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中年危机

#历史开讲#提起苏东坡,我们常常能想到的是他和法印大师的传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心中有佛,看对方就是一尊佛;心中有屎,看对方就是一坨屎。”这两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苏东坡在轻松有趣中传递的智慧。殊不知,风趣幽默的苏东坡也遭遇到过中年危机,而且还是差点要了命的政治危机。

1079年三月,苏东坡奉命调往湖州担任知州。结果到了湖州任上不过两个月零八天,他就被御史台弹劾写诗毁谤朝廷,逮捕后被押往京师。其实啊,文字狱只是表面,其本质是新旧党派斗争,苏东坡成了党争的牺牲品。仅仅一夕之间,苏东坡便由地方长官变成了阶下囚,惶惶如待宰之鸡、待杀之牛,在百般煎熬中等待命运的审判。这一年,他44岁。

在御史台的大狱中,苏东坡被关了一百三十多天。除了精神上的羞辱外,他还要经历肉体上的酷刑折磨。他把自己日常服用的青金丹藏于狱中,想着万一哪天忍受不住,就一次性服下去,再不用承受这般苦痛。他给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两首绝命诗,托付给狱卒保管。

幸好在要好的师长、朋友、弟弟苏辙等人的竭力救助下,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九,案子终于画上了句号。苏东坡捡了一条命,被贬到黄州安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余悸未消的苏东坡战战兢兢,经常在半夜做噩梦惊醒。正是在这一阶段,他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诗句,可谓是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你以为这位天才就这样沉默下去了吗?错了,之前的苏轼之所以能成为苏东坡,就在于他能挣脱消沉的束缚,实现自我的救赎。他开始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犯官的身份。他换上老农的衣服,在黄州开荒种田,盖房修院,先求生存再说。

在黄州的五年里,苏东坡著书立说,学佛参禅,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在好友的帮助下,他拿到了东城门外一块荒地。这片地荒草杂生,瓦砾遍地,十分贫瘠,几乎没有耕种价值。但苏东坡并没放弃,而是积极规划,低洼的湿地种粳稻,平地上种枣树和栗树,还有一片留着以后造所房子。然后一家老少集体行动,除草、翻地、播种、浇水、施肥........

这片土地不仅让一家老小填饱肚子,而且有效地解决了苏轼的心理危机。每天忙忙碌碌、汗流浃背地劳动,哪还有时间忧虑、后悔、空虚啊。一年后他在荒地东坡建了一座房子,命名为雪堂,还给自己起了个号,就是我们熟知的东坡居士。正是借由这场中年危机,他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突围,从苏轼升华成了苏东坡。

苏东坡的经历告诫人们,在逆境中,要学会反思,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不争功,不冒头,隐藏自己的锋芒,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真正成熟起来,最终达到人到中年的最高境界:成熟而不世故,圆融且不圆滑,睿智而不油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老农   东坡   东城   御史台   中年   粳稻   湖州   危机   荒地   狱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