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介入音乐创作 想做“中国汉斯·季默”

人物名片

张家诚

被香港媒体称为“TVB御用作曲人”。至今发表作品超过500首,拿下各大音乐榜单冠军位置的歌曲超过100首,其作品在过去深度参与塑造了香港流行音乐的面貌。2020年,从香港前往北京发展。去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创作的主题曲《前》,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香港作曲家。

一段悠扬的口琴声拉开了电影《暴风》同名主题曲的序幕,陈伟霆的歌声将一段暗藏汹涌的兄弟情娓娓道来。有乐迷评价,一首歌仿佛浓缩了整部电影的精华。而创作出如此具有戏剧张力的主题曲幕后功臣,正是香港著名作曲人张家诚。

不同于国内多数影视作品在后期阶段才开始音乐创作,电影《暴风》早在剧本创作阶段,就邀请张家诚加入。他根据剧本,为全片的音乐设计了四大主题,无论是主题曲还是配乐的创作,整体呈现出主题清晰、脉络连贯的一致性。也因为音乐创作前置,张家诚的旋律反过来给予了导演拍摄的灵感,达到音乐与画面紧密契合、相辅相成的效果。

近日,张家诚接受了南都娱乐的专访,深度拆解电影《暴风》音乐创作的构思,分享幕后故事,以及他心中那个远大目标。

主题曲

编曲设计有巧思 呈现故事与兄弟情

《暴风》拍摄期间,张家诚第一次前往位于汕头的片场探班。在等待陈嘉上导演和陈伟霆的时间里,他独自坐在片场附近的咖啡厅,想象着电影情节与陈伟霆的声线,开始创作主题曲。因为已经提前看过剧本,张家诚对整个故事了然于胸,旋律的灵感便自然流淌而出,一杯咖啡见底,整首歌随之诞生。

拍摄中场休息间隙,导演陈嘉上和陈伟霆前来跟张家诚碰面,三人进一步聊主题曲的创作想法,很快便确定了以热血的中板摇滚作为歌曲风格。

确定旋律之后,张家诚的老搭档、香港著名作词人陈少琪开始着手填词。陈少琪和张家诚曾联手打造出许多经典歌曲,与导演陈嘉上亦是老朋友,“基本上不用怎么沟通就写出了词。”寥寥数笔,描绘出一对兄弟,从手足情深到分立对峙的情感变化与内心挣扎。

编曲上,张家诚根据情感的起伏变化,加入了不同的设计巧思:前奏响起的口琴,自带回忆的韵味,往事一幕幕浮现,勾勒出两兄弟在电影里重逢的画面;中段以军鼓节奏的行进感,表现两人执行不同谍战任务的对峙,并以管弦乐衬托任务场面;后半段电吉他和爵士鼓声竞相迸发,表现出热血和冲突,直到最后一段的副歌,枪战、倒地等情节密集呈现,张力十足;最后,平静的口琴声再度响起,回味悠长……短短的三分半钟内,听众可以感受到整部电影的故事与兄弟情。

电影杀青后,陈伟霆在北京为主题曲录音。张家诚说,这首歌是他为陈伟霆量身定做的作品,虽然双方是第一次合作,但录音过程非常顺利。作为电影的主角,陈伟霆在演绎歌曲时,不仅能够感同身受地将与王千源在片中的兄弟情义生动表现,还融入了与对方在戏里争拼的矛盾和对峙感,顺利地达到了张家诚想要的情绪张力。

配乐

设计四大主题 音乐画面紧密互动

除了创作主题曲,张家诚还承担了电影《暴风》的大部分配乐工作。早在剧本创作阶段,张家诚便在导演的邀请下,开始参与到电影的音乐工作中来。

张家诚为全片的电影音乐设计了四大主题:兄弟情。两位主角因选择的道路不同而最后对峙,既是主题曲,也是整部电影的核心;英雄为国家、为理想牺牲的精神。在电影开头由一段小号独奏引出;乱世中别无选择只能牺牲的爱情,以及还没开始就已完结的单恋。

有一幕戏讲述王龙正饰演的江河,在咖啡厅中弹奏钢琴,音乐对应的正是四大主题之一——乱世中被牺牲的爱情。张家诚主动向导演提议,他先创作出角色要弹奏的钢琴旋律,为这场戏找找感觉,当天就写出了一段旋律发给导演。导演听完后很满意,在后来的拍摄中,他根据张家诚事先创作好的旋律,设计出这场戏的分镜。张家诚还提议演员在这场戏要真弹,于是提早一个月教王龙正弹奏。等到正式拍摄时,张家诚又专门赶往汕头“监场”,确保弹奏的手势正确。

在国内,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音乐通常是在后期阶段才会加入的环节。电影《暴风》在早期的剧本创作阶段就纳入音乐的考量,这在目前国内业界是比较少见的做法。“我可以提早半年到一年去构思、准备。我创作的旋律,反过来也给了导演拍摄的灵感,让音乐和画面紧密互动。”

还有一场戏让张家诚印象深刻。全片的高潮戏份,陈伟霆和王千源身披烈火,贴身“肉搏”。这场戏拍摄当天,张家诚也在现场见证这场难度和危险系数极高的戏份。后来,张家诚为这场戏设计了一段紧张激烈的配乐。

“因为从早期就开始参与,我可以在片场旁观拍摄、制作的过程,跟导演、演员深入交流,有了切身的体会,帮助我更好地创作出契合戏份主题的音乐。”尤其是整部电影最后20分钟,情节进入高潮部分,音乐更是推动气氛迭起的重要表达方式。

也因为张家诚事先为这部电影构思出音乐的四大主题,全片的主题曲和配乐,形成了主题清晰、脉络连贯的整体性。“四个主题各有对应的曲目,各有不同的延伸变奏。虽然主题不同,但共通的情绪点都是人生的无奈,所有的音乐都隐含了‘遗憾’这个大主题。”

自我“加码”

做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影视配乐

张家诚总共为电影《暴风》创作了数十条音乐,在片方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精益求精的他总是自我“加码”:两次前往汕头片场,亲自感受故事情感,跟主创深入交流;为了营造场面宏大震撼的真实氛围,不惜成本,找来六七十人的管弦乐团参与录音;邀请香港管弦乐团大提琴首席演奏,用那把价值一千万的大提琴拉出独特的共鸣。

“片方和导演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我希望让观众通过音乐了解到这部电影的认真和用心,这也是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

2020年,他决定前往北京发展,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受众,也因为内地的项目有着比香港更高的预算,让他有机会做出更高品质、更有深度的作品。

“我在香港已经连续八年拿到‘个人最多新作品奖’,我觉得是时候要有更高的追求。”张家诚写歌总是很快,灵感源源不断,发表作品超过500首,“库存中还有超过一千条歌曲灵感没有发表出来。”

有了大量作品的积累作为底气,张家诚来到内地后,做出各种新尝试:为动漫作品担任音乐总监,在B站开设账号露脸弹奏,接下甜宠剧的音乐工作……他觉得一切都很新鲜有趣,但也感受到了北京比香港更为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工作节奏。

“真正的原创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去思考的,但时下快节奏的环境跟创作是相违背的。我很庆幸遇到的项目给了我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做出优质的作品。”去年,他为香港特区政府作曲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曲《前》,获得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他亦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香港作曲家。

来到内地,张家诚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他希望做出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原创作品,为推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好莱坞有汉斯·季默,日本有久石让,我也希望可以做出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让外国人听到我们中国新颖、精彩的影视配乐。”

采写:南都记者 钟欣

图片:受访者、片方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汕头   全片   香港   北京   中国   暴风   主题曲   剧本   灵感   音乐创作   旋律   导演   兄弟   作品   主题   电影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