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土玉器(6)

101、龟形玉饰

良渚文化

长3.2、宽2.22、厚0.55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反山17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南瓜黄色,偏黄褐色,沁为花白。为圆雕龟形,头颈前伸,中部有一道折脊线,四爪短小,作爬行状,背上有纵向脊线。腹部平整,有一对横向的隧孔。

102、玉织具

良渚文化

左:长2.87-3.1、高2.95-3.05、厚0.7厘米

中:长3、高4.35-4.7、厚1.1厘米

右:长2.1、高4.35、厚0.9-1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反山23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三组六件,出土时基本保存了原来的状况,端饰之间距离约27厘米,两两成组相对。右面两件为长方形,各有两个卯眼中间四件为凸字形,呈子母口拼合的两半,各有一个卯眼;左面两件为铲形,各有一个卯眼。

103、玉琮

良渚文化

高4.5、射径8.3、孔径6.4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0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有灰褐色瑕斑。圆筒形,对钻大孔。器表分四块长方形弧凸面,上刻平行弦纹带与兽面组成的神徽,兽面周围饰繁密的卷云纹。

104、玉琮

良渚文化

高4.5、射径7.95、孔径6.3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9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有灰褐色瑕斑。圆筒形,对钻大孔。器表分四块长方形弧凸面,上面各雕刻一个神徽,以浅浮雕表现眼、鼻、口俱全的兽面,额部刻羽状纹,以象征神人羽冠,兽面周围阴刻繁密的卷云纹。

105、玉琮

良渚文化

高5.8、射径10.1、孔径5.9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0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有红褐色瑕斑。矮方柱体,对钻大孔,外壁略弧凸,转角大于90度。以转角为中轴,刻平行弦纹带与兽面组成的神徽,兽面纹左右饰变体鸟纹。

106、玉琮

良渚文化

高5.2、射径8.2、孔径6.7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有褐色瑕斑。矮方柱体,对钻大孔,外壁略弧凸。以转角为中轴,刻两节神人兽面组合神徽。上节以弦纹带和眼鼻表示神人,弦纹带之间饰卷云纹;下节为浅浮雕兽面纹。

107、玉琮

良渚文化

高5.1、射径12.5、孔径5.8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2号墓出土,现藏于临平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玉质沁为黄白色。矮方柱体,内圆外方,由两节组成神徽图案,上节代表羽冠部分,下节是特化的兽面部分。顶面凹凸不平,系取料时所致。

108、玉琮

良渚文化

高5.75、射径7.15、孔径5.75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2号墓出土,现藏于临平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玉质沁为鸡骨白色,表面有灰褐色结晶斑。外方内圆,由两节组成神徽图案,上节完全刻完整神徽图案的羽冠部分,下节刻兽面部分,这是玉琮分节和弦纹带意义的典型标本。

109、带盖玉柱形器

良渚文化

柱形器:高3.5、直径4.8、孔径2.6 - 2.7厘米

盖:直径4.5、厚1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9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盖为球冠体,底部有隧孔。柱为圆筒形,表面均匀分布三块长方形弧凸面,上面各雕刻一个神徽,以浅浮雕表现眼鼻口俱全的兽面,额部刻羽状纹,以象征神人羽冠,兽面周围阴刻卷云纹。出土时盖位于正放的柱体之下。

110、玉钺

良渚文化

长15.6、顶宽10.6、刃宽11.6、上孔径1.55、下孔径2.2、厚0.8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9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平面略呈长方形,弧刃宽于顶端,一刃角残,上部对钻两孔。

顶端留有线切割痕,一面留有锯痕。

111、冠状玉梳背

良渚文化

高5.8、长7.7、厚0.35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花白色。平面略呈神微羽冠形态,顶端中间凸出帽尖,下部有一扁孔。背面微凸,为素面;正面微凹,在扁孔之上刻半完整的神人兽面神徽,左右上角刻脚踏祥云的鸟纹;扁孔之下刻一条卷云纹带,与神人上肢相呼应

112、玉牌饰

良渚文化

高6.1、宽8.2、厚0.6-1.28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0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有褐色瑕斑。平面略呈半圆形,顶端平直,中间凸出帽尖,底端圆弧。背面为平面,钻四对隧孔;正面雕琢半完整的神人兽面神徽,以镂空雕出神人颈部和羽冠下缘,兽面眼鼻浮雕于正面,嘴位于下缘。兽面上及神人两侧阴刻卷云纹,整器立体感甚强。

113、三叉形玉器及配管

良渚文化

玉管:长8.2、上径1、下径1.2厘米

三叉形器:高4.6、宽6.4、厚1.1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2号墓出土,现藏于临平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玉质沁为鸡骨白色,表面有黄色土沁。玉管为喇叭状,下部为方形,对角刻两个神徽图案,应与三叉形器相配使用;三叉形器中叉较短,有贯通竖孔下缘为弧形。

114、三叉形玉器

良渚文化

高5.2、宽7.4、厚1.3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0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有红褐色瑕斑。三叉平齐,底端圆弧,中叉上有贯通直孔。背面为平面,正面浮雕神人兽面神徽,三叉上刻羽状纹,兽面眼鼻口俱全,周围阴刻勾云纹。

115、三叉形玉器

良渚文化

高5、宽6.9、厚1.2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中又较短,左右两叉顶部略向内斜,底端圆弧,中又上有贯通直孔。背面为平面,正面浮雕神人兽面神徽,三叉上刻羽状纹,兽面眼、鼻、口俱全,周围阴刻卷云纹。

116、玉璜

良渚文化

高4.8、宽12.7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1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半璧形,以镂空勾勒出兽面神徵。镂空的方式是先以实心钻钻出小孔,然后用线切割向两边镀扩。

117、玉牌饰

良渚文化

高3.9、宽7、厚0.42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7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平面略呈半圆形,顶端略平,底端圆弧。以镂空加阴刻的方式勾勒出兽面神徽。

118、玉镯

良渚文化

直径8.2、孔径6.1、高2.65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1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黄白色。整器略呈扁简形,外缘对称浮雕四个龙首纹,眼与嘴鼻突出,头上有双角,眼鼻之间的额部刻菱形纹,嘴内可见整齐的方牙。

119、玉镯

良渚文化

直径7.2、孔径6.3、高4.2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7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鸡骨白色,有灰褐色瑕斑。整器呈直筒形,内壁略弧凸,外壁平直,抛光精细。

120、玉手柄

良渚文化

长10.4、直径约2.2厘米

浙江省余杭市瑶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质沁为鸡骨白色。整器略呈圆角方柱形,正面微凹,两端上翘,中心部位竖向浮雕一兽面神徽。相对神徽的另一面,钻一深约1厘米的卯眼,两端也各有一卯眼,深约0.8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卯眼   羽冠   柱体   玉质   灰褐色   孔径   神人   浙江省   卷云   浮雕   浙江   玉器   文物   平面   白色   研究所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