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机构惠誉警告:全球恐面临20年来最严重大米短缺,大米高价或将持续至明年

视频加载中...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有研究机构称大米将在今年出现20年来最严重的短缺。供应不足和需求增加也推高了国际大米的价格。

CNBC 蒋钰:惠誉解决方案最新警告称,全球大米市场在2023年将出现20年来最严重的短缺。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从供应角度,一些大米的主要生产国受到洪涝和干旱天气的影响,大米产量下降。

占全球大米贸易7.6%的巴基斯坦,去年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大米年产量同比下降了31%。美国农业部称,洪涝灾害的影响比最初预期的还要糟糕。此外,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国还在遭受2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有业内专家在接受CNBC采访时指出,人们需要重视气候变化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 马洁岚:我们需要认识到气候变化不仅是关乎能源转型,实际上,它首先会影响的是食品安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可耕种土地如今正处于长期干旱之中,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粮食系统更具韧性。

一方面是供应不足,另一方面需求还在增加。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俄乌冲突之后,小麦的价格飙升,大米就逐渐成为小麦的替代品,这就推高了大米的需求。而供需的失衡,就推高了国际大米的价格。

惠誉的大宗商品分析师查尔斯·哈特表示,全球范围内大米短缺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国际大米的价格一直处于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当前,国际大米的平均价格大约为每担17.3美元,惠誉预计大米价格会维持在目前的高位一直到2024年,届时大米价格可能会降至每担14.5美元左右。

哈特指出,由于大米是亚洲多地的主食,大米的涨价可能会成为亚洲地区食品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并影响粮食安全。

不过,惠誉估计大米短缺的情况可能会较快得到缓解。根据惠誉的报告,全球大米产量将在2023年至2024年稳步反弹,预计总产量将同比增长2.5%,未来五年,印度可能会成为全球大米产量的主要引擎。

惠誉预计,全球大米市场的供需水平在2023年至2024年,会恢复到近乎平衡的状态。而到2024年至2025年,全球大米市场将恢复到供应过剩的状态。

预计未来大米的产量仍主要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分析师指出,虽然印度的气象部门预计该国将迎来正常的季风降雨,但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高温可能还会影响印度的收成。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王一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短缺   大米   洪涝灾害   全球   可能会   印度   干旱   小麦   高价   产量   年来   明年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