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舱“摘星”映照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光芒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出舱活动是航天员在轨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浩瀚星空与蓝色地球之间,中国天宫空间站缓缓飞行,勇敢的中国航天员漫步太空,自信从容的身影映照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光芒……四次出舱“摘星”,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高光时刻,标注下中国人逐梦太空的新高度。

出舱“摘星”源于自主创新铸就航天科技进步。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了出舱技术,进行了出舱作业,才称得上真正的太空探索。2008年,我国首次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分别执行了两次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执行了三次出舱活动。2022年11月29日,接力棒交到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手中。截至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更加频繁地出舱“摘星”,源于自主创新铸就的航天科技进步,持续提升着中国人进出空间站的能力,助推着飞天梦想不断扬帆远航。

出舱“摘星”是勇于迎接挑战的表现。太空环境复杂,真空、高低温、太阳辐射和微流星等恶劣环境因素让航天员时刻面临巨大风险。航天员出舱活动,面临的是300—450公里轨道高度的空间环境,这里既有以90分钟为周期的±120摄氏度左右的冷热交变,还有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航天员乘组执行出舱任务时,身着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微型的载人航天器,它除了要在外太空环境中保护航天员的安全外,还要兼顾穿着的舒适性和航天员空间行走和空间作业的便利性。航天员们能够在浩瀚太空“感觉良好”,源自航天人的创新自信、航天技术的创新突破。正是得益于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研发队伍,我国舱外服才能不断实现突破升级,守护航天员生命安全、护航迈向太空的征途。

出舱“摘星”凝聚团队力量。在这四次出舱活动期间,神舟十五号乘组三名航天员在舱内舱外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出舱活动成功开展离不开“天地一体”“乘组一心”。“天地一体”,就是乘组在天上执行任务,战友在地面轮流值班,为执行任务的战友加油鼓劲,提供技术和心理支持;“乘组一心”,就是乘组成员相互信任、保持默契,团结一心夺取任务胜利。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既源于舱内外的密切配合,也离不开天地间的周密协同。正因为有乘组的共同担当,有地面人员的支持保障,有工程全线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出舱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从一次漫步太空到四次出舱“摘星”……中国航天不断刷新记录,不断实现超越。星空浩瀚、征途漫漫,奋进的中国航天人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能跨越星辰大海,书写更多精彩华章,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也必定会迈得更好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中国   神舟   飞天   航天员   自立   四次   自强   航天   太空   圆满   光芒   环境   科技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