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明代温州人官至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却被卷入一场大案中消失

明代四川布政司左参政林陞

--温州平阳盖竹人,由荐入仕,官至四川左参政,蓝党之狱案中被杀

2023-04-20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称帝,国号大明。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里,几次兴起狱案诛杀功臣,其中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牵连最广。凉国公蓝玉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以谋反罪被杀,满门被斩,牵连一万多人,这就是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党案”

“蓝玉党案”是胡惟庸案的继续。蓝玉(?-1393),凤阳定远人,英勇善战,积功至大将军,深得朱元障器重。其后特功骄傲,多蓄庄奴,夺占民田,所为多属不法。这最终导致了其杀身之祸。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琳告蓝玉谋逆,蓝玉下狱被杀。还有些无关士人,仅仅是蓝玉的塾师,或仅仅因为替其题画,也作为同党被杀。这里面就有一位温州平阳籍的高官-林陞被卷入。

林陞是谁?

历史上,温州平阳地方历史文化名人叫林陞的有两位,一位是南宋时期的仕人林陞,以一首《题临安邸》而闻名于世,字云友,又名梦屏,浙江平阳繁枝林坳人(今属苍南县),南宋诗人。另外一位就是明代的高官林陞,就是本文的主角。

林陞(?—1393),字若高,敏事,有才能。温州平阳盖竹人(即今浙江平阳县麻步镇沿口村一带人),元广东南恩州阳江县尹林淳之子,明洪武五年(1372)由荐入仕,官至刑部主事、四川左参政。1393年,在蓝党之狱案中被杀。林陞其人在史料的记载不多,历代《平阳县志》中仅仅寥寥几笔,简单略过。据隆庆、康熙、乾隆《平阳县志》载:“林升,字若高,盖竹人,由秀才授岳池丞,入谢伏阙。奏言古今帝王治要,问对累数千言。称旨以母老,乞近仕,未行,改江宁县丞,至四川左参政,以文学著,后死,非其罪,有《临刑赋》。”

明代平阳学者郑思恭的《东昆仰止录》中载:“参政林公,盖竹人。公名陞,字若高。洪武五年由秀才举,授四川岳池县丞。入谢伏阙,奏言古今帝王治要,条对累数千言,称旨以母老,乞近仕,改应天府江宁县丞,历官至四川左参政。”总体上内容与明清代县志记载所差无几。

在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急需能人志士为其效力。明太祖朱元璋谓中书省臣:“国家用人,当各因其才,不可一律也,不然人才不尽其用,而朝廷有乏人之患矣。”因此,明初于用人一事不拘一格。察举、学校(监、贡)、科举,为三大官吏来源,而前元降明的官员,亦予以任用。《岐海琐谈》中道:“国初网罗贤俊,既设科第选贡人才、秀才、明经诸科矣,而又旁招以及老成耆德之辈,士之生逢其世者,宁复有遗珠之叹,抱璞之悲耶?”林陞于明洪武五年(壬子1372年)由秀才举荐入朝,从此走上仕途。

在明《太祖实录》卷130载:“洪武十三年(1381)二月,壬子,以四川布政司右参政林升为左参政。陞,温之平阳人。初,以秀才征,授岳池县丞。未行,改江宁县。迁刑部主事,转都督府断事官。未几,升四川右参政,至是,转左参政。”四川左参政在明代是从三品高官,这也是林升其人的仕途鼎峰。林升也是在《明实录》中所有记载的不多的平阳籍高官(员)之一。

盖竹林氏是宋元时期平阳的望族,世居偏远的山区,却是书香门第,人才辈出。宋时有多人为朝廷高官。如林拱辰,字岩起,淳熙八年(1181)武举,后换文,历任太府丞、吏部侍郎、杨州、婺州知府、广东安抚使。其弟林应辰,字渭起,淳熙五年(1178)进士,监尚书六部门,著有《易说》、《龙岗楚辞说》等书。其后有林千之,字起岩,宝佑四年(1256)武进士,后换文,曾任江阴教授、国子正、枢密院编修等职,宋亡不仕。林起鳌,字孟连,宝祐元年(1253年)进士,历官仁和知县,兵部郎中,知南剑州。

武科状元、榜眼、探花各一,林梦新,宋绍定五年(1232)廷对第一(状元),历知衡州、梧州、容州、洵州、巨州。林景衡,宋嘉定七年(1214)廷对第二(榜眼);林武子,宋开禧元年(1205)廷对第三(探花),授武翼大夫、知象州。方志上,有名有传的,光在宋朝,还有林熙载、林槱、林应龙等,不可胜数。朱熹、王十朋、张天英均到过盖竹,并留有诗。这与林氏子孙,官贵学显,交游广达有关。而林升之父林淳,曾任元广东南恩州阳江县尹。

因果轮回?

上文说过,林陞其人在史料的记载不多,历代《平阳县志》中仅仅寥寥几笔,但是从其简单的履历介绍来看,林陞其人深具吏才,精明强干,其于明洪武五年(1372)由秀才举荐入朝,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卷入“蓝玉党案”被杀,二十余年间,林陞从四川岳池县丞、改应天府江宁县丞、迁刑部主事,转都督府断事官,升四川右参政,转左参政。其历任多职,不断升迁,从正八品县丞小官一直擢升到从三品的四川左参政的朝廷大员,不可谓是为一位能吏。

明初名臣宋濂曾应林陞之请,为之作《平阳林氏祠学记》,此文透露出诸多信息,宋濂文中道林陞其人:“陞,字若高,敏事,有才能,故其所为能合于礼。其徵记于余也,遂推其意,使归而刻焉。”。“盖竹林姓”之十二世孙阳江县尹林惇,“欲立祠于墓而未果”。其子刑部主事林陞完成父愿,作祠祭祀先人。本文乃祠堂完工之后,林陞向宋濂所求而得。

宋 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金华人。曾任江南儒学提举,主管教育,讲经东宫,官至翰林学士。少习经史,洪武间为明朝制定了许多礼乐制度,有“开国文臣之首”之美誉。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诏令儒臣纂修《元史》,任命宋濂为总裁。晚年生活动荡,因长孙宋慎被列入胡惟庸党,受牵连被谪往四川茂州,中途生病,在夔州去世。著有《宋学士全集》。

林陞后被卷入“蓝玉党案”被杀,有《临刑赋》,由于史料无载,具体无从考据。元代平阳州为浙东重镇,科举兴旺,人才辈出。明初,在朝廷的征诏令下,出仕新朝者颇多,任高官者亦不少,有太常卿、河南参政陈昧(正二品)、浙江按察使余奎(正三品)、翰林院修撰孔克表、福建布政使郑思先(从二品)、右副都御史王宗远(正三品)等人。在明初的高压环境下,平阳籍高官为官大都比较谨慎,直接被朱元璋诛杀不多,而林陞究竟为何卷入此案被杀?为何本地史料不载?值得后人研究考据。

这里要提到林陞之父林淳其人。林淳,盖竹人,本地史料寥寥无几,其元泰定间官从仕郎,曾任元广东潮州路录事司录事、至正初转承事郎,广东南恩州阳江县尹。后回乡入周嗣德麾下效力,其人颇有文才,现存文有《创建帝师殿碑》、《南恩州复田记》。林淳与元末平阳历史有莫大关联,是对平阳地方历史的负有“重大责任”者,笔者曾写过《元代江浙行省理问、庆元路总管邱楠》之文,而林、邱这样的两人居然在本地史料无载,并非无缘无故。

为何像丘楠、林淳这样的元代高官在其故乡平阳会竟然无半点史料遗留?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很大原因缘由所在。笔者考据史料后肤浅的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邱楠所辅佐的强豪方国珍政权曾多次祸害围攻平阳州人民,其兵乱对平阳地方造成严重后果导致,这在清代平阳著名学者叶嘉棆-民国大儒刘绍宽《方国珍寇温始末》(一名《方国珍乱郡考》)书中有详细记载。

平阳人民间有句俗话,说小孩头发太长脏乱差“长得就像口州海贼一样”,所谓“口州海贼”其实指的就是元代的黄岩方国珍,此人让平阳人在历史上有切肤之痛。元末,蒙元无道,天下大乱,红巾军揭竿为起,群雄割据。时方国珍据温、台、庆元三郡,平阳知州周嗣德制守平阳、瑞安两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方国珍遣其侄方明善率部攻打平阳,瑞安,历时六月,九月,终因敌众我寡,叛徒内奸出卖,周嗣德兄弟等人被俘,平阳城陷落。

在明代翰林院太史苏伯衡《苏平仲文集》记载的《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载:“相持阅六月,阴啖公帐下林淳,以厚利使为应。三郡兵攻其外,淳应于内。”《故元承德郎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周公墓表》也载:“其秋乃赂遗诚德麾下林淳、林子中,使狙伺于内。”从墓志铭文中这点来看贪财卖主求荣林淳、林子中二人就是平阳人民的叛徒无疑!

在这之前方国珍发兵多次受挫。这次使用了反间计得逞,重金贿赂平阳州守周嗣德麾下的林淳,林子中二人,暗送金二百两,银五百两,使二将狙伺于内。而作为这个中间人策反应是方国珍手下谋士、高官,时任庆元路总管的平阳人邱楠无疑。因邱楠是平阳人原与林淳,林子中熟悉,除此外,别无他人。事后,林淳、林子中以兵哗变,执平阳守将周嗣德、周诚德兄弟,以城降之。后诚德被剥皮死、绍德被坠海死,俱威武不屈!方明善占据平阳州后,恣淫虐月馀,到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民愤极大。后周嗣德旧将童环等招集溃军五百余人,击败了方明善,收复平阳州。

后 话

元末明初方国珍攻打平阳城这段历史是平阳地方历史上战争最为激烈的年代,虽说此事是在乱世之际各为其主,如今也没有何种是非对错之分,但方国珍乱平既是历史事实,并且留给平阳州人民造成严重祸乱和深深惨痛。作为平阳州人的叛徒与内奸的林淳,邱楠方国珍的主要谋士虽然后来也能善终,但邱、林二人在方国珍乱平之事上对家乡平阳州人民负有重大“罪责”。故后世的平阳仕人在修志时或是宁愿忘掉此两人,也不愿添上其名。

天道轮回,天理召召,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作为平阳人民的内奸、叛徒林淳之子明代高官林陞却因其父作为内奸叛徒出卖平阳(人)利益与杀害周氏兄弟当年种下的凶果与恶行,以至于其子在没有缘由与重大过错与罪责(地方志书明确说林陞是“后死,非其罪”)的情况下被卷入明初“蓝玉党案”被杀身亡,死于非命,这该如何解释??这难道不是民间百姓所说的因果轮回与报应吗??

总之,历史是一面镜子,是非曲直功过后世总是会有个说法,对于历史上对地方有贡献的人才,地方志书上只会是永志不忘留下浓重的一笔,而对于那些曾经伤害过桑梓和故土之人,不管曾经作过多大的官职,是多大的名人?尤其如邱楠、林淳、林子中之流,有种伤痛只能让其在历史的记忆中和史料中消失......

参考文献:

1、《平阳县志》隆庆、顺治、康熙、乾隆、民国版

2、《温州府志》弘治、嘉靖、万历、乾隆版

3、《中国通史-图鉴版》隆炜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4、《元代人名大辞典》赵一兵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

5、《东昆仰止录》明.郑思恭.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

6、《平仲集》明.苏伯衡 中华书局 1985-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庆元   明代   平阳   阳江   乾隆   岳池   刑部   内奸   县志   元代   温州   叛徒   大案   史料   秀才   高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