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丰沛」沛县鸳楼的来历,原来如此凄美!

作者:丁(维)磊 、 郝斐

在沛县城西北,二十多公里大沙河的西岸,有一处繁华的集市——鸳楼集。

鸳楼全名——鸳鸯楼,古代叫——花园子,前后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时候沛县划四个乡区,鸳楼一带归属千秋乡。

当时鸳楼是千秋大集朱家的田园,盖有屯粮场(位置在今天鸳楼供销社),粮场内有粮仓和东西角楼,四面挑有高大土墙,外有圈沟。

为了方便收割运粮,长工在粮场的八个方向夯实了八条土路,寓意着八方来粮,后来人叫(八抬大轿),同时在粮场西边挖了一条河,引千秋集河水,用来浇种庄稼。

乾隆年间朱家兄弟分家,其中朱五带老婆来鸳楼生活,几年后开了学堂,请城北关(官)庄的郝质班先生教孩子念书。

后来朱五喜欢赌博抽大烟,一次在赌场性急杀了人,为了免除死罪急用钱,老婆王氏低价卖地,学堂郝先生联系老家人买了一些后迁家到鸳楼,堂号《晒书堂》,后来郝姓日子过的比较富裕,有了大面积田地。

这时丰县虺城丁姓族人逃难来到千秋乡,其中几人来到鸳楼,买了朱家院西一片空地和几亩农田,在此扎根生活,堂号《月照堂》。

后来丁姓人勤劳耕作,日子过的殷实,圈养了牛羊骡马。

下面讲述一下鸳楼集古老凄美的爱情故事《西河溏中飞鸳鸯,鸯鸟殉情鸳鸯楼》。

一年春季雨水大,鸳鸯楼西河里水清鱼肥,这天游来了一对鸳鸯,白天在河溏里玩水,晚上扎窝在西角楼上。公鸳鸟羽毛非常漂亮,村里人常来西河观看。

没多久鸳鸟被两小孩偷偷抓住放在了笼子里喂养,母鸯鸟就在这家屋脊上和笼里鸳鸟对叫几天几夜。

鸳鸟不吃不喝不久死了,小孩就把鸳鸟放回了角楼土台上,随后飞来的鸯鸟就用尖嘴亲吻鸳鸟多次,就绕空一周,头击角楼,殉情而死。

这一幕把一旁的孩子吓坏了,于是跑回家告诉了大人,当大人来到楼下看到鸯鸟,只见嘴骨破裂,两眼含血,大人悔恨孩子的无知,就把事情告知了村里人。

老年人心疼这对衷情的鸳鸯,就用木盒子红布埋在了西河边土堆。

后来朱顺被老婆从监狱赎了出来,不过身体染了病后来就死在了家中,临终前悔恨自己的过去,老婆王氏悲痛万分,想把院子和剩余田地卖掉回老家千秋集(就是现在的大朱集)。

这天王氏路过鸳鸯坟,想起生死相随的鸳鸯,哭叹今天的自己。回家后就把孩子和银钱给了老家哥嫂,一人来到鸳鸯坟吊死在了旁边的树上。

天明之后被村西丁姓人看到,只见坟上留一白布,上面写着(古有孟姜女千里寻夫,如今鸯鸟为夫殉情,我应奈何?)全村人感动落泪。

朱家人赞美媳妇王氏的贞节,之后在西河边给她盖了女人庙(后来人叫奶奶庙)。村里人为了赞美鸳鸯和王氏的贞节,就把村名《花园子》改叫《鸳鸯楼》。

依靠着西河水,鸳鸯楼人过着枣花香后高粱红的富裕生活。

可是1851年黄河在砀山蟠龙集绝口,沛县大地一片汪洋,存活下来的老百姓逃荒外地,后来黄水流入东北微山湖里,冲出了一条大河,就是今天大沙河的故道。

直到1855年,黄河改道山东省,沛县的黄水渐渐退去,外走的老百姓有的又回到家乡重建家园。

由于黄水带着大量泥沙的冲击,鸳鸯楼西河成了一条弯曲的漫河,大沙河两岸成了沙土窝,年年干旱,风沙四起,农作物也改种耐旱性棉花,红玉,花生等。

1938年日军打入沛县,日兵到处扫荡,当地百姓东逃西躲,鸳楼村被日军火烧,面对日兵的凶残,鸳楼年轻人一腔热血,英勇抗日,牺牲在战场,永远的留在了他乡。

随着时代的变迁,鸳楼后来又有了江、于、刘、张、李、陈等姓氏。

由于黄水过后回到鸳楼的丁姓只有两家,现在这一老姓人口比较少,长期以来,人口最多的是郝姓,占街道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多。

现如今人们为了称呼方便,把鸳鸯楼简称鸳楼。

1962年鸳楼设人民公社。1983年设为鸳楼乡政府,后来与鹿楼乡合并为鹿楼镇。

鸳楼集 成立于1962年, 由张本清口集迁来, 开始每月农历逢二、六成集,现在每天都是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鸳楼发展到今天,在(八抬鸳鸯轿)八方路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古鸳鸯楼为中心,东西为主的棋盘式街道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沛县   红玉   砀山   黄河   角楼   丰沛   后来人   贞节   日军   田地   千秋   原来如此   来历   文史   村里   鸳鸯   凄美   大人   老婆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