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出舱!神十五乘组刷新纪录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在即

15日,航天员张陆结束出舱任务返回问天实验舱时挥手致意。

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4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2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截至目前,神十五乘组已完成4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

在4次出舱活动期间,神十五乘组3名航天员在舱内舱外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在轨期间,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创造了多项“首次”,包括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近日,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也顺利完成了在轨试验,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该技术在轨验证。斯特林热电转换是空间新能源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将热能高效转化为电能。

一个多月前,在地面科研人员和航天员协同配合下,梦天舱燃烧科学柜中的实验系统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验证了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功能的完备性,以及整体实验流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按计划,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于今年6月返回地面。

此外,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于4月13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天舟六号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任务,工程全线参研参试人员正在加紧备战。 新华社供图

■链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功勋塔架

完成百次发射任务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4月16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送入轨道。任务成功后,送火箭腾空而起的发射塔架被镶刻上了第100颗崭新的红色星星,这标志着该卫星发射塔架圆满完成了第100次发射任务。

该卫星发射塔架2001年开工建设,2003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国首个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的发射塔架,主要由塔体结构、回转平台、升降工作平台等组成。2003年11月3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发射,开启了功勋塔架的征程。此后20年间,这座塔架见证了我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慧眼”卫星等191颗卫星飞入苍穹。

“一晃就是20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敏忠见证了塔架“从1到100”的发射之路。“科技人员在戈壁滩展开建设,十分不易。塔架建成后的第一次发射任务我就是参与者,现在,塔架已经完成了100次航天发射的成绩。”

昨天发射任务刚结束,中心射后恢复分队就开始了检查和维修工作。“我们工作既是上一发的收尾,也是下一发的准备,塔架恢复的质量和时间对发射场承载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在头两天塔架停电检修的情况下,我们采用抢修车给塔架供电维修,使用充电式、便携式等工具,避免来回拉线,节省大把时间。我们快一天,留给测试的时间就多一天!”中心机械修理技师李成从事射后恢复30多年,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天梯修理师”。

当前塔架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发射次数从每年几次增加到每年十余次;测试发射流程从两个月、一个月,到现在的半个月;射后恢复周期从15天压缩到短短几天。中心测发领域专家贺鹏举说,20年间,塔架历经多次改造,目前已具备全天候发射能力。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苏雅

流程编辑:U031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酒泉   发射场   神舟   运载火箭   航天员   科学实验   空间站   飞船   四次   货运   纪录   测试   工作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