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者”使臣的特点以及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性

文| 照雪下玉关

编辑| 照雪下玉关

本文以朝鲜朝贡制度为切入点,通过对“火者”制度的研究,探寻朝鲜维持“火者”进贡制度的原因,明朝“火者”使臣的特点以及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性。

引言

“火者”,指的是被阉割的男童,严格意义上讲是宦官的替补,需要经过培训后才能正式上岗。

自成为明朝藩属国后,朝鲜在正常的纳贡以外,还会以女、“火者”等贡之,又有“别贡”之称,这些“火者”在明朝通常会负责服侍朝鲜籍妃嫔,明朝早期还作为使臣出使母国,是明、朝两国早期外交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

进贡制度溯源

朝鲜向中原王朝进贡“火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不过并无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这些籍贯为朝鲜的宦官是朝鲜半岛政权进贡而来。

元朝时期,作为藩属国的高丽在制度上形成了“贡女”“贡宦”的体制,明朝建立后,顺理成章地接替了元朝,而新生的朝鲜也继承了高丽王朝的纳贡义务,向大明朝贡“火者”。

如太祖时期,诏“索阉人二百人”,朝鲜于洪武二十七年,主动上贡五名“火者”,此后永乐到宣德时期,明朝陆续向朝鲜索要多次“火者”,在此以后皇帝基本不再索要,直到正德时期“火者”进贡不再延续。

进贡原因

朝鲜“火者”之所以在明前期被经常索要,主要原因在于皇帝的个人好恶,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1、正统性的宣示

明代承袭旧朝贡体制的“火者”进贡制度,是向朝鲜宣扬本国正统性的一种形态,除朝鲜外,安南、占城等国也曾进贡多次“火者”,可见并非朝鲜独例。

然而琉球进贡火者却遭到永乐皇帝的拒绝,主要是因为进贡本身代表了上下尊卑的权力体系,琉球位于海外之地,无需通过这种形态对其国家政体产生震慑作用。

2、制度影响

明代宦官的传承,多以宦官本人去自己的家乡选人为主要途径,此外,贡女和“火者”之间也呈正比关系,服侍皇帝的贡女,需要本国的宦官服侍,贡女制度结束后,明皇室对于“火者”的需求也随之消失。

3、宦官需求增长

永乐皇帝扩张了宦官的职权和规模,相应的人员需求也急剧增加,同时也是出于沟通两国的需要,明朝才会主动大量地索取朝鲜“火者”,如洪武年间出使使臣中,朝臣19人,宦官26人,宣德年间,正副使几乎都是朝鲜籍贯宦官。

身份、行为特征

1、身份

视宦官为家奴的明朝皇帝,对“火者”出身的朝鲜宦官也秉持着信任的态度,这些宦官肩负出使的重要责任,代表的是明朝的威严,不仅可以直接传达皇帝的个人意志,还可以将情报第一时间送呈皇帝,效果更加直观,免除了文官和外国的私下沟通嫌疑。

2、行为特征

(1)母国认同感

朝鲜籍贯的宦官自幼生长于朝鲜,对朝鲜的感情十分浓厚,某些“火者”在进贡以前还专司侍奉朝鲜王族,因此对待朝鲜的态度十分友善。

(2)文化认同感

朝鲜宦官对本国的文化发展信心十足,甚至认为朝鲜相较于大明,文明礼仪发展的程度更加高深,甚至在朝鲜国王面前公开点评明朝天子。

这种心态还体现在朝贡礼仪中,朝鲜宦官使臣恭敬邀请朝鲜国王正北而坐,称“万万岁”,是不符合礼仪规制的,在朝鲜国王面前自称“小民”,由此可见,朝鲜宦官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度极高。

(3)身份认同感

出使朝鲜的宦官多会要求探望亲属,和其他朝鲜宦官的亲属,并且要求国王多加关照,提升自己家乡的等级等,但随着“火者”进贡制度的终止,很多自幼离开朝鲜的宦官对朝鲜全无印象,也会失去这种认同。

作者观点

“火者”朝贡制度,对于大明和朝鲜的外交层面影响深刻,对朝鲜方面而言,由于文化底蕴的趋同性,朝鲜能够更深刻地领会明朝想要传达的精神,朝鲜宦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朝鲜获取明朝情报的主要来源,并且在关键时刻对朝鲜给予助益。

而对明朝而言,“火者”进贡主要起到了维系宗藩制度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掌握朝鲜内部的相关情报,“火者”进贡虽也存在弊端,但的确为两国关系的稳固做出了贡献,至于礼制的不合规等特殊现象,也只是时代背景下的小小涟漪。


参考文献:

胡丹: 《明代宦官史料长编》

《朝鲜世宗实录》卷四○

《朝鲜太祖实录》卷四

余华青: 《中国宦官制度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明朝   使臣   琉球   大明   藩属   朝鲜   宦官   国王   皇帝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