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父母不行了,赶紧换届!”隔代育儿真的有这么差吗?

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孩子你记住,人说话,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人哪,就是穿着棉袄盼着裙子,穿着裙子又想着棉袄。要不是这些人在家等着你,你在电视上兴许就不会说人话了。一个只剩下一颗牙的人还说“笑掉大牙”,多可笑呀!——倪萍《姥姥语录》

一、 老人带娃,真的没有这么差!

看着这些朴实而又充满哲理的语录,你能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大字不识的老人吗?是的,这是倪萍姥姥的话,话虽然有点糙,但是理却一点也不糙。这些道理虽然人人都懂,家家都能遇上,可真正“活的明白”的又有几个?在倪萍看来,姥姥算一个。

倪萍与姥姥

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的原因,爸妈只能把倪萍送到了几个月才能接回家一次的长托幼儿园,那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倪萍在幼儿园里饿的面黄肌瘦,姥姥知道了,立马从乡下坐船到青岛把她接回了家,从此她过上了每天吃鸡蛋的日子。天天吃鸡蛋,在那年月,如同登天。可姥姥心里拿定了主意。赶上初五的大集,姥姥去集上提回一篓子红皮大鸡蛋,只是手上的那副从娘家带来的上乘银镯子不见了。那红扑扑的鸡蛋铺了满满一炕席。早晨吃鸡蛋羹,中午吃鸡蛋饼,晚上吃鸡蛋面,倪萍就这么吃了三个月,身体终于恢复了。跟姥姥在一起的日子,倪萍活的自在且快乐,倪萍写书,也给姥姥读书。当初写《姥姥语录》,也是跟姥姥约定好的,倪萍问姥姥,是现在写还是以后写,姥姥却说:“等我死了再写吧,反正丢人我也不知道了。光着腚推磨,转着圈丢人,你自己丢去吧,反正你脸皮也厚。”

对于倪萍而言,姥姥就是家中的一杆秤,虽然姥姥未曾读过书,但却教会了她“如何却爱”与“包容别人”,姥姥就是家中“行走的家风”。

生活中我们常常指责老人带孩子引发的各种问题,总认为老一辈的育儿观念和现代的育儿观念有着天差地别,总认为按书养才是潮流,但其实老人带孩子真的没有那么差,往远里说有倪萍这样的标杆,往近里说,你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你对着镜子的时候,看着老人带娃的成果—你自己,你对自己的人生可还满意?

二、老人带娃和父母带娃不得不说的3点差异:

1. 生存环境不同,养法也不一样。

就像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一样,如果你是北方人,却找了一个南方老公,很不巧,你也会有一个南方婆婆帮你带娃,在带娃方面,你可能会遭遇不同生活习惯的碰撞。你想让孩子吃面,可是你的婆婆已经提前煮好了咸稀饭,如何破?吃什么都是吃,只要吃的健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吃面和粥又有什么区别!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对人接物的看法,换一种态度看世界,你会释然很多。

所以如果你正在遭遇生活习惯上的碰撞,别紧张,这没什么,你就当给孩子一次成长的尝试,相信孩子有足够的能力能应付。

吃粥还是吃面有时候也是问题!

2. 时尚态度不同。

有人常常说,老人就是潮童杀手,明明是城里一枝花,一到老人手里,一秒变村姑,明明是帅哥萌童,一到老人手里,一秒变土老帽。隔了20年的代沟,时尚态度不同纯属正常现象,但是却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你去看看老人带的孩子,也许他们穿的不很时尚,但胜在很舒服。

奶奶带和妈妈带的区别

虽然老人没有读过太多的育儿书,可是他们却是最佳的实践者,在衣着上,他们可能没那么在乎,但是老人们对孩子的“散养”却是值得我们所有年轻父母该学的。让他们多接触一下大自然,在广场喂喂鸽子,在小溪里挑逗小鱼,秋天捡捡落叶,冬天堆堆雪人,也许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

在《养育女儿》中曾经提到,不要把女儿过早打扮的太漂亮,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鼓励孩子去探索自然,孩子如果想去爬树捉毛毛虫,不要斥责孩子,强行让她穿裙子,让她玩洋娃娃。孩子想摆弄一只或一群小蚂蚁时,让她自己去认知,不要责怪她弄脏了衣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发达的感知系统,也会拥有更强大的思考能力,更加热爱学习。

亲子教养心理咨询师提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隔代教养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体现在外部,而是能否给孩子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信任感,同时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而不是仅仅作为什么都不懂的成人所有物。潮童也罢,土娃也好,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孩子是否有了心理成长的良好条件。

3.育儿观点不同。

老人带娃用偏重中式,年轻人带娃则偏西式。这跟医学上的中西医很像。老一辈是怀旧的一群人,他们会更多地保有着传统的中华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奶奶的教育

奶奶带娃,你会发现他们都会备一本《三字经》、《弟子规》,而妈妈带娃,你会发现他们准备的都是《正面管教》、《不吼不叫》、《P.E.T父母效能训练》等等,不管是中式传统教育还是西式儿童心理探究,其本质是一样的: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当妈之前,《三字经》我只懂得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当妈之后,当我重新拾起《三字经》,我发现里面的内容远比想象中的多,每天读点《三字经》也成为了我与九儿的必修课。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妈妈,我想看《三字经》的电视,我露出了中年母亲的姨母笑,我想这里面少不了老人的功劳。

老人带娃和年轻人带娃可能会有差距,但是却有一个共通点:对孩子的爱,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在隔代育儿差异的处理上也许会平和很多。

三、如何在育儿问题上跟老一辈和平共处?

都说人老了就跟孩子一样,如果你的家庭中经常因为育儿问题出现矛盾的话,不妨试试用对孩子的方法对待老人。

沟通是个技术活

1. 在观念上和目标上达成一致。

在养娃的过程中,很多的矛盾产生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老人带孩子,还是父母自己带,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希望孩子长大成才。

日本学者中松义郎在《人际关系方程式》一书中指出目标一致的重要性:处于群体中的个人,只有在个体方向与群体方向一致的时候,个体的能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挥,群体的整体功能水平也才会最大化。

如果老人和父母对孩子目标是一致的,孩子会感受到家庭中的目标与方向,也会自觉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成为更好的人。下次遇到孩子摔倒到底要不要扶的时候,请不要再纠结老人扶起来可能会错失的挫折教育,你只要记得,不管扶与不扶,孩子都会记得跌倒的痛,下次他也肯定会记得要注意,这就是成长。

2. 尊重并感恩。

① 尊重老人的养娃经验。

如果你决定要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分给老人,那就请尊重老人的养育法则。因为你的尊重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言传身教。你尊重老人,孝顺老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算意见不合,也请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老人的情绪,多从老人的角度沟通,把握好沟通的尺度。与老人沟通时,一定要谨记这6字真言:天时、地利、人和。

沟通6大法则: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是指“在老人心情爽快时说”,处理好情绪,更容易处理好问题。所谓地利是指“关起门来私下说”,人都要面子,人老了更好面子,遇到意见不统一,可以回家慢慢说。所谓人和,是指“让伴侣帮忙说”把矛盾降到最低。婆媳之间总隔着血缘这堵不可破的墙,沟通起来总会有疙瘩,这个时候不妨让爸爸去沟通,不仅能有效避免冲突扩大,还能增进谈话的效率。

② 感恩老人带娃的辛苦。

老人带娃的方法你可能看不惯,但请怀着尊重与感恩的心去看待。没有谁天生老了就该带孩子,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带大,好不容易到了养老享福的时候,却跑来给你带孩子,这份牺牲请感恩。带娃一点也不比上班轻松,你要时时刻刻看着孩子,以免磕着碰着;你要让孩子吃饱饭,还要变着花样给他做;饭做好了,还要负责把这些饭喂进去,等喂完孩子,饭点早已过了,而老人还没有吃饭,这些苦这些累老人们又找谁诉说?如果有老人肯帮你带孩子,请怀抱感恩的心,这样你不仅会收获家庭的和谐,也会收获一个会感恩的宝宝。

常说谢谢,常怀感恩。

虽然我们无法把别人的爸妈当成自己的爸妈一样去对待,但“成为家人”本来就是一件特别有缘分的事,如果可以,让这种美好锦上添花不是更好?

3. 适时家庭会议。

《正面管教》中经常提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家庭会议,所谓家庭会议就是全体家庭成员一起开的会议。家庭会议要求每个家庭成员都参与,而且在会议上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的交谈,家庭会议的决议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效,在家庭问题的解决中,可以做到公平与公正。

家庭会议的决策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约束力

在开家庭会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3点:

① 多阐述事实,不评价。在《幸福的婚姻》一书中,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提出了一条构建亲密关系的建议:只阐述事实,不做评价。有时候我们说话总是带“刺”,而那根刺就是“评价”。

② 共同遵守,避免双标。家庭会议上的决策对所有家庭成员都有效,不允许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存在“双标”,这样才能起到公平公正的效果。

③ 畅所欲言。会议不分辈分,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家庭会议上,把想说的话尽量说出来,因为在这个时刻,是开放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心门都打开了。

4. 别入了超限反应的坑。

超限反应是心理学中逆反心理的一种,具体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老人跟孩子一样,同样不喜欢批评与说教,再说了,他们的老资历也决定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加强烈。在跟老人说话的时候,要学会点到为止。

话说百遍不如亲自行动。

比如在喂饭的问题上,老人觉得孩子吃饭慢,总想给孩子喂饭,可是年轻父母却总想让孩子自己吃,培养孩子的吃饭习惯。这个时候与其说一堆的大道理,不如切切实实的行动起来,给孩子准备一个好看好玩好用的餐具,让孩子自己主动自己吃饭。这样既避免了对老人的说教,又用实际行动达到了自己育儿的目的,一举两得。

5. 善于运用第三方权威力量。

育儿问题上的冲突无非是权利输赢之争,可是在育儿问题上,有时赢了道理,却输了家的和谐,这时,不妨借助第三方权威的力量,让老人明白自己的盲点在哪里。

沟通需要有点技巧,比如借助权威第三方。

比如你如果觉得老人做饭太咸,你可能在一些育儿书上看到孩子不能吃太咸,会加重肾脏负担,但是老人却用经验告诉你吃盐才有力气。不管你怎么说,老人还是我行我素,这时不妨在孩子体检的时候带上老人,并主动问医生关于“辅食要不要加盐、需不需要做得咸一点”等问题。医生说的“宝宝不能过早吃盐”的观点很有可能会成为“圣旨”,比做小辈的劝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世上最难经营的公司是家庭

世上最难经营的公司,是家庭;最难相处的关系,是婆媳。不管是育儿问题还是其他的矛盾,既然选择一起生活,就要把生活活出一点姿色了,否则就辜负了这难得的缘分。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老人带孩子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父母   都会   可能会   姥姥   鸡蛋   老人   目标   孩子   会议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