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他逃亡美国,随身带走7.5吨黄金,晚年遥望着中国喃喃自语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5月24日,已然到了穷途末路的蒋介石经上海逃往厦门,随后在军舰的护送下逃往台湾。

蒋介石

据说当时台北机场昼夜飞机声隆隆不绝,足可看出匪首蒋介石的慌张和狼狈,而分裂祖国的这种行为也彻底让他沦为了历史的罪人。

蒋介石从政以来一直采用“任人唯亲”那一套,在逃往台湾的那批人当中自然不缺乏他的一些亲信。

可就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却彻彻底底背叛了蒋介石。

此人去台湾不久后就趁蒋介石无心管理之时,悄无声息的逃往了美国,同时还带走了7.5吨重的黄金,等到蒋介石得知消息的时候,更是大发雷霆,恨不得啃其骨食其肉!

蒋介石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要逃去美国?最终又落得个怎样的结局呢?

“马家军”初显锋芒,马家人扶摇直上

“乱世枭雄”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任何一个纷乱的年代都会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同样也会催生出一些恶霸军阀。

近代以来饱受摧残的中华大地,自然也经历了一番这种痛苦的阶段,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位出生于乱世的军阀。他的出现不仅没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还把我国的西北地区搞得乌烟瘴气。

这个人就是“西北四马”之一、曾有着宁夏“土皇帝”之称的马鸿逵。

马鸿逵

“西北四马”在那个年代是相当恐怖的存在,其中马步芳和马步青两兄弟自成一派,而马鸿逵和堂兄马鸿宾则组成另外一个小团体。

对外共称“马家军”的他们是宁夏地区名副其实的“地头蛇”,再加上他们凶猛狠辣的作战风格,就连当时内地的许多正规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支战斗力极强的“马家军”究竟是如何起家的?马鸿逵又是如何一步步勾搭上蒋介石,而后一跃成为宁夏“土皇帝”的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咱们还得从马鸿逵的爷爷马千龄开始说起。

1863年,还在清朝统治下的西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一个名叫马占鳌的人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马占鳌的手段极其高超,没过多久就将几乎整个西北地区都掌控在了他的手里,此举也引发了清朝统治者的恐慌。

左宗棠

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严,清政府立刻派左宗棠出兵西北,并且美其名曰“剿匪”。这种说法明显可以看出统治者缺乏底气,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不仅小瞧了那帮“土匪”,也高估了他们自身的实力。

在马占鳌的英明指挥下,清兵被打得屁滚尿流,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敢再进军西北。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清政府孤注一掷要灭了“马家军”,他们还是难以抵抗的。

可以说当时“马家军”的下场全看马占鳌的态度,一旦他头脑发热就很可能会葬送所有人的性命。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马鸿逵的爷爷马千龄站了出来,对他的这位侄女婿进行了好一番劝导,最终一力促成了“马家军”降清的举动。

图片源于网络

马占鳌并非头脑简单的武夫,他后来也明白了马千龄的良苦用心,对待家族中的这位长辈也越发尊敬起来。就这样,马千龄这一脉不仅搭上了马占鳌的“发展快车”,也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和青睐,就连左宗棠都称赞马千龄是“良回”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虽说当时的马鸿逵还没有出生,但他将来的路已经被爷爷给铺好了。

后来随着马占鳌势力的不断扩大,马千龄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他的二儿子马福禄还考中了清朝的武举人。

而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作为家中的小儿子,原本“马家军”中的大权是落不到他头上的。

可命运往往弄人,他的大哥马福禄在同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这样一来马福禄的职务和部队便落到了马福祥的头上。

图片源于网络

痛失爱子的马千龄自然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儿子马福祥的身上,马鸿逵也因此得到了最高的关注,从小他就被当作家族的接班人在培养。

出生于1892年的马鸿逵18岁就进入了甘肃陆军学堂深造,这一时期的他也接触到了不少先进的理念和思想。

马鸿逵所在的家族在降清后倍受朝廷的关照,可他在接触先进思想后,要做新时代的缔造者,总是参加各种反清活动,甚至还加入了民主革命团体同盟会。

马鸿逵这种行为自然是值得提倡的,可他也因此被清军逮捕入狱,后来在爷爷和父亲的一番运作下才得以出狱。

袁世凯

为了不让儿子继续干“傻事”,马福祥便让他进入了军队任教官职务,马鸿逵这才消停了点。

可好景不长,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成为了新的主宰,“马家军”的发展也因此而受到了限制。

袁世凯为了巩固他的政权,要求各地军阀送自家公子入京学习,但其实就是拿这帮未来的接班人当人质。马鸿逵自然也无法摆脱“入京为质”的命运,去往北京后,他成为了袁世凯身边的侍卫武官,后来因为剿匪有功又被提拔为了陆军少将。

此后北洋政府陷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袁世凯暴毙后,冯国璋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代总统。

冯国璋

而马鸿逵的父亲和冯国璋是同盟关系,马鸿逵的待遇也因此优厚了许多,一路做到了第五混成旅的旅长。

“马家军”改朝换代,“土皇帝”正式上台

由于马家人“八面玲珑”的作风,无论谁上台他们的地位和实力始终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在此期间“马家军”内部也悄然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随着马占鳌一天天呈现出老态,“马家军”的实际领袖也变成了年轻的“西北四马”,而此时中原地区各大军阀之间的混战也愈演愈烈。

1930年,冯国璋、蒋介石、阎锡山三股势力在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几番拼斗下来各方势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耗。可地处西北的“马家军”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反而接纳了不少前往归降的部队,一时间实力大增。

冯国璋

按理说这样的局面是“马家军”最希望看到的,可极富远见的马鸿逵意识到绝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必须尽快选择一方势力进行投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鸿逵选择投靠蒋介石,并且向蒋告发了唐生智、石友三等人联合反蒋的密谋。

马鸿逵此举在帮助蒋介石成功脱险的同时,也赢得了他的信任。

后来实力稳定的蒋介石将枪口对准了曾经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马鸿逵也奉命加入了对红军的围剿行动。实力强大的“马家军”当时给红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少战士都牺牲在了他们的手里,单从这一点来看马鸿逵是负有一定历史罪责的。

蒋介石

好在马鸿逵部曾经的政治部主任刘志丹是共产党人,在他的感召下,马鸿逵这才没有死心塌的为蒋卖命。可这样一来他又被蒋扣上了一个“作战不力”的罪名,当时蒋甚至派兵包围了马鸿逵的驻地,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架势。

马鸿逵的老父亲马福祥得知后,着急的带病奔走为儿子说情,结果却死在了前往北平治疗的路上。

这场变故意外解除了马鸿逵的危机,但同时也在他和蒋介石之间留下了永不可修复的裂痕,这种仇恨的存在直到多年后,仍让蒋介石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父亲的死为马鸿逵争取到了绝佳的发展机会,为了表示慰问,蒋直接安排他做了宁夏省的主席。

马鸿逵

而为了削弱马鸿逵的实力,蒋命令他将手中的嫡系部队全权交由堂兄马鸿宾管理,这一招让两兄弟之间生出了不少嫌隙。

可马鸿逵以一招“偷天换日”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将所有精锐部队都偷偷运回宁夏的同时,只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残。

等到蒋介石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马鸿逵的势力发展已经渐渐超出了他的控制,这使他不得不派遣孙殿英率兵过去进行牵制。

1934年,孙殿英率兵八万进攻宁夏,蒋原本以为这是个削弱“西北四马”的好机会。

可没想到大敌当前,原本矛盾不断的“四马”竟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团结,将孙殿英的部队打得是屁滚尿流。

孙殿英

“马家军”的表现彻底让蒋“借刀杀人”的计划成为了泡影,而他也不得不许以高官厚禄来重新拉拢马鸿逵,企图让马鸿逵再度为己所用。而马鸿逵也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和蒋重归于好。

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权势滔天的马鸿逵成为了宁夏地区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将军政大权全都牢牢掌握在了他的手里。

表面上马鸿逵为宁夏做了不少好事,不仅颁布了新的土地条例,还大力发展教育,不少表现优异的孩子都得到了他的赞助。可实际上这些行为不过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借以掩盖他大肆敛财的丑恶之举。

图片源于网络

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攫取财富,马鸿逵把宁夏几乎所有经济产业都归到了他的名下,而且常常会以各种理由对老百姓手中的财富进行“巧取豪夺”。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金圆券”事件。

在当时这种纸币几乎和废纸无异,可他却私印了大量“金圆券”,然后强逼老百姓拿他们家中的银元甚至是金银首饰来换。

看到这,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何马鸿逵手中有多达7.5吨的黄金了,他简直是把一个省的财富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宁夏地区的人民也因此生活在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单从这一点来说,马鸿逵就已经是个十足的罪人了。

如果非得挑一点他所做的贡献的话,想必也就是在对抗侵华日军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血性,他所率领的“马家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消灭了数万名日寇。

图片源于网络

可随着日本投降、国民党渐渐落于下风,马鸿逵的好日子也马上就要到头了,意识到这一点后他开始更加疯狂地攫取百姓手中的财富。

大势已去众人踩,晚景凄凉为“还债”

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再持续太久,1949年8月,兰州战役正式打响。

在英勇无畏的解放军面前,曾经战绩辉煌的“马家军”显得是那样不堪一击,仅仅开战三天“马家军”的首领们就纷纷弃城而逃。

大势已去的马鸿逵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企图利用对当地地形的了解和解放军打游击,可解放军很快就又攻克了西宁。

马鸿逵(左)

这次失败彻底断绝了马鸿逵反抗的想法,随后他便抛下一切头也不回地逃到了重庆,而他的堂兄马鸿宾则及时醒悟选择向解放军投降。

其实这样的机会也曾摆在马鸿逵面前,但他仍然对蒋介石抱有幻想,最终错过了这个唯一能够减轻自身罪责的机会。马鸿逵这个人可谓精明了大半生,却在最关键的选择上出了差错,失去“马家军”的他已经没有了任何可利用的价值。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蒋介石从始至终看重的都是“马家军”这个招牌,然后利用马鸿逵来为他捞一些好处。可如今“马家军”战败了,自然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

相比之下,同为“四马”之一的马步芳更受蒋介石的青睐,于是这口黑锅便结结实实扣在了马鸿逵的头上。

蒋介石

好不容易逃出来的马鸿逵本以为能跟着蒋东山再起,结果不仅被撤除了官职,就连党籍都被开除了。

国民党作为老蒋的“一言堂”,他向来是说一不二,如此一来马鸿逵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而在跟着蒋逃往台湾之后,马鸿逵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了,这让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为了能够自保,马鸿逵在一个无眠的夜晚做出了重要决策——逃往美国。

为了不引起老蒋的怀疑,他假借看病为由前往香港,结果偷偷乘坐私人飞机逃到了美国。

蒋介石

等到老蒋得到消息的时候,马鸿逵早已逃之夭夭了,与他一同离开的还有那价值连城的7.5吨黄金。

当时的台湾可谓是百废待兴,处处都需要用钱,失去这7.5吨黄金的老蒋为此大发雷霆。

可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也许当初马鸿逵的父亲落寞离世的那一天,老蒋就该想到日后会有这样的报应。

再说回马鸿逵,携带7.5吨黄金出逃的他,此后应该不会再为钱发愁了,可仅仅十年的时间他就将所有财富挥霍一空。

起初在听闻老蒋反攻大陆的消息后,他还对重返台湾抱有一丝幻想,可老蒋的果断拒绝让他彻底与政治划清了界限。

蒋介石

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马鸿逵不得不出售刚到美国时购买的豪宅豪车,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已经无法挽救他糟糕的经济问题了。

等到1960年的时候,马鸿逵一家只能通过不断降低生活质量来谋求生存了。

然而他的两个儿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了继续过那种大手大脚的生活,他们直接开始了对家产的争夺。马鸿逵一气之下便住进了医院,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他迅速苍老了起来。

再到后来他已经离不开医院了,就连正常行走都只能依靠轮椅,曾经威风八面的他此刻尽显疲态。

等时间进入1970年的时候,马鸿逵每天清醒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只是每当他清醒的时候,两眼便会望向东方,嘴里还不停地在喃喃自语些什么。

图片源于网络

当到身边的家人凑上前去仔细听,才终于听清了他口中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我死后也要葬在中国的土地上......”

看来马鸿逵去到美国后,始终没有放下对于祖国的思念,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落叶归根已经成为了他的执念。

1970年1月14日,晚景凄凉的马鸿逵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可笑的是似乎没有人真正为他的离去感到悲伤。抛去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马鸿逵几乎没为国家和人民做过哪怕一件好事,他简直把“自私自利”四个字给演绎到了极致。

马鸿逵这样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马鸿逵这个名字也不值得被人们铭记。他的死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可对于那些曾受他迫害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些痛苦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彻底消融。

马鸿逵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犯错,可有些人在犯错的过程中却一点点丢失了做人的底线,最终成为了危害一方百姓的“恶魔”。马鸿逵的人生固然是以遗憾收尾的,但这也是无比合理的。“人在做,天在看”,每个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人都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看完了“宁夏土皇帝”马鸿逵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美国   西北地区   土皇帝   这一点   宁夏   军阀   台湾   蒋介石   晚年   中国   实力   自然   黄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