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突围,抱过大嫂怀中孩子:我在你家住过!结果挨了巴掌

作者:武陟东旭

“八路,你们跑不掉了,快投降吧!”日军通过翻译官吆喝劝降。

“我是团长,可以考虑投降,但是要谈条件。”八路军营长石金彪站在房顶喊道。

“那你们就把枪扔出来!”

“谈妥的话,我们这就扔!”

4连连长赵大雅突然说道:“谁扔枪,我就打死谁!”

这一幕发生在1940年4月,河北省博野县白塔村。

1940年4月25日黎明,驻扎在博野县白塔村的八路军战士正沉浸在梦乡中。他们是冀中军区9分区33团的战士,该团由冀中军区第30大队改编,以河北抗日游击武装为底子组建,团长万振西,政委钟洲。

突然,白塔村北面响起爆豆一样激烈的枪声。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军因为是“客场”作战,不敢夜战,其实不全然如此。

日军起初害怕夜战,但他们后来学会了夜袭,在战争中时常使用。

除此之外,日军也很注重情报搜集,再加上个别败类,33团的行踪被他们获知。敌人调兵遣将,安国、博野、蠡县、保定、定县等地之敌倾巢出动,一共2000多人,在拂晓之前来到33团驻地博野县白塔村,企图发动偷袭,一场恶战即将爆发。

万振西

为了保证偷袭成功,敌人之前故意释放假情报,说要去潴龙河东岸“扫荡”。

为避敌锋芒,4月24日晚,33团转移到了潴龙河西岸的白塔村。

不承想,敌人已经获知了我部的行踪。

幸运的是,枪声响起的时候,敌人的包围圈尚未形成,开枪属于意外。

当时敌人正在合拢,一个家住附近的战士头天晚上请假回家,黎明前赶回,看到黑压压的敌人后,他随即快步跑到村外告知哨兵,哨兵当即鸣枪示警。

听到枪响,村西北和东北方向的敌人以为八路军已经有准备,立即开枪还击,敌人的行踪因此暴露,偷袭计划被打乱。

团长万振西是一位老红军,16岁就参加革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被枪声惊醒之后,他根据枪声判断东南方向没有敌人,或者是对方还没有形成合围。

万团长立即决定:1营4连在连长赵大雅的率领下留下掩护,团直机关及直属联队,游击总队一部向东南撤出。

事实证明,他采取的这一措施非常正确。

此时,一股敌人刚刚到达河岸,立足未稳,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而且这支部队是伪军,战斗力差。

团机关直属队、游击总队很快将这股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然后从这里向东南方向渡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突围之后,万团长回头一看愣住了:“怎么不见一营?没接到撤退通知吗?”

通信员小孙说:“我通知过了,通知了两次。”

“快去,再通知他!”万团长皱眉喊道。

一营为什么没有执行命令?

有人说,营长石金彪是个悍将,是杀红了眼不肯走。还有人说,他对敌情估计不足,觉得敌人不像是有备而来,是一场遭遇战,所以他没有及时撤退。

仔细分析之后,可以看出他是为了掩护团部撤退。

当时敌人出动了2000多人,带着轻重机枪、掷弹筒,甚至还有92步兵炮。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个连掩护撤退是很困难的。一旦这个连顶不住,敌人就会很快渡河,跟在3团主力屁股后面追着打。那样的话,我军将付出重大伤亡。

而1营作为3团的主力营,全营有400多人,装备也是全团最精良的。因此,石营长决定在白塔村阻击日军,减缓其进攻速度,为大部队转移赢得时间。

发现一营在跟敌人激战,津浦自卫军一个新兵连也停下不走了,他们也留了下来和日军厮杀。

接到第三次通知,石营长才决定撤退,可是为时已晚,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敌人还在河边拉开了架势,架起重机枪,想要渡河已经不可能。

一营有几挺机枪,敌人从火力上判断团部还在包围圈之内,认为这次可以“捞大鱼”,部署了重兵。但他们猛攻了2个多小时,三次进攻之后,一度攻破我军的防线,发现上当了,而此时团队主力已经撤离。

日军指挥官随即决定分兵追击33团团部。

石营长一听枪声稀落下来,心急如焚,他告诉战士们:“同志们,我们要加强攻势,拖住敌人,不能让他们脱身去追团长!”

敌人似乎摸清了他们的底细,一营的努力似乎没有奏效。

在此情况下,石营长想到了诈降,而且是冒充团长,以此迷惑敌人,造成团主力还在白塔村

的假象。那样的话,至少可以迷惑和迟滞敌人,为团长突围争取时间。

正好敌人也想劝降,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因为时间紧急,又不在一地,石营长没有将诈降的事及时通知4连长。连长赵大雅放出了狠话:“谁投降,老子就打死谁,六亲不认!”

石营长直到这时,才赶紧告知了赵大雅自己的意图。

得知八路军愿意“投降”,日军果然放慢了进攻节奏。

赵大雅大声喊:“缴枪可以,但是我有几个问题。”

“首先,怎样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还有,你们能给我们什么待遇,每月发多少军饷?”

赵大雅说这些,就是为了拖延时间,敌人信以为真:“你们先把枪扔出来,然后派代表来谈判。”

为了迷惑敌人,赵大雅将十几支破枪扔到了院子里:“我们不出来,自己来拿吧。”

敌人立即派人到院里来了。

石营长见已经和敌人磨蹭了半个小时,目的达到了,随即下令开火。

趁敌人派来收枪,赵大雅一咬牙,大声喊出一个字“打!”院子里顿时枪声大作,敌人躺倒一片。

日军指挥官气得脸色发青,下令用重机枪和92步兵炮向1营据守的阵地发起猛轰,重点对付我机枪阵地。

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机枪阵地所在的屋顶垛口全部被击毁,机枪也被打烂,便衣队队长赵保生及部分战士牺牲在屋顶。

他们为1营争取到了机会,石金彪营长带领部队,冒死杀出村子,向同连村北边冲去。

因为不明敌情,石营长做出了错误判断。

因为日伪军一开始就是从白塔村的西北和东北方向过来的,他们发起进攻前,已经挖了一个多小时的掩体,而且日军指挥官留下了预备队,在那里备足了弹药,等待我军向这里突围。

如此一来,正中敌人下怀。

此时已经是正午时分,我军已经连续作战几个小时,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早饭和午饭都没有吃,战士们饥肠辘辘,根本无法冲破北部的敌军防线。

遭到挫折之后,石营长不得不带兵杀回村子,在村里与敌人巷战,开始逐房逐墙争夺。

不巧的是,我军的两挺轻机枪也发生了故障,无法对敌人构成威胁,敌人更加肆无忌惮。

敌人嚣张至极,逐步逼近占据了屋顶,再次劝降:“你们逃不掉了,快掉放下武器吧!”

这时,村里的枪声基本停止,1营只剩下了70余名指战员,聚在一户地主的大院里坚守。

在敌人重机枪射击下,院子的砖瓦乱溅,屋顶尘土飞扬,围墙摇摇欲坠。

石营长神情严峻,他明白今天怕是难以出去了,死倒是没有什么可怕,怕死就不会抗日了。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坚持到抗日胜利的那一天,也难以母亲养老送终了。

这时,敌人从四面向这里向聚拢。

石营长在房顶用望远镜观察四周,看有没有薄弱环节,突然他看到杨村村头有一个日军指挥官手握军刀,在那里张牙舞爪。很显然,那里是日军的指挥所。

他眼前一亮,做出一个决定,反正难以突围,干脆冲向敌人指挥部,与鬼子同归于尽。

石营长带着最后的勇士,带着仅有的几十颗手榴弹,呐喊着冲了出来。

敌人看着几十名眼睛杀红、浑身是血的八路军,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部分八路军冲了出去。

勇士们杀向杨村,距离敌人还有几百米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有一个重机枪小组,在进攻白塔村的时候,由于行军速度慢,迷路掉队了。

正因如此,他们意外发现了冲向杨村日军指挥部的八路军。

一阵扫射之后,战士们大都倒在了路上。

石营长也光荣牺牲。牺牲的时候他怒目圆睁,手握匣子枪,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战斗进行到下午三四点钟,1营的战士大部牺牲,部分被俘后遭杀害。

卫生员崔克勤、干事小秦在老乡的掩护下,侥幸逃过了搜索。

这时候,很多老乡也向外跑,崔克勤混在老乡中往外逃。

无巧不成书,他遇到了房东大嫂。

他急中生智夺过大嫂怀里的孩子,自己抱着。妇女一愣,小崔赶紧说:“我是八路军,在你家住过。”

干事小秦则抱着另外一个大嫂怀里的孩子,还对人家说:“我在你家也住过。”

谁知大嫂不知情,死活不给,还给了他一耳光。

旁边一位女同志说:“他是咱自己人!”

大嫂这才松开手,让干事抱住了孩子

此战,日伪军并没有围歼我33团,而且自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拉回了三汽车的尸首。

我军付出了重大伤亡,包括一营营长石金彪,教导员、副教导员和4个连级干部及重机枪排排长张殿卿在内的300余人英勇牺牲,21名战士被俘后被杀害。

回顾这场悲壮的战斗,让我们更明白抗战战争的艰苦卓绝,明白胜利来之不易!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博野县   白塔   重机枪   营长   机枪   枪声   大嫂   我军   日军   团长   巴掌   怀中   敌人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