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自当结渔网,岂可空有羡鱼心

关于“心动”与“行动”的关系,《淮南子》中早有定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诚然,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我们不能只热衷于构建脑内宏伟的蓝图,更不能陶醉于灵光一现的想法而止步不前;而应当脚踏实地地下“真功夫”,将想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是,我们的愿望才不致为一纸空文,我们的人生方能攀上理想的峰巅。

事实上,成功的机会就像河里的游鱼,甚至有时就在眼前;但是在河边的人群中,想吃到“鱼”的比比皆是,真正捕到“鱼”的却少之又少。也许败于惰性,也许困于谨慎,也许出于畏惧,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别人的成功打动,自己却依然在原地踏步、徒劳无功。于是,有的人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时机不成熟”、“环境不允许”等结论。可若是下次再有鱼从眼前游过,却依旧免不了一阵徒然的捶胸顿足。

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在做一个“看客”,并没有在“羡鱼”之后,真正去着手织起一张令想法付诸实际的“网”。“想法多、行动少”是人之常情,但不应该是人生常态。我们应该明白,在水中畅游的鱼不可能主动跳到我们的怀里;只有把“网”织好了,并付诸汗水和努力,这样有了捕“鱼”的工具和能力,才会有真正抓住“鱼”的一天。

“心动”自“行动”而始,于是我们“退”而结网。“退”之一字,正是要我们从虚幻的想法间抽离,暂时将不可及的目的搁置起来,先去着手解决手段与途径的问题。且看赵括急于求成,还未织起自己的“网”便开始纸上谈兵,结果自然落得个一无所获反遭其害的下场;再观勾践卧薪尝胆,在忍辱负重的日子里徐徐织起结实的“网”,终于以三千越甲降服了吴国这条“巨鲨”。马克思有言:“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为了达成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我们绝不能当口头革命家,而要做行动的巨人。努力掌握走向成功的本领,持续探求通往成功的途径——这就是“退”的意义。

“行动”成“心动”之高,所以我们“进”而笃行。“进”之一字,正是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克服人性的弱点和环境的约束,将想法转化为点滴的行动。揆诸彼时,王莽罔顾国情,妄图一步改制,结果不仅没吃成“热豆腐”,还让自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窘境;反观近代,中国航天人不惧技术封锁的环境,一步步磨出自己的“柴刀”,最终斩破黑暗,踏出了一条发展的通天大道。张伯行曾道:“汲汲焉毋欲速也,循循焉毋敢惰也。”为了让想法落实于现实,结“网”的本领固然重要,抓“鱼”的耐心和毅力也不可或缺。孜孜不倦,不懈努力,积少成多,不断向着目标迈进——这就是“进”的价值。

临渊自当结渔网,岂可空有羡鱼心?履践斩鲸倚天剑,跬步凌浪济川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确乎不应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徒劳的“羡鱼”上;而唯有兼具积极的态度与踏实的实践,我们方能抓住理想的“大鱼”,抵达梦想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淮南子   王莽   勾践   空文   柴刀   渔网   本领   心动   想法   理想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