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会“带坏”娃?学会这么做,解除“隔代”带娃的矛盾!

曾经听我一个朋友跟我讲述隔代带娃的那些事儿,因为夫妻两个人都国企单位的职员,因此有了孩子以后,不得不需要丈夫的父母来给自己带娃,但是“隔代带娃”出现了很多观点和方式相悖的地方,因此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朋友说,自己明明已经再三的强调过不要过多的给孩子摄入盐分,但是在父母的眼中,盐是每一个人必须的物品,所以尽管是一个呱呱坠地不久,刚刚能接受辅食的孩子,也要放入和大人食量相同的盐巴。

面对丈夫父母所谓的“好心”,尽管是完全错误的带娃方式,但是自己也没办法对两位老人过分的苛责。

可是如果不严厉一点的告诉父母,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根本没有办法完全的剔除,甚至还会嘴上答应着,实际行动上却依然我行我素。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解决隔代带娃的问题?能够在带娃的过程中既不伤害老人的好心,并且还能科学的向老人普及带娃的知识?

理解两代人的观念差异

当很多带娃的观念不想吻合的时候,如果并不会在逐渐累积的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就不要过分的要求老人完全按照年轻人的想法去做。

比如说有些老人酷爱给孩子用偏方,但是在用偏方的这件事情上,除却很多巫术给孩子吃符灰等比较严重的行为需要严明的指出之外,一些小的事情上就不要太过计较了。

曾经我的婆婆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因为孩子患了腮腺炎,俗称的“长炸腮”,当时我和丈夫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开了管腮腺炎的西药,但是在婆婆这里,就开始了利用偏方给孩子治病。

婆婆听人说用芦荟和仙人掌的茎叶剖开贴在孩子的患处,能够更快速的消除孩子的腮腺炎,于是就四处求芦荟和仙人掌,尽管孩子在使用的过程中有诸多的不愿意,但是本着“奶奶的好心”为前提来思考,我还是顺从了老人的建议,给孩子敷到了患处。

隔代人在处理很多育儿问题上的存在观念上的相悖,以及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但是双方的出发点是好的,又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就可以不必过分计较。

时刻守住自身原则

虽然我们强调不要过分计较两代人带娃方式的差异,但是在带娃的这件事情上,万不可完全放手让老人去做。

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守住自己的原则,在原则的问题上学会理智的沟通,从最开始将错误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曾经我在让丈夫的母亲给带娃的时候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当时孩子因为顽皮,将小区里的一个女孩的脸抓花了,当时婆婆自掏腰包给了孩子医药费并且买了一大堆的零食赔礼道歉。原本这件事我并未放在心上,但是后来发生了如下的进展:

周末的时候我带孩子去公园玩,又碰到了那个上次被孩子抓花脸的小女孩,于是孩子突然指着那个女孩对我说“妈妈,就是她,就是她上次骗奶奶的钱。”我忙问是怎么回事?当他把自己上次抓花别人脸并且奶奶赔礼道歉的事情说出来时,我发现孩子的思维严重有问题。

因为奶奶是这样教导孩子的:“下次不许再抓别人脸了,因为你抓别人脸,他们就会趁机来坑奶奶的钱,你看奶奶为你摆平困难,兜里的钱都被他们坑去了,还怎么给你买零食吃?”

老人的意思是利用警示的方式给孩子强调不要随便抓花别人的脸,但是却给孩子灌输成了“对方收钱是坑人”的这种心理,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认知完全没好处。在娃的爸和我的耐心疏导下,让孩子明白了这次的事件是因为自身犯了错误,所以赔偿是在承担自己所应当的责任,并不存在对方趁机来坑骗我们这种事情。

但是,这件事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在孩子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作为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明是非知事理,所以这件事需要让孩子的父亲和婆婆谈一谈。在丈夫的耐心疏导下,经由他和婆婆的促膝长谈,在肯定了婆婆辛苦带娃的这项工作后,向婆婆说明了在带娃的过程中不该过分的溺爱孩子,也不要在问题发生之后曲解问题本来的面貌,实事求是,赏罚分明,是科学带娃的一种方式。

采用灵活的方式因势利导

说到“采用灵活的方式”这件事上,不得不提一下我朋友,她在指导隔代人科学带娃的这件事上做的非常棒。她跟我说,她丈夫的母亲是一个胆小怯懦的女人,平时在家里带娃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曾经孩子磕着碰着了等日常小事也要心惊半天,唯恐儿子和媳妇不高兴。

但就是这样胆小怯懦的性格,让夫妻二人无法严明的指出她在带娃过程中的很多错误。因为只要稍微强调一下,就会让母亲感到心慌,觉得是儿子媳妇不开心了。所以在很多观念上的冲突,尽管不上升到个人本身的指责,但是母亲的性格导致了沟通很难进行。于是她结合婆婆的性格特点,决定换一种方式来引导老人科学带娃。

她开始针对婆婆在生活中带娃的一些错误进行侧面警告的方式,比如说婆婆总是喜欢给孩子多穿衣服,不知道如何判断孩子的冷热。于是她开始假装无意的在群里发链接,链接中用夸张的语言讲述了“因为给孩子多穿衣服而导致孩子出汗吹风重感冒,进而引发肺炎”的故事。

于是胆小的婆婆在看到之后,马上反思了自己带娃的错误,并且按照链接中指出的“如何判断孩子冷和热”的科学方法来评判,从此每次丈夫回家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婆婆都要站出来强调“不要摸手来判断冷热,应该摸后脖颈”。

由此看来,“灵活的方式”不仅能合理进行沟通,甚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灵活沟通这件事上,我的丈夫也给了我很多启迪。公公是一个非常大大咧咧的人,他总是喜欢嘴上答应但是行动上完全我行我素。我们强调过很多次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公园里跑那么远,但是他一下起象棋就忘记了时间。

后来我和丈夫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方法,我们联系了孩子的姑姑进行配合,在公公下棋的时候将娃领走了,并且让丈夫给公公打个电话说家里有事要带娃出去。这样公公回头一看娃不见了,急忙联系我们进行寻找,我们假意不知道是姑姑带走了孩子,配合老人一起找娃,在寻找的过程中我着实看到了公公的焦急,有些于心不忍,但是经过这件事以后,公公带娃再不曾出现过放任孩子一个人出走的情况。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在隔代带娃的观念冲突上,不要一昧的对老人进行指责,可能会给老人心中留下阴影,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可以根据老人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从侧面角度出发暗示对方应该如何带娃。

如果在解决隔代带娃的矛盾中,每个人都能本着以上的三种观念进行循循善诱,相信老人在科学带娃的路上一定会走的越来越平顺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公公   婆婆   奶奶   矛盾   观念   丈夫   老人   错误   方式   孩子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