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霸主,因宠幸三个变态,最后臭死宫内无人知



作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不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齐桓公一定很厉害吧?


而真实的历史却是,齐桓公能登上霸主宝座,离不开他背后的男人——管仲。当失去管仲的齐国,又能走多远呢?


齐桓公

一、管仲之死


齐桓公这个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毛病还挺多,又喜欢飞鹰走犬,喝酒泡妞。碰到管仲这样既勤奋又正直的超级能手,他索性拍拍屁股,全扔给管仲去辛苦了。

所以,在管仲执政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齐桓公的日常基本是这样的:一三五逛窑子,二四六出门打猎,周日去朝堂上转一圈露个脸。管仲呢,那可不是996工作制,人家是全年无休,吃在工作岗位,住在工作岗位,大事小事一手抓。

管仲


这样一种君臣关系和工作分配,渐渐就衍生出一个巨大的政治危机:齐桓公整日什么事不管也不学,这要是万一哪天管仲死在前面,没人约束他了,齐桓公就会变成一颗不定时炸弹。


管仲弥留之际,齐桓公亲自来到病床前,一边哭哭啼啼,一边抽噎着问管仲,说他死后,谁能接他的班。管仲心里一咯噔,心想坏了,这辈子什么都算到了,唯独忘了培养一个接班人。

齐桓公索性就问:“您看隰朋如何啊?”
管仲强提着一口气答道:“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啊,他与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的。”
齐桓公很丧气,这不白问么?又来了一句:“那您的老朋友鲍叔牙呢?”
管仲又提了一口气说:“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了,容忍不了坏人,也不行。”
齐桓公还想再问,“那……”,话音未落,再一看,管仲已经断气了。


管仲去世一千多年后,北宋著名政论家苏辙,也就是苏东坡的老弟,代表作《六国论》,在他写的《管仲论》中,很不客气地批评管仲,说他“应作为而不作为”。意思是管仲既没有培养好齐桓公,也没有给自己选好接班人,结果酿成了一场足以毁灭齐国的闹剧。


二、宠臣“三竖子”

什么闹剧呢?得从三个人说起。历史上他们被记载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称呼:“三竖子”,也就是齐桓公的三位宠臣。


第一位叫开方,是卫国的公子,还有继承权。开方对治国理政毫无兴趣,对逛窑子十分有兴趣,听说齐国红灯区产业搞得国际一流,便跑到齐国来体验人生。某年某月某日,一个灯火阑珊的夜晚,一场波澜不惊的红灯区田野调查,他与微服私访的齐桓公有缘千里来相会了。
两位红灯区爱好者一见如故,随便一拍即合。很快,不爱江山的开方先生,就找到了自己人生最理想的事业:给齐桓公拉皮条。为了这,开方先生放弃了卫国的继承权,就连自己父母去世,都不回家守孝,这么敬业,这么拼搏,深得齐桓公之心。
第二位竖子叫易牙,是一位厨师。有一天,齐桓公闲来无事,晃着晃着,晃到了后厨,随口感叹了一句:“哎,成天吃去吃来就这些,也没啥新鲜。不过吧,这天上飞的水里游地上跑的,什么山珍海味,我全吃腻了,除了不知道人肉啥滋味。”


齐桓公随口说的话,谁曾想,一旁的大厨易牙听进去了。回到家,他就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给杀了,第二天,做成一道菜给齐桓公吃。齐桓公一听,大喜过望,他觉得易牙爱他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二话不说,便将他从后厨提拔到了自己身边,当了贴身亲信。
第三位叫竖刁,此人是个太监。这位竖刁,为了接近齐桓公,毅然决然地给自己下面来了一刀,靠这个优势,谋得了一个太监编制,顺利进宫。齐桓公听说了他的大无畏勇气和忠君爱国精神,深受感动,对他另眼相看,格外宠信。
盘点完这三个小人的履历,我们会发现,这哥仨都有一个超强能耐:为了讨好齐桓公,无所不用其极。刚开始,“三竖子”并没有怎么兴风作浪,只是安分守己地溜须拍马哄主子开心。特别是管仲当政的时候,基本没敢踩红线。鲍叔牙呢,嫉恶如仇,十分厌恶他们,索性就把他们撵到了外地。但,鲍叔牙一挂,三人就放开手脚兴风作浪了。
这时候,齐桓公已垂垂老矣。三人知道,老头子活不了多久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哄着他,而是赶紧在下一代身上下功夫。于是,本着干坏事要一往无前干个彻底的精神,哥仨在齐桓公诸公子中,上演了一台又一台宫斗大戏,一场无可避免的大动乱,即将席卷整个齐国。


三、“三竖子”乱齐国


齐桓公后宫佳丽三千,生了很多儿子,喜欢其中的六个儿子,老三是最喜欢的那个。齐桓公就继承问题请教管仲。管仲建议说,老三实力不够,可以找个外援,于是立老三为世子,找了宋襄公做靠山。


这个想法很美好,可现实情况却没那么乐观。“三竖子”复出之后,便同几位公子勾结在一起,拉帮结派。又过了两年,齐桓公也病倒了,老头子年纪大了,三天两头身体抱恙,朝政都荒废了。此时的齐国朝廷,已经被“三竖子”掌控,这哥仨看着老头子一天不如一天,便开始策划篡权夺位。


太监竖刁第一个动手,他一面秘密联络自己支持的公子无亏,一面假传齐桓公的指令:“寡人身染重疾,需静养,任何人不准入宫打扰。朝中大小事务,待寡人病愈后再处理。”

接下来,竖刁便派兵封锁了整个宫殿。另外两个竖子易牙和开方,做得更绝,他们派人在齐桓公的寝宫外修了个三丈高的围墙,还拿石头堵死了寝宫的窗户,彻底切断了齐桓公与外界的联系。三丈的墙有多高呢?差不多有七米高了。


本来,“三竖子”他们准备等齐桓公一死,就发动政变,拥立自己钟意的公子。结果,谋篇布局到最后一刻,他们发现各自拥立的不是同一位公子。


竖刁和易牙支持的是公子无亏,开方拥立的是公子潘。这下就麻烦了,从之前的一致对外,三人调转枪头,摆开阵势,三方开打了。厨师和太监为一方,拉皮条的为另一方,两边各自带领一支人马,拉着两位公子,在首都临淄展开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武装对峙。看到这局面,齐国世子,也就是老三哪里还敢待在临淄,便跑去找宋国的宋襄公去了。


四、齐桓公臭死于宫墙内

当外面弄得乌烟瘴气时,齐桓公被孤零零地丢在围墙里面,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更别说有人来伺候了,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最后死了。


齐桓公的死讯很快就传开了,可两位公子铁了心要耗下去,继续对峙,任凭他老爹的尸体在寝宫里变烂变臭。直到七十多天后,大家都受不了寝宫里的恶臭了,都长蛆了,终于有大臣忍不住,骂两位公子。


就这样,两位公子才暂时停止了对峙,把围墙拆开。众人忍着浓烈的臭味进入寝宫,看到齐桓公仰面朝天倒在地上,头上还带着象征霸主的礼冠,身体已开始腐烂,尸体上满是蠕动的蛆虫,黄绿色的水淌了一地,那画面太限制级了。


众人看了这一幕,也是恶心得不行,一个个是呕的呕,吐的吐,乱作一团。等到大家都吐干净了,便又纷纷唏嘘,说一代霸主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就这样,齐桓公的尸体这才被抬进了棺材,又大张旗鼓地办了葬礼,总算是入土为安。
葬礼结束后,齐桓公惨死之事儿传开了,许多人怒骂几位公子不是个玩意。公子潘还算要点脸,拉着开方跑路了。剩下公子无亏,没了竞争对手,在竖刁、易牙的扶持下位登大宝。
可是,没等他捂热座椅,世子老三拉上宋襄公,便率领大军杀入了齐国。


按理说,宋国是打不过齐国的,可齐国人都痛恨公子无亏,士兵们不仅不抵抗,还全部倒戈,领着宋军向前推进。于是宋襄公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入了临淄。混乱中,公子无亏被大臣们抓住,活活吊死,竖刁也被人杀了头。只有易牙还算精明,趁乱逃到了国外,重操旧业,开了天下第一家私人营业的小餐馆。


在宋襄公的支持下,之前的世子老三登基,这就是齐孝公。可齐孝公的命不好,当了十年国君之后,一不留神,又被卷土重来的开方和公子潘给杀了,而公子潘则登基成了齐昭公。可事情并未结束,齐昭公死后,齐国又爆发了一波接一波的政变。就这样你杀我,我杀你,杀到最后,直到齐惠公上台,这场历经几十年的闹剧,才终于宣告结束。
再强的国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更何况是几十年的内乱呢。齐国的霸业,不用说,在内乱中自然是毁于一旦,而管仲改革带来的繁荣景象,也彻底消失不见了。曾经国富民强的齐国,便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弱,以后的几百年时间里,齐国也再没有“天下霸主”这样的地位了。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管仲   霸主   竖子   世子   寝宫   齐国   宫内   红灯区   老头子   太监   公子   春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