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高兴结婚:新娘下轿踢飞鞋子,鲁迅弯腰一看,愤然转身去日本

鲁迅,是我国近代文坛大家,我们在初中时代,学过很多篇他的文章,比如耳熟能详的《少年闰土》《孔乙己》《藤野先生》等经典作品。

毋庸置疑,鲁迅的文学造诣世人公认,但人无完人,他的个人生活,却是饱受很多人诟病,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原配妻子:朱安。

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

朱安,人如其名,性格安静,待人温和。她跟鲁迅都是绍兴人,且裹小脚不识字,是典型的传统女子,遵循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式观念。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传统保守的“大家闺秀”,偏偏嫁给了主张放开思想、废旧纳新的鲁迅,这场婚姻,一开始就不对等。

朱安比鲁迅大3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可自从朱安嫁给鲁迅后,连个孩子也没抱上,两人结婚30年,也彼此煎熬了30年。

年轻的鲁迅

1901年,20岁的鲁迅还在求学,母亲鲁瑞,就私自去了朱安家,为儿子定下了这门亲事,母亲高兴地不得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况且朱家又是个大户人家。

而且,按照绍兴当时的习俗,女方比男方大2到3岁,是绝配的婚姻。不过,鲁迅知道后,心里却非常排斥,当然,他反感的不是朱家女子,而是“包办婚姻”。

鲁迅的母亲:鲁瑞

毕竟,鲁迅是个新派人士,主张抛弃旧习陋俗,接纳新事物,对于婚姻,他也希望能够自主恋爱,可没成想,被母亲“捷足先登”了。从那之后,鲁迅没白没黑拼命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出国留学!

果然,临毕业之际,鲁迅还真拿到了留学奖学金,他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只要能出国,就能躲避这场“包办婚姻”。

留学时的鲁迅

两家人原本计划,在年底鲁迅毕业后,就把婚事办了,可计划不如变化大,如今鲁迅要出国,只能把婚事延后,先留学再结婚,朱家人也很是支持,毕竟,未来女婿留洋回来,再娶自己女儿,对朱家人来说,是相当有面子的一件事,可是他们高兴地太早了。

1902年,鲁迅启程去了日本,一晃就是4年,但他一直不愿回来,如此一来,朱家人慢慢坐不住了,此时的朱安,已经28岁,放在现代,也是个剩女,更何况是在封建时代,嫁不出去,是要被人笑话的。

朱安的娘家人(右一是朱安)

无奈之下,鲁迅的母亲,只好给儿子写了1封信,谎说自己生病,把鲁迅骗了回来。

鲁迅是个孝子,看着年近半百的母亲辛苦操劳,鲁迅只好点头答应了婚事。可是,谁也没想到,在婚礼当天,朱家人做得1个小动作,成了压倒这场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之后,这场婚姻彻底坠进了深渊。

朱安的母亲

原来当时,鲁迅在日本,曾经给母亲鲁瑞和朱家人,写过1封信,信中提了1个要求:放开裹脚并读书识字!母亲鲁瑞是个很开明的人,她听从了儿子的要求,开始读书识字;而另一边,朱家人却是难以接受:放脚读书?这成何体统,坚决不行!

结婚当天,当新娘的花轿,落在鲁迅家门口时,鲁迅出来迎接,这是他初次见到朱安,由于朱安个子比较矮小,而轿子又高,她试探性的迈出一只脚来落地。

谁料,她刚抬起脚,一下就把鞋子甩到鲁迅跟前了,而且,鞋子里还掉出一团东西,鲁迅好奇低头一看,竟是一团棉花,鲁迅当场变了脸色。

原来,朱家人知道,鲁迅一直希望朱安能够放脚,所以在婚礼当天,专门让朱安穿上了一双大鞋,里面塞上棉花,冒充放了脚,却没想弄巧成拙,这让鲁迅好不反感。

众目睽睽之下,鲁迅阴沉着脸,而朱安一脸尴尬,慌忙捡起棉花重新塞了进去,又穿上鞋子,接下来的婚礼仪式,鲁迅也是硬着头皮完成了所有的流程。洞房当晚,鲁迅也没有去新房,而是睡在了书房里。

因为绍兴的婚礼习俗比较繁琐,在完成了“送子”“上庙”“拜三朝”之后的第4天,鲁迅立马收拾行囊,撇下朱安去了日本,这一去,又是3年。

婚房

朱安独守空房三年后,终于等到了丈夫归来,她想着,只要两人长久相处,就会慢慢产生感情,鲁迅就会对她越来越好,然而,现实给她浇了一盆冷水。

鲁迅是新思想人士,主张吐故纳新;而朱安却是一个保守传统的女人,相夫教子,开枝散叶是她的观念,但鲁迅想要的是精神上的伴侣,两个人能有共同语言,生活上有共鸣,而朱安,只能像个保姆一样,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每天一日三餐,做饭洗衣,整理家务。

鲁迅旧居

在婚姻里,两个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确是一种煎熬,鲁迅过的并不快乐,而朱安也不快乐,在生活中,鲁迅尽量避免和转接触,对他来说,朱安只是母亲送给他的礼物,而鲁迅却觉得这是个负担。

在最初,两人结婚前,鲁迅对朱安还是有些期待,他曾经让朱安去读书识字,接收新鲜事物,可是朱安都拒绝了,她不愿去改变自己,甘愿维持现状。

朱安和三个侄女

朱安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她还是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没有跳出自己的舒服区域,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鲁迅原名叫周树人,他就像一棵树,而妻子朱安就像一根藤蔓,树长藤攀,可惜的是,鲁迅这棵树一直在长,而朱安这根藤蔓却没有一直爬,以至于这棵树,后来被别的藤攀上了。

鲁迅和许广平

鲁迅后来遇到了许广平,两人产生了琴瑟之鸣,并很快生下了一个孩子:周海婴,自此之后,朱安的生活,就只剩下和婆婆相依为伴了。

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也没有对朱安温柔以待,两个人的婚姻,自始至终有名无实,朱安就像被打入了冷宫一样,独自默默承受着孤独冷漠,她成了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左一为朱安

朱安的晚年更是生活凄凉,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她的日子过的清贫,每天吃2顿饭,稀饭粥就萝卜咸菜。

1947年,孤独了一生的朱安在清贫凄苦中,安静的走了。

纵观朱安这一生,一直在等待鲁迅的回心转意,可是,她等了几十年,也没得到鲁迅的垂怜,她本可以改变鲁迅对她的看法,可是,她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鲁迅旧居

朱安的命运,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悲剧,在封建礼教之下,她心有不甘却又身不由己,不得不接受冷酷的现实,在她孤老终生时,想要葬在鲁迅身边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鲁迅   封建礼教   绍兴   旧居   原配   日本   婚事   棉花   鞋子   新娘   婚礼   母亲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