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九岁孩子问大人,是命重要还是成绩重要?我从此不再鸡娃了

文/兰妈谈育儿

昨天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姑妈时,路过医院附近的居民楼经见了这样惊险一幕

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男孩,正爬在楼顶危险地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辆

十几岁大的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是很小,为什么会爬到楼顶呢?

随着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有人认出了男孩

听路人口中的介绍

这个男孩是一个命苦的孩子,爸爸早年前跟人跑了,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单亲妈妈每天要养家糊口,一下班还会赶回家照顾孩子、辅导学习

大概是经历的人生太苦了,妈妈对男孩的要求特别苛刻,每天从学校放学后就直奔辅导班,深夜回家还要背课文、做笔记……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学习压力太大,或者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太用力了,这些都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好在开局是惊慌的,结局在众人的规劝下男孩成功脱离危险

特别是惊慌失措下的妈妈,紧紧抱住男孩相拥而泣的那一幕,看得让人潸然泪下

我相信,有了这次的警钟敲响,妈妈再也不会再教育方面用劲太大了

记得某北大教授就曾说过:“你越跟孩子较劲,孩子就越叛逆,甚至无法真正优秀”

事实也确实如此,教育里的高层次父母早就远离鸡娃,更不会跟孩子经常较劲去做无谓斗争

过度鸡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鸡娃的故事每天都有,真正能幡然醒悟的,仿佛只有在经历某些警讯后才能有所领会

9岁女孩婷婷,也是在鸡娃环境中成长的一员

她有一个“很凶很凶”的妈妈,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逼着学小学一年级的知识

从一开始连名字都写不好,到慢慢写出一手漂亮的字,甚至还会背诗、作诗

看着人群中格外出色的婷婷,有些家长就坐不住了,大家你一言、我一嘴地讨论各种鸡娃问题

包括:

“你家孩子报写字班了吗?听说大五班的xx书法比赛还获奖了,真是羡慕呀”

“听很多家长都说,小学的拼音最难学,我们要不要提前把孩子送去上幼小衔接班呢”

“英语课在哪里报名?老师教的怎么样,学费是多少”

当我在幼儿园门口听到这些妈妈们的七嘴八舌聊天时,内心不由地跟着焦躁恐慌

孩子们现在还只是上幼儿园而已,过早或盲目的比拼内卷真的好吗

婷婷这个女孩的出现算是打开了我的心结

因为是邻居的原因,婷婷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

在她妈妈的鸡娃教育影响下,婷婷刚上小学那两年几乎是风光无限,考双百分是常态,每次发奖状也都有婷婷的一份名额

可鸡娃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

大概从三年级开始,婷婷的成绩就从之前的满分下滑到七、八十分成绩

为了让孩子回到之前的标准,婷婷妈可谓是煞费苦心,从单位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辅导学习

可现实却是你越是紧抓、效果却是不怎么起色

直到一次被骂后,婷婷眼泪婆娑地问出口:“妈妈,你觉得是命重要、还是成绩重要?”

出乎意料的一句话让妈妈愣了一会,整理好情绪后默默退出房间,而我听说这件事后也决定从此不再鸡娃了

其实,教育就是我们跟孩子的双向成长过程

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当成训练场,更没必要把成绩当成一切,如果因为成绩而不断地伤害孩子,想想鸡娃“代价”真的是太不值得了

盲目抢跑只会把孩子推向更远

不久前,听编辑部的同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因为和父母发生语言争执而越吵越凶

争执不过的情况下,女孩气冲冲地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内,嘴里还嚷嚷着说:“既然你们都看我不顺眼,那我还不如跳楼算了”

这句话,当时就让外边的妈妈着了急,不停地拍打房门还安慰房内的女儿说:“别做傻事”

为了让女孩打消跳楼念头

妈妈承诺说:“不想学习就不学了”,可爸爸觉得“说那些干什么,把门直接撞开就行了”

听到爸爸这句话,无疑是加大了女儿焦躁

女孩在房间内烦躁地大喊说:“你们不许踹门,要不然我这就从窗户上跳下去”

最后,无奈之下父母求助了消防员叔叔

大家里应外合,一边潜伏到窗外实施营救,一边跟女孩谈话开导心理,另一边还紧张地等待着开锁师傅到到来

最后,当房门打开那一瞬间,原本是如释重任的一件事,可爸爸却焦躁地冲进房间

紧接着,爸爸又对女孩劈头盖脸地一顿大骂:“小小年纪跳什么楼,是在哪里学的?以后不准再看那些乱七八糟的视频”

事情到这里,妈妈已经是泣不成声了,她崩溃地大喊说“命都快没了,还喊什么喊,你不怕再吓到女儿呀”

在这件事里庆幸的是有个清醒的妈妈,也庆幸女孩最终相安无事,如果争吵依旧、孩子的负面情绪继续增生,那么后果不寒而栗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出色,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是不同的,不管是天生的小神童也好,还是后劲不足的孩子也罢,孩子需要在看得见的进步中慢慢成长

如果一开始的路就坑坑洼洼、举步艰难,以孩子的心智不够成熟,他们当然会遇难则退、遇苦则想着解脱了

而生活中也有太多例子告诉我们一个真相:父母越强势,孩子越叛逆

所以,高层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从来不会盲目抢跑,你对孩子现在的每一份态度,都将会成为孩子接下来对你的态度

父母抢跑不如“软”下来赢得孩子

女儿上二年级之后,我就让她自己单独上下学

这件事曾引得很多人吐槽,有人觉得“不负责任”,也有人觉得“太小了,还是不放心”

而面对外界的这些声音,我迟疑过、也担心过,但最终还是被女儿的表现宽慰了

其实,对于单独上下学这件事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在发展这件事前算是做了充足的准备

而回忆“放手”前的准备,我总结了五件事:

第一,带着女儿学会过马路,包括一看、二等、三通过

第二,讲一些突发情况应对,包括迟到喊报告、不走高处、不跳台阶

第三,独立不等于“放羊”,早晚接送,中午才尝试单独上下学

第四:征求孩子的意见,需要接送时随叫随到

第五:安排功能少的儿童手表,方便及时联系、了解出行情况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之后,我发现女儿就像是一夕之间长大了一般

每天从家到学校单趟需要十几分钟路程,小家伙都能欢快地背着书包朝学校走去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独立

特别是在单独上下学的潜意识习惯养成下,女儿学会整理书包、知道带水杯,临走时还一步三回头地对我说着“妈妈拜拜”,每天到学校门口时更主动发语音说“妈妈,我到学校门口了”

想想过去,因为“快点”、“别磨蹭”、“要迟到”的唠叨批评,我才意识到过去数年都是没有必要的精神消耗

之前还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喜欢尝试各种挑战,喜欢穿短裙、染头发不说,还背着妈妈偷偷地纹身

为了隐瞒这件事,再炎热的夏天女孩始终穿着长袖衣服,哪怕是热得满头大汗也从来不肯脱掉外套

刚开始妈妈只认为女儿爱美,担心被晒黑,所以穿着长袖防晒

可参加一次婚宴时,女孩把自己纹身偷偷展现给朋友看时被妈妈发现了

妈妈当时就气得大骂,也不顾周围人的眼光当众数落说:“你看看谁跟你一样,小小年龄就纹身,你真是让我太失望了”

一番话下来,女孩逃离了婚宴,还住在朋友家里好几天不跟家里人联系,到后来甚至还闹得要辍学的地步

当母女二人再次坐在一起沟通时,女孩也一脸无所谓地说:“反正你也不相信我,有什么可谈的”

一句话,述说了对母亲的不满,也突出了叛逆背后的原因:不被信任、缺乏沟通

我们常常说,孩子大了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可疏远背后很多都是由家长自己造成的

你耐心等待孩子,孩子就能成长为想象的样子,你耐心倾听孩子,就能慢慢听懂孩子内心的声音,你耐心引导孩子,孩子也能慢慢感受家长的良苦用心…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被相信、被接受、被理解

特别是当我们试着相信孩子、接受孩子、乃至了解孩子时,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比如,青春期孩子想要染发、纹身、甚至出现早恋时,不要急着反驳

因为,刚开始的他们只不过是好奇而已

当家长发现这些问题时,不妨大方地当着孩子的面去谈论这些问题,当我们和孩子建立更多共同话题时,没有什么比了解孩子还更要有引导作用了

所以,好的教育就在于知晓耐心、懂得等待,当孩子回过头发现父母一直都在,孩子才不至于想找父母分享时却无处吐露

做个高层次父母记得先自降身份

如果问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激发孩子的优秀潜能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孩子不能拔苗助长,催熟的果子也吃不出原汁原味

想让孩子跳出“鸡娃”这个生长圈子,那么家长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反卷特征

比如,高层次父母都是自降身份和孩子相处

同样是青春期叛逆阶段,同样是在做不符合年龄的事,朋友乐妈就有些与众不同

上高二那年,趁着和同学剪发的功夫,招架不住好奇诱惑的乐乐,背着妈妈悄悄地局部染发了,还是属于火龙果的那种鲜艳颜色的挑染

当时,乐乐一回家有心脏病的奶奶就受不了

她不停地吐槽说:“你这样不三不四怎么能出去见人?看你一会儿怎么跟你老妈交代”

奶奶的提醒让乐乐瞬间长了个心眼,她打电话给妈妈说“xx同学,今天一个人在家,她想让我去陪陪她”

而另一边的妈妈呢,也从奶奶的口中得知女儿染发这件事,面对染发在前、逃避撒谎在后,本以为妈妈会生气地把女儿臭骂一顿

没想到,乐妈没有批评、也没有回避,她大方地对电话那头的女儿说:“听奶奶说,你今天染头发了,我还准备下班回家好好欣赏一番呢”

妈妈的话明显让女儿一愣,她后悔地说:“对不起,我是怕你吵我不该染发,所有才撒谎打算出去避一避”

妈妈听后安慰说:“为什么要批评你呢,你现在能对我说实话,这就是值得表扬的改变”

再后来,大概过了不到两个星期,那曾经心心念念的火龙果色染发又乐乐被染回了黑色

原因是:不想在人群中显得另类

其实,孩子长大后会有他们自己的是非善恶,懂得分辨是非,也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这场成长之旅里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好不要命令、更不要随便替孩子包办,因为有些事情你越阻止孩子越想触碰

这就是禁果效应,也告诉我们:与其想尽办法阻止,不如让孩子自己去体会

没有人会在一条走错的路上继续固执,想要和孩子建立更好的面对面沟通,家长也需要自降身份跟孩子成为同等关系

比如,朋友、哥们、姐妹等等,而这种不需要有太多顾虑的关系,也会让孩子更容易畅所欲言、打开心扉

那么,关于鸡娃教育的有关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孩子   青春期   纹身   高层次   大人   家长   父母   女儿   男孩   成绩   妈妈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