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深谙制权平衡的高手,捭阖权谋的“千古一帝”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则天大帝”,从初入宫闱时的低级才人,到高宗李治时期的昭仪。从感业寺修行到逐渐成为高宗的皇后,最后由垂帘听政慢慢接近权力的最高巅峰。她做到了前朝西汉吕后、后世慈禧太后所不能做到的事。

为了走到这一步,她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牺牲掉两个孩子的性命。她的残酷手段让历代史家对这位女皇帝大加挞伐,将她和韦皇后专政时期称为“武韦之祸”。但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人,行为模式通常是由他们的制度所决定,武则天想要跻身帝王之列,就必须运用男性帝王的手段,做出非常之事。从武则天一生的崛起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她炉火纯青的权谋捭阖之术,她不仅仅打压了一批反对派,更是拉拢了一批可以利用的力量,时而平衡,时而扶持,因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武则天生于兰州大都督府,她的父亲是位木材商人。虽然跟随李渊征讨有功,却终究是“士农工商”的最下一层,属于寒族出身,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武则天后来执政后为什么那么痛恨那些豪门贵族。

在十四岁入宫后,武则天那时被赐名“媚娘”,被封为才人,虽然这个身份一直保持了十二年,这可能是太宗对太史李淳风那句“唐三代以后,武氏女主乱唐”一直耿耿于怀,总对媚娘不放心。尽管身份地位,日常侍奉于太宗左右,随太宗上朝,对太宗处理国家政务和驾驭群臣的手段学习不少,却令她受益匪浅,为后来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太宗晚年时候媚娘就与太子李治相识。太宗逝世后,媚娘和许多没生育过的妃嫔被送到感业寺修行,变相守节。


仅仅三年后,两人的恋情再度萌发。已经即位为帝的李治煞费苦心的把媚娘接入宫中,那时李治原来的王皇后正在和萧淑妃争宠,便同意把媚娘接回,借以打压萧淑妃,却没想到成了引狼入室之举。

武媚娘很快被封为昭仪,越发的受到恩宠,而王皇后和萧淑妃越来越被疏远。

那时武媚娘正怀有身孕,几个月后产下一个女婴,为了争夺皇后地位,武则天不惜掐死了她生下不久的女婴,嫁祸给王皇后。

高宗对于王皇后害死孩子深信不疑,力排众议,终于在655年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做出这个决定,原本毫无主见的高宗经过了长时间的犹疑不决。

长孙无忌是武则天走上政坛第一个要除掉的重大绊脚石。在唐太宗平定群雄,登上帝位之后,凌烟阁排二十四位功臣,不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李靖,也不是徐世绩,而是一直默默在后勤位置上的长孙无忌,当初玄武门事变,他也是支持太宗,帮助太宗策划整个行动的决策人,他也是长孙皇后的哥哥。


乾陵


即使是唐太宗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在立太子的重大问题上也不得不依从长孙无忌的意见,可见其影响力。在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下,高宗难以决断。关键时候,徐世绩表明了态度:“这是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这句话非常有分量,它代表了徐世绩的立场,这位名将手握都城和全国的兵权,得到了他的支持,高宗再无迟疑。却没想到,因为这个决定,让他从此变成了一个“画敕皇帝”。

高宗李治在位时间并不短,前后长达33年,但是却始终摆脱不掉傀儡的命运,前期是长孙无忌手里的提线木偶,后期和武后一同上朝,时人称为“二圣”,实际上只能算是个陪位皇帝。


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陵墓出土陶俑


武则天在处置长孙无忌的问题上还得感谢徐世绩的军事保障,因为只有他在军队的影响力远远高过了长孙无忌。在军事履历上,长孙无忌吃了大亏。这样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使高宗轻信了许敬宗的伪证,最终使得长孙无忌被流放,死在流放的路上,功臣集团因此渐渐瓦解。

由于对权力的极大占有欲,武则天逐步确立自己的威信,在这条道路上哪怕皇帝高宗也不能触碰她的禁脔。高宗逐渐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控制这个女人,曾经想要密诏废后,却被武则天的密探暗中探知,事先报告给她。武则天直接气势汹汹入宫问罪,懦弱的高宗反而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把责任推给了起草诏书的上官仪,使得上官仪被杀。

在对待自己的儿子上,武则天同样严酷。长子李弘,仁孝有贤名,因为多次上朝参政议政,招致了武则天的厌恶。由于李弘想要为萧淑妃的两位公主求情,使得武则天大怒,当晚李弘就暴毙身亡,两位公主随后就被嫁给两个又老又丑的士兵。

在她执政期间,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寒门学子更加重视,这与她的出身不无关系。同时她极力打压她所痛恨的门阀士族。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女子教育,开办女子学堂,很多女性因此得以有从政的机会。

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的版图也达到了太宗时期没有到达的广阔,重挫了突厥,向西更加拓展,军事上达到顶峰。

武则天执政时,始终要面对的是朝中旧唐李派和武派两大势力。她在对待唐氏宗亲上,不遗余力地大加清洗,并扶持了酷吏集团为己所用,专门刺探机密、屈打成招。其中有名的当属索元礼和来俊臣两位,这些酷吏清洗的唐朝宗亲大约有四千多家,上万人,几乎诛戮殆尽。他们不但擅长各种酷刑,而且还上升到理论高度,专门编写了一本《罗织经》做教材,教酷吏们怎么网罗罪名,编造伪证,折磨犯人。

但是当酷吏的势力发展到一定地步,她又予以打击,不使其做大。当他们怨声载道、造成极大民愤的时候,武则天就会出面,以显示自己仁爱之心,为民除害,以平民愤。来俊臣最终就是这样的结局,由于他作恶太多,最后竟然想诬告太子,被武则天处以极刑,行刑之时京城人人拍手称快,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武则天身边然贵极一时的红人武承嗣,曾和来俊臣结盟,对狄仁杰等李唐旧臣大加攻击。武则天虽然打击李唐势力,却也保留最后的底线,决不把审讯的权力交给武承嗣,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狄仁杰、李旦等人不受迫害。



武则天留给后人最大的猜测大概就是那块没有镌刻任何丰功伟业的无字碑了。以她执政、在位的那些年来说,值得大书特书的功绩应该会有很多,为什么一字不书呢?后人有多种猜测。



有人猜测她的功绩太多,一块石碑已经无法刻下;有人猜测她知道自己的创举将会各方的议论,不如千秋功过,由得后人去评说;也有的人说在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忏悔。

但是我想,武则天何等心高气盛的帝王,怎会把那些陈旧规章、那些史家之言、那些后世的眼光放在心上?她更多想忏悔的对象,是她死去的孩子。她想告诉世人,她的一生得到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在她晚年病卧深宫的时候,也许回想起她的孩子。和他们相比,自己的这些功业分量也许变轻了……

在这些重大建树的同时,武则天不得不考虑一个无法回避、难以决断的问题:谁可以继承她,是把帝位传给她的侄子武承嗣,还是传给外姓的儿子李旦?这件事如同魔咒一直困扰着她,宰相狄仁杰也给她灌输正统思想,他也更倾向于传位给李旦。最终,武则天还是不得不做出妥协,立李旦为太子。这是身处男权社会的无奈,也是她最后的悲哀……

705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临终发布诏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这等于是宣告,她终将会被归为高宗李治的皇后。她为之努力一生的大周王朝,只不是唐帝国的一段插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长孙   酷吏   伪证   帝位   权谋   晚年   帝王   太子   千古   皇后   皇帝   时期   高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