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是凭什么成为首富的?

一说到首富李摘瓜,很多三和大神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就是个初中学历毕业,都能打拼成为亚洲首富,简而言之一句话,李摘瓜能成功,三和大神们也能。

今天的文章就简单聊聊李摘瓜的故事。

因为现如今网络非常发达,许多资料都能轻而易举的找到,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其实毫无难度,但很多人却对此视而不见。

1928年7月29日,李摘瓜出生在广东潮州潮安县北门街面线巷的一个士绅家庭。5岁的时候,李摘瓜入观海寺小学读书。

现代人认为五六岁的儿童读小学很容易,但如果放到民国,那是只有士绅土豪才有的待遇。

李摘瓜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前清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从这一段来看,一方面固然是李家人的基因不差,书读的好,但更重要的是李家这是相当有钱有势力啊,在民国初年就能取得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那得是啥家庭啊,家里有矿都不一定好使。

同样可以推导出来,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这种豪门家族,那么与李家相匹配的,则是李摘瓜的姥爷家庄家的实力,恐怕也不在李家之下。

继续往下看。

因为抗日战争爆发,1940年秋,12岁的李摘瓜被迫初中辍学跟随父母从潮州逃难至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舅庄静庵的钟表行中。

看到没有,李摘瓜并不是像很多三和大神一样是书念不下去了才初中辍学的,人家是跑到香港避难去了,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那李摘瓜的舅舅庄静庵是什么人呢?

庄静庵是香港著名的潮商,当年赫赫有名的香港钟表大王,也是香港钟表工业的奠基人。

从在上环开办私人作坊开始,庄静庵就制作表带交给香港和九龙的钟表商代销;因为表带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1940年,庄静庵正式成立中南钟表有限公司,开设了两家表行,总店在香港湾仔,分店在香港北角。

中南公司在庄静庵的带领下不断发展,1950年开始组装瑞士手表,并且在1955年取得了瑞士乐都表、得其利表的经销权。至50年代,庄静庵的中南表行已渐成为香港最大的钟表制售商。

可以说,当时的庄静庵也是香港数得上号的大富豪。

李摘瓜投奔舅舅后,就在他的公司里上班,而随着他从学徒开始不断成长,庄静庵在他的事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1950年李摘瓜拿着5万港元创业,从此平步青云。而当年从普通销售做到工厂总经理的他,自己的储蓄只有7000元,其余的4万3千元,则全部来自庄静庵。

这里面钱只是面子工程,里子则是庄静庵在香港庞大的关系。

一个舅舅对外甥,至于这么照顾嘛。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因为香港不禁止近亲结婚,李摘瓜和舅舅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结婚了(每当读到这一段,笔者都感觉有点膈应,东北话恶心的意思)。

此时的李摘瓜作为大富豪庄静庵的女婿,商界哪一方大佬能不给点面子呢。

曾多次采访过李摘瓜及其身边高管的《中国经济季刊》总编乔·史塔威尔(Joe Studwell)曾在《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一书中写到,香港的富豪们中,即使出身清寒或中产,只要娶个有钱有势的妻子,便等于获得向上爬的社会梯阶、奠下良好的“商业基础”。

而李摘瓜,显然在此列。

通过岳父的保护伞而开办塑料花产业,李摘瓜开始了事业的起点。1958年,李摘瓜开始大手笔购入廉价地盘物业,涉入房地产。

随后李摘瓜通过一系列商业运作,完全控制了香港的煤气、电力、电信、水务、零售等基础设施。

在香港,卖家电的丰泽电器属于李家,卖药妆的屈臣氏属于李家,卖百货的百佳属于李家,香港岛、南丫岛的电力属于李家,甚至连香港七分之一的住宅,开发商也是李家。

正如宗庆后说的:“李摘瓜的行为实际上是垄断,这造成了香港人民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纵观李摘瓜的财富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靠垄断。

那他是如何垄断这些民生工程的呢?

以超市为例,全球许多国际品牌如家乐福、沃尔玛,独独放弃香港,原因无他,香港市场早已被两家巨头——李摘瓜的百佳和香港置地旗下惠康超市所垄断。因为两家都在地产上垄断了黄金铺位,不准许竞争对手进入。

为了阻击零售业的竞争,据说李摘瓜甚至不让家乐福的运货车进入长江实业拥有的物业地区,打断水电供应。

连沃尔玛和家乐福这样的世界巨头面对重重门槛,只能对香港望而却步,其他竞争对手可想而知。

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的资料,截至2012年,百佳和惠康共占本港超市73%市场份额,其中百佳市占率33.1%。

李摘瓜的另一张王牌就是房地产。

香港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740.98万人,人口密度全球第三。香港私人住宅超过一半的实用面积小于50平方米。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只有约15平方米,大幅落后于内地的北上广。

同时,私人房屋租户租金中位数为1万港元,全港家庭住户月收入中位数2.5万港元,租金占到收入的40%。

整个香港社会都被房地产经纪搞得苦不堪言。

李摘瓜在地产惯常的手法,就是囤地。在市场低迷时买下,一拿就是十年以上,也不开发,就放着。

十年一倒手,数十倍的收益。

在内地也是一样。曾有媒体做过统计,李摘瓜在内地拥有的近三十个项目中,仅三分之一完工,开发模式可以用“龟速”来形容,少则三五年,多则二十年有余。

“慢开发”的模式好处显而易见。变相囤地,高价出售,套利走人。一买一卖动辄获利百亿。

与之相对应的,是香港奇高无比的房价,和民众的住房压力。

要降低楼价,就要增加房屋供应;要增加房屋供应,就要继续增加土地供应。

李摘瓜等地产商的捂地策略,显然与之背道而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摘瓜等豪门富商可以把控香港地产、能源、零售等行业垄断长达半个多世纪呢,难道当时的英国主子们就不管么。

如果能想到这一点,恭喜你开始入门了。

那么再深入一点,你真以为李摘瓜那亚洲首富的身份里的资产都是他自家的么。

《大明王朝1566》里的沈一石是江南首富,招待官员都是上好的茶叶,随手甩给小太监们的银票也是上前两,但是他自己却是穿粗布衣服喝白开水。

正如剧中所说,沈一石从只有几台织机到成为江南首富,其实是作为嘉靖皇帝在江南的财源制造局的白手套的,事实上,他是给宫里当差的,他所谓的首富身家都是虚的,那些钱大部分都不是他自己的,所以最后被抄家的时候才两万两银子。

说白了,李摘瓜在港英时代能垄断香港的地产以及各行各业数十年,背后没有英国佬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李摘瓜就是英国剥削香港的白手套,俗称买办。

从这个角度切入,就能理解为什么李摘瓜要大举抛售香港的资产去英国了吧,那是回去交账去了。

2015年1月初,李摘瓜宣布要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并改组,未来新公司注册地也将迁至开曼群岛。

“大迁徙”式的重组背后,是李家的资产外迁,随后,李摘瓜把港口、连锁店、超市、电力企业等多个核心资产进行抛售,并开始大手笔投资英国产业。

随后英国公投脱欧,李摘瓜在英国投资的资产大幅缩水,许多人开始嘲笑其老眼昏花,殊不知这正是李摘瓜交割资产给英国主子的一种方式。

功成身退后,李摘瓜又跑去越南割当地人,结果一下被打得找不到北。

看看越南现在是谁的小弟,自然就知道是谁在收拾这个买办王八蛋了。

属于李摘瓜的好日子还在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首富   家乐福   中南   江南   英国   大神   初中生   香港   舅舅   钟表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