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河南“钉子户”任金岭扬言,100亿也不拆,后来他妥协了吗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城乡建设的飞快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被吸引去农村做项目,搞开发。他们有人建高楼,有人做旅游,有人搞餐饮,有人办物流等等。

而这些项目都需要场地,因此为了城市的发展,许多地区开展了拆迁项目。所以,拆迁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即将拆迁的民房

提到”拆迁款“三个字,也许有人该两眼冒金光了,因为它预示着巨额财富即将降临。

一般地来讲,一笔丰厚的拆迁款足以让一个农村家庭快速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几乎所有的农村村民,都巴望着自己家能有幸成为拆迁户而一夜爆富。

然而,在河南,有一位倔强的花甲老人却是例外。

当投资商把他家老宅的门槛都快踏破了,拆迁款也由几千万一路开到了1亿时,他依然毫不动摇,就是不同意拆迁。

任金岭

最后被投资商纠缠得不耐烦了,他干脆撂出狠话来:“别说1亿,就算是10亿,100亿,我也不拆!你们就别再浪费口舌了!”

这位口出“狂言”的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他面对天价迁拆款,却丝毫不动心呢?

不愿拆迁的老农

老人名叫任金岭,其身份仅仅只是河南东史马村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民。

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他家有一座老宅子,祖祖辈辈好几代人都生活在这个宅子里。

任家老宅院内

虽然任金岭的家境并不算富裕,但胜在一家人勤勤勤恳恳,小日子倒也还算过得去。

倘若没有发生拆迁的事情,也许他的身份和他宅子的秘密就这么世世代代隐藏下去了。

2007年,一位腰缠万贯的投资商慧眼识珠,看中了东史马村这块风水宝地,打算在此处建一座大型的集旅游、酒店、购物为一体的产业区。

如此一来,村庄就要面临拆迁的问题。

如今的东史马村

当村长走门串户把这个天大的喜讯传一一传到村民们那里时,大伙儿都欢呼雀跃起来,直呼:“俺家终于要发大财了!”

的确,拆迁就等于天降横财,他们每家每户可以得到一大笔令人艳羡的拆迁款。

有了这些钱,村民们就可以过上梦寐以求的好日子,有的甚至是可以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这等好事任谁遇到还不得乐开了花。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当其他村民都欣喜若狂地抢着跟投资商签订拆迁协议时。

一向开朗温和的任金岭,自从得知了村庄要拆迁的这个消息后,却整天满面愁容地待在家里,吃不下,睡不着,长嘘短叹地生着闷气。

等全村人都签完了拆迁协议后,任金岭却迟迟没有任何动静。

为了不影响工期,投资商一行人在村长的带领下,拿着拆迁协议,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亲自来到任金岭家登门拜访。

任金岭知道他们的来意,本想闭门谢客的,但也不好薄了村长的面子,便只好硬着头皮出门接迎。

大家寒喧了几句后,投资商便急不可耐地直入主题说:“任大爷,你这个宅子拆迁款估计可以拿到1000万呢!是整个村子里拆迁款最高的。”

村长也附和着说:“老任呀,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呀,你就赶紧把拆迁协议签了吧!”

没想到任金岭听后竟下了逐客令:“你们都走吧,我是不会同意拆迁的,别忘了把拎来的东西一起拿走!”说完他就走进里屋去了。

投资商一行人和村长见热脸贴了冷屁股也只好先悻悻地离开了。

可能在投资商看来,这个“倔老头儿”肯定只是嫌钱少,毕竟是那么大一个宅子。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把价钱提高,没有拿不下的地。

可是,天底下还就真有很多钱解决不了的事情。

后来,该投资商曾带着人又腆着脸去了好多次任家,好话也说了一大罗筐,拆迁款也由1000万一路飙升到了1亿,但任金岭依然不为所动。

为此,当地人都背里都称他“钉子户”。

为了往后免遭投资商的纠缠,任金岭干脆撂出狠话来:“别说1亿了,就算是10亿,100亿,我也不拆!你们就别再浪费口舌了!”

而任金岭的之所以这样“口出狂言”是因为这座任家老宅实在是来头不小。

任家老宅大门口

历经百年的清代宅邸

原来,早在两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它就矗立在这了。

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宅子的外墙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派和奢华。

据说,任家老宅最开始是由任金岭那位名为任君的老祖宗选址动工的,其工期历时了四代人共计63年,才正式竣工。

宅子竣工时为七进院落,共占地约2万平方米,整座宅子都是青砖黑瓦建造而成,气势磅礴,奢华无比。

只是后来任家家道中落,加之后来的战乱等原因,到任金岭这一代就有两进院落留存。

目前任金岭住的老宅长约45米,宽约23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游人站在老宅大门口,抬头便可看到醒目的“辅翼国政”匾额。

“辅翼国政”的意思是辅佐君主国家处理政事,据说这块匾额还是道光皇帝赐的。

而跨过老宅的大门进入老宅内,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门厅上方的“望重干城”四个大字。

“望重干城”的意思是曾经上过战场御过敌,立过功的将领。

由此可见,任家祖上既有做文官的,也有做武将的,可真是人才辈出,底蕴深厚。

宅内既有前厅后院,又有亭台楼阁;既有东西厢房,也有假山走廊。

虽然只是两进院落,但是应有尽有

所有的这些建筑,最令人留恋忘返的,还要数那些活灵活现的雕花图案,它们不仅工艺精湛巧妙,还寓意丰富。

有“花开富贵”、“龙凤呈祥”、“鸢飞鱼跃”、“鸳鸯戏水”、“丹凤朝阳”等等精妙绝伦的图案。

至于,俗称”腿子“的宅檐上的”麒麟墀头“,那做工也可谓是鬼斧神工。可以说,整个老宅参观下来,简直就是一场属于清代古建筑的视觉盛宴。

任家老宅的麒麟墀头

这些建筑及装饰无论是设计还是做工,都体现了清朝时期建筑工匠们的巧夺天工,更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古建筑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老宅内屋子里还有上千种老物件,有古香古色的桌椅板凳,有琳琅满目的瓷器,有摆放端正的笔墨字砚,还有被裱起来官服等等。

老宅的一砖一瓦,一庭一院无不见证了任家的兴衰,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它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居住民宅,而是一座无价之宝,是国家保护级的文物。

如果老宅拆迁的话,不仅是任家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

所以自从任金岭得知村子要拆迁的消后,就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得郁郁寡欢,寝食难安。

本来为了保护老宅不被外人起歹心,任金岭只想默默无闻地把宅子的秘密埋在心里,并教导儿女们要自立自强,还立下严厉的家规来约束儿女们要自不要贪财。

现在形势所迫,看来秘密是藏不住了,只得把老宅的秘密公布于世了。

于是他便召集全家人一起集思广益,商讨保家护院的对策。经过一番讨论,他们终于有了一个万全之策。

任家老宅内的瓷器


“任家老宅”摇身一变成为了“免费博物馆”

这天上午,任金岭拨通了郑州市文物局的电话,详细说明了情况后,希望文化局领导能派工作人员来家里走访一趟。

估计是任金岭言词诚恳的缘故,过了几天,没想到文物局竟然真的派专家们来到他家里探访。

任金岭见到专家们后,不禁喜极而泣,老泪纵横。专家们在任金岭的带领下,把老宅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参观了一遍。

对有些肉眼无法甄辦的建筑和老物件,专家们还用仪器仔细地鉴定起来,交流意见,时不时地还发赞叹之声。

任金岭和文物专家在一起

最后专家们异口同声地对任金岭说:“任老爹,你这座老宅是清代的古建筑呀,混身是宝啊,拆不得呀!”

临走前,专家们嘱咐任金岭,一定要把老宅照看好。

他们回去后,立马就会把老宅的鉴定结果整理出一份报告来,上交给局里的领导,请求对老宅进行保护错施。

这下,压在任金岭心里的大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了。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有等到文化局那边的好消息,却等来挖掘机声音。

原来,投资商看到任金岭如此“冥顽不化”,不再理会他了,为了赶工期,他已经叫了工人开始动土了。

任金岭寻着声响想去看个究竟,这一看急得他团团转。因为离他家较远的村东头那边的房屋已经夷为平地了,要不了两天就会拆到老宅这边了。

正当任金岭心急如焚之际,文物局那边来电话了,并告诉他一个喜讯:

“经层层审批,认定任家老宅属国家级保护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文物!”

任金岭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顿时激动得老泪纵横。

就这样,任家老宅经专家鉴定后,变成了国家级保护文物,被列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而任金岭本人也被任命为负责人,负责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切事宜。

因担心任金岭年事已高,郑州市文物局还特意派了几名得力的工作人员协助他的工作。此外,还申请了一笔资金,作为文物的修缮经费。

隐藏了多年的秘密终于召告天下了,深埋了百年的文物也终于开去见日。于任家,于国家都是一大幸事。

任家老宅院内

后来,任金岭又在琢磨着另一件事情。

他想古宅既然是文物,是历史的印迹,是中化民族的物质文化的象征,那就得让更多的人前来感受一下这种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心动不如行动,任金岭又向郑州市文化局提交了一份申请报告:把任家古宅申请为博物馆。

虽然申请免费博物馆的审批十分严格,需要提交的材料也很繁多,但是只要是这名河南老汉认定了的事情,他就一定会铆足劲儿向前冲。

有志者,事竞成。在任金岭的坚持下,在古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2017年,任家古宅终于顺利通过申请。

因该村庄原名为“天祥寨”,所以任家古宅命名为“郑州天祥博物馆”,任金岭任馆长。

因任金岭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而且祖上一直流传下来的“布德施恩”的家训,加之自己也是农民出身。

所以他决定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前来游客只需凭有效证件就可以免费参观。他的这个决定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同与支持。

郑州天祥博物馆展示栏

为了节省馆里的开支,任金岭本人便担任起了首任解说员,为游客们亲切而又详细地讲解古宅里的每一件文物,以及发生在古宅里那些动人的故事。

现在,任金岭每天除了日常工作事务以外,最开心的就是给游客们当解说员。为了让任家家史代代相传,也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游客。

他还要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来,给家里的成员和工作人员作培训,把保护文物的知识和任家家族的故事不遗余力地传授给他们。

任金岭与文物专家们的合影

如今的任金岭虽已到了耄耄之年,但是心中仍放不下博物馆的工作,不顾家人的劝说,还是每天坚持工作。

家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不让他太辛苦,已在城里工作的儿女们,便商量着轮流来馆里分担一些保护文物和解说员的工作。

现在看来,任金岭还真是个倔强十足的老头儿,认定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倔劲儿,才使得他家的老宅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并变成了现在游客络绎不绝的博物馆。

文物,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任金岭的坚持不只是为了遵从祖宗遗训保下任家祖宅,他更清楚,这座宅子对国家的意义。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河南   国政   郑州市   宅子   文化局   解说员   院落   村长   钉子户   文物   博物馆   年前   游客   秘密   专家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