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当佣人,为国家创汇



NO.492 作者:南馨艺 制图:傲慢的上校



提起菲律宾,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菲佣”。据菲律宾政府于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国在2021年向海外输出了约186万名劳工,这些在海外工作的菲律宾人于当年汇回母国的收入就高达27亿美元,那么这个东南亚国家是如何成为“外劳大国”的呢?


包括“菲佣”在内的大量外籍佣工在香港中环汇丰总行大厦地下大堂。图源.wiki





菲律宾早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就已经有当地人在西班牙舰队里担任水手,但该国最早输出劳动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美国夏威夷的制糖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本土的加利福尼亚也掀起了淘金热,大批人口开始定居太平洋沿岸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人们对夏威夷出口商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南北战争的爆发也让民间用糖紧张,夏威夷本地劳动人口早已不足以应付制糖业的生产需要。由于劳动力紧缺,夏威夷糖业种植协会便萌生了引进外籍劳工的想法。自1852年起,种植协会就招募了中国人、日本人、波多黎各人和部分南太平洋岛民前来夏威夷蔗糖厂工作。


夏威夷蔗糖种植园及日本人在其中劳动。


尽管各国劳工陆续被引入夏威夷,但抵达的劳工却在一段时间后不断流失。这是因为在1990年6月15日,美国的《外籍劳工法案》正式对夏威夷地区生效,这让很多劳工与雇主所签的契约瞬间失效,大批获得自由身的劳工因忍受不了夏威夷的工作环境便离开当地。其次,外来劳工族群与夏威夷当地土著的社会平衡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1882年美国颁布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境,日本劳工便转而成为当地最大的外籍劳工族群。但日本人的团结意识强,经常性地通过各种罢工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夏威夷种植园主们认为再这样下去,夏威夷的社会资源迟早被这些日本人给抢占。既希望招募到愿意辛勤苦干的亚洲劳工,又不想华人、日本人占据夏威夷当地的社会多数,引入一个新族群迫在眉睫。很快,菲律宾人便出现在种植园主的视线中。


1898年美国在兼并夏威夷不久后就获得了菲律宾的统治权,菲律宾正式被美国殖民。尽管菲律宾经济不发达,但当地有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并且最重要的是由于菲律宾已经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人在当时美国官方的视角下也不再视为亚洲人。在当时美国社会普遍对亚洲移工有着反感情绪的情况下,引入菲律宾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星条旗在夏威夷伊奥拉尼宫升起。


菲律宾士兵放下武器投降。


1906年5月,种植协会委派律师与菲律宾总督会面,希望可以向菲律宾招工。然而当时菲律宾民间对这一计划大多持反对意见,主要原因为美菲两地距离太远,以那个年代的船运条件,往返两地需要两个月时间,劳工们将被迫与家人分离。在几番斡旋下,种植协会代表律师最终成功说服了当时管理菲律宾的菲律宾委员会,招工计划正式被批准。值得一提的是,该委员会是由4名美国人和3名菲律宾精英人士组成的,而3名菲律宾精英当中的贝尼托·雷加达和特雷尼达·巴布罗·德塔维拉都是亲美派,因此很快就同意并批准落实了招工计划。


在获得委员会的批准后,种植园主将招工目标放在了两个地区:北部的伊罗戈地区和中部的米沙鄢群岛。作为群岛国家,菲律宾的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但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最高的,因此也将容易觅得劳动力资源。招工计划的负责人贾德最终选择15伊洛戈农民作为第一批菲律宾劳工送往夏威夷。经过一个月的航行,1906年12月20日,15名菲律宾劳工正式抵达夏威夷,贾德当场发表演讲:“如果得到合理的对待,他们(菲律宾人)将成为一等的劳工。尽管他们未必有中国人或日本人工作得那么好,但他们会为自己所尊敬的老板尽自己的一切。”






首批15名菲律宾劳工确实没令种植园主失望,他们的工作能力很快就赶超日本工人,加上比日本工人来得“听话”,种植园主也加大力度引进更多的菲律宾劳工。1907年2月,又有30名伊罗戈人来到夏威夷,7月,这个数字增加至43人。就这样菲律宾劳工人数逐年翻倍。除了种植园,也有部分菲律宾人转入夏威夷当地的工厂工作。1909至1925年间,共有74242名菲律宾劳工携家眷来到菲律宾,他们很快就取代了日本工人,成为当地最大的劳工族群。20世纪30年代,菲律宾劳工占夏威夷种植园劳动人口的69%,占夏威夷总人口的18%。由于在夏威夷工作赚取的薪资比菲律宾高,因此很多菲裔劳工便选择在当地扎根落脚。


以夏威夷为起点,这些菲律宾人继续往美国本土进发,主要目的地有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斯加、华盛顿州等地。加利福尼亚的中央河谷地带和圣华金三角洲地带有着大量果园,到了夏季丰收时节总是可以看到菲律宾劳工的身影。到了冬季,他们又会前往阿拉斯加的鱼肉罐头厂工作。他们甚至进入城市地区寻找工作机会,可以说当时美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由菲律宾人支撑起来的,以加州的斯托克顿为大本营,美国本土菲裔社区也逐渐形成。而在夏威夷,随着最后一批6000人的菲律宾劳工于1946年来到当地后,夏威夷的“种植园劳工”时代也正式画下句点。



圣华金三角洲(上)和斯托克顿(下)。图源.wiki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菲律宾文化已经成为了夏威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夏威夷当地约有30万菲律宾后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菲律宾人与夏威夷土著通婚的后代。2006年是菲律宾人进入夏威夷的一百周年,当地举行了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纪念菲律宾人为夏威夷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在曼哈顿举行的菲律宾独立日游行。图源.wiki





在菲律宾于1946年从美国手中二次独立后,由于政治以及社会环境动荡,很多菲律宾人依然前赴后继地出国打工,而这在当地可以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由于这些菲律宾人在美殖民时期受过良好的英语教育和职业训练,拥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前往西方国家甚至中东国家工作。


时间来到1970年代,菲律宾经济依旧低迷,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便着手落实劳工法,这是该国政府第一次主导大规模向海外输出劳动力。菲律宾国土分散,又加上常年受如台风等天灾袭扰,很难集中发展特定的经济领域,这就让菲律宾政府转而鼓励菲律宾人多出国打工,并将打工所赚到的钱汇回母国发展经济。这段时间很多菲律宾人开始前往邻近国家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工作,但其中又以港台地区的菲籍劳工较为人所知。


马科斯(左四)与东南亚条约组织部分成员国领袖在菲律宾国会大厦前。图源.wiki


1970年代末港台地区经济开始起飞,而当中国内地于1978年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后,大批的港台商户纷纷进驻内地投资,然而这也让港台两地开始出现非工业劳动力严重短缺,尤其在香港,当时很多原为家庭主妇的妇女需要投入劳动市场填补劳动力空缺。在这种情况下,聘请外籍家庭帮佣来打理家务、照顾子女开始成为当地家庭的新潮流。港台地区在1980年代涌现了很多菲佣中介公司,除了家庭帮佣,许多工厂也聘请菲律宾人前来工作。


香港中环皇后广场内的菲佣。图源.wiki


截至2021年的数据,香港共约有19万名菲佣于当地工作。在今天的香港,每逢周末休息日都有大批菲佣聚集在中环一带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已然成为当地最特别的社会现象。


一群菲佣在香港中银大厦下。图源.wiki


尽管菲律宾靠着“外劳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本国经济的运转,该国政府还设立了特别部门来管理海外劳工,然而这也使得该国时常被贴上“外劳输出国”的标签。大量输出劳动力的结果导致了菲律宾本土的产业也变相地缺乏劳动力,除了蓝领阶层,金融以及科技业的白领阶层也大量出走,使得该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虽然该国政府祭出了各种政策来吸引人才回流,但依然效果甚微。如果再继续依赖劳动力出口经济的话,菲律宾或许很难进行其它经济转型。

参考资料:论20世纪初夏威夷糖业种植园引入菲律宾劳工的历史意义——基于跨太平洋人口流动的视角.霍然;移民大潮中菲佣所体现的自身形象.尹蒙蒙;在香港外籍家庭佣工数目按国籍分项的统计.香港入境事务处;2021 Overseas Filipino Workers (Final Results)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夏威夷   菲律宾   菲律宾人   种植园   佣人   日本人   美国   劳工   劳动力   地区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