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弟子姜维水平怎么样?为何北伐十一次,还是以失败告终?

东汉末年的群雄纷争,最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仰仗父兄基业顺势而为,刘备的优势除了血统和民心外,还有蜀汉的人才济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五虎上将的能征善战加持,让刘备得以在群雄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后期的蜀汉人才并不算多,姜维可谓其中佼佼者。那么,姜维为何被诸葛亮视为可用之才?如此英才却北伐失败,原因何在?

姜维本在曹魏阵营,因有将才而被诸葛亮用计所降,成为蜀汉将领。姜维乃是天水郡功曹姜冏之子,姜冏因为在叛乱中护卫郡守而死,其子姜维得以被赐官中郎,天水郡参军。诸葛亮北伐之时,曾设计取天水郡。当时,诸葛亮已经擒获夏侯楙,便趁此机会,派人伪装成魏军前去天水郡要援兵。太守马遵怕有坐视之罪,欲起兵救援。

但是此时姜维却说,这是诸葛亮的计谋,一旦出兵,城中空虚,诸葛亮必然会趁乱取天水。姜维不仅指出其计谋,还另献一计。先由姜维悄悄出城,再出兵假装援军救夏侯楙,若是蜀军果然来袭,便可由姜维和城中里应外合大败蜀军。

其后情形果然如姜维所料,"援军"出城后,赵云率兵来袭。姜维从其后杀出,与赵云大战数合,不落下风。赵云军队前后不能兼顾,只能仓皇而走。后来,诸葛亮为降服姜维,佯装攻打冀城。因为姜维母亲居住于此,姜维不得不去守城。而此时诸葛亮派人伪装成姜维,假装投降。魏军皆认为姜维已降,姜维有口难言,只得降了蜀国。却说诸葛亮如此煞费苦心,皆是因为看重姜维之才。能看破诸葛亮计谋并将计就计,能与赵云作战而不落下风,如此人才,属实难得。

姜维投降蜀汉后,一直备受器重。仅二十七岁,便被封为当阳亭侯。要知道,关羽被曹操如此看重,所封的便是亭侯这一爵位。其后,姜维更是不断升官加爵。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又扛起了北伐大旗。数次北伐,虽说双方各有胜败,但最终的结局是蜀汉败北。如此厉害的姜维,为何最终失败呢?

姜维的北伐,并没有得到朝中的全力支持,甚至有人伺机破坏。

首先,主政的费祎就更倾向于休养生息,与姜维的北伐主张相左。姜维自持智勇双全,数次想要举兵北伐,但费祎并不认可,每次给他的兵力不足万人。费祎认为,他们远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尚且不能成功,他们若想成事也是难上加难,不如留待后来人。朝中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如张翼等人。其次,刘禅宠爱的宦官黄皓与姜维不合。诸葛亮去世后,朝中奸臣渐多。黄皓作为刘禅宠臣,一直有干政之心。董允在世时,尚能牵制他,他去世后,黄皓几乎总揽朝政。姜维曾想除去黄皓,但由于刘禅阻碍只能作罢。此事让黄皓一直对姜维心怀忌恨,屡次想加害于他。在此情况下,姜维难以安心北伐。

北伐后期,百姓对姜维北伐也心生不满。北伐虽然是为了以攻代守,保卫成都,但它本质上是劳民伤财之举。数次北伐,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都是巨大的。这种长期征战所引发的不满,终有一日会爆发。延熙十九年(256),姜维本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好会合作战,但胡济失约未至,以致蜀军损失惨重。由于北伐一事主要是姜维主持,也由此引发民众对姜维的不满。姜维只能自贬以平民愤。由此可见,姜维的北伐群众基础已经很差。

北伐本就是远征,远道而来,若是不能速战速决,便会陷入被动。姜维的北伐战线很长,补给是比较困难的。姜维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便是由于魏军坚守,而蜀军军粮已尽。后期,魏将邓艾也是抓住了蜀军这一缺点,以逸待劳,大败蜀军。这也让蜀军实力大减,由攻转守。

悬师远征必然会有这一问题,古代的交通不便,物资补给困难。尽管北伐胜多败少,但只要魏军能坚守住打持久战,姜维最终还是难以获胜。

尽管历史上对姜维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贬多于褒,但是姜维的军事才能是不可否认的。他在兵力、补给以及己方人才数量不占优势的基础上,还能利用战术多次获胜。北伐消耗巨大,但对魏的消耗也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确实牵制了魏军,保卫了成都,这是不可否认的。姜维可能有过,但绝不是蜀汉的罪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蜀汉   天水   援军   作战   成都   兵力   群雄   计谋   弟子   后期   消耗   水平   诸葛亮   姜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