩在岩浆侵入后,冷凝时形成的脆弱易裂部位,山体常常沿着节理形成陡壁或断崖。

如花岗岩在发育过程中,

会形成了斜、竖和水平三组节理。

斜节理产生跌水瀑布,

竖节理在流水的作用下形成山谷,

水平节理则形成河床。

▼黄杨山一处石溪。

「瀑」

黄杨山的流水来自大气降水,

在雨季形成地表径流,

部分沿裂隙和土壤渗入地下,

从中央高地向四周呈放射状流泻,

在谷中有陡坎的地方,

特别是在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的悬崖,

形成跌水瀑布。

▼黄杨山地层断裂显著,便于地表水储存和排泄,因而瀑布分布较为广泛。

「潭」

瀑布下方水流携带石块

冲击花岗岩河床则可形成壶穴,

壶穴中的石块在涡流冲击下

反复研磨坑底与坑璧,

形成”口小肚大、底平“的特征。

其发展趋势为壶穴逐步扩大、

连接壶璧消失联合和深潭形成。

▼黄杨山某处水潭。

「沟」

因崩塌而散布于山坡上的花岗岩块,

在重力作用和暴雨的冲刷下,

则会簇拥堆叠于溪谷沟底,

被河水裹挟着朝下游滚动,

并不断因滚动磨蚀而圆化,

从而形成单一岩性的

花岗岩石河(沟)床。

▼黄杨山溪谷沟底存在大量圆化的岩石。

「池」

16万年前的第3次冰期,

导致黄杨山大小沟谷加深、加宽。

在地质作用下,

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层出不穷,

其堆积物开始堵截河床,

堵塞之处积水会形成大大小小水池。

在黄杨山主峰与狮髻峰延展处,

山水所聚汇成一个巨大池沼。

▼黄杨山水池形成猜想示意图。/ @宋明贤 制图

为了解决斗门人的吃水和灌溉问题,

上世纪70年代,

斗门决定将该水池挖宽挖深,

建起挡水坝、堤堰、隔水墙,

形成蓄集水量的人工湖,

这便是王保水库的由来。

▼王保水库航拍图。

如今水库四面青山环绕,

湖水清澈,风光旖旎,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使得这里游人络绎不绝。

▼王保水库。/ @林保根 摄

黄杨山的山、水、石

是地质演化的缩影,

反映了地球的历史进程。

今天这里依旧还有许多未知

等待人们去探秘与发现~

探秘黄杨山专题

|统筹:乔轶希、张练周

|文字:张练周

|摄影:张练周、梁心田,部分来源小斗朋友圈

|制图:宋明贤、张练周

|海报、编辑:张练周

*斗门融媒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斗门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斗门   节理   叠石   地壳   示意图   花岗岩   地表   岩石   水库   瀑布   多年   秘密   黄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