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君李㦕的暴虐无道,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放浪形骸,或许另有隐情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暴君,是指古代专制无道的君主,他们往往会通过野蛮、残酷、血腥的手段行使专制权力,借此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不少暴君的著名典范,例如桀、纣、姬胡(周厉王)、胡亥(秦二世)、杨广(隋炀帝)等,他们时常会被后世政治家和史学家当成反面材料,用于教导统治者要谦虚恭顺、体恤百姓、勤政廉洁。换言之,暴君相当于贬义词,因此没人愿意自己遗臭万年。

韩国SBS电视台于2007年8月27日制作上映的大型宫廷剧《王与我》

朝鲜王朝第10代国君、燕山君——李㦕

在毗邻中国的朝鲜王朝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位暴君,他就是燕山君李㦕,朝鲜王朝第十任国君。燕山君李㦕可谓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出名很大程度上源自无休止的暴虐无道、屠戮大臣、放肆淫乱,将祖辈们辛辛苦苦开创的盛世亲手化作尘烟,并且极大损坏了李氏宗族的正面形象。正如《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篇首所言:“及即位,宫中所行多不善,外庭犹未知之。晚年,荒悖淫纵、大肆虐政,诛杀大臣、台谏、侍从殆尽。”高度概括了李㦕的不法之举。

然而,自朝鲜王朝灭亡以来,愈来愈多人逐渐质疑《实录》的记载,认为史官在勋旧派势力的指使下,故意将李㦕的倒行逆施无限夸大,把李㦕直接定义成放浪形骸的暴君,以此达到占据道德最高点的目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承旨在仔细研读和对照《成宗康靖大王实录》、《燕山君日记》、《英宗显孝大王实录》、《正宗庄孝大王实录》等史料后,发现导致燕山君李㦕暴虐无道的原因,或许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放浪形骸,也绝非后世口径一致的【昏庸论】,而是另有深层次的诸多隐情,以下是承旨整理出来的个人观点:

出生在破碎家庭的可怜孩子,自幼失去亲生母亲的悲痛,缺乏足够的家庭温暖和系统教育

家庭,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完整家庭的存在,即能够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衣食温暖和避风港。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曾指出:“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往往会令智力、感情和行为等方面的成长受到伤害,进而容易让他们走入极端,对世界充满不信任感。不幸的是,李㦕是一位自幼就缺乏家庭关爱的可怜孩子。

朝鲜王朝第9代国君、乽山君、成宗大王——李娎

公元1476年7月11日,尹氏继任朝鲜王妃

据《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康靖大王实录》记载,燕山君李㦕出生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十一月七日,父亲是时任朝鲜王朝第九任国君、成宗大王李娎,母亲是刚刚接受明朝册封的新王妃尹氏,他是王室的嫡长子。李㦕的降生,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一方面,淑仪尹氏晋升为朝鲜王妃的请求正式得到宗主国明朝的批准和认可,获得了天朝赏赐的诸多珍品;另一方面,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纲常伦理的成宗终于盼来了儿子,既巩固了自己的王位、确立了国本,也成功抓住了朝鲜儒生们的心,从而为后面的一系列施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欣喜不已的成宗特地大赦天下,减免当年的赋税,甚至连续停了7天的常参和经筵,可见成宗是何等喜悦。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康靖大王实录》

丁未,前夜三更五点,元子生。都承旨玄硕圭、右承旨任士洪等诣宣政门启曰:“我朝开国以来,文宗、睿宗皆诞于潜邸,未有如今日之庆。臣等不胜喜贺,颁赦及百官贺礼,请如礼文施行。”传曰:“可”。

对于嫡长子李㦕,成宗一直将其视为重点培养对象,不仅在李㦕3个月大时就册封他为王世子,而且还帮他准备了雄厚的师资团队,从而让李㦕很早就开始在师傅们的监督下学习圣贤典籍,很快就可以理解和背诵《孝经》和《小学》,展现出不凡的文学天赋。看着儿子健康成长的成宗夫妇,应该算是那段时期难得的幸福时光,他们憧憬着李㦕能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出生在破碎家庭的王世子李㦕

公元1482年8月16日,废妃尹氏被毒死,享年27岁

可是,理想最终还是被现实无情地击碎。王妃尹氏先是在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丁酉被人发现暗中收藏邪书和禁物,有大搞巫蛊的倾向,从而被成宗狠狠斥责了一顿,所幸没有剥夺妃号;然后在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六月一日的中宫诞辰宴上,24岁的尹氏因为不满丈夫成宗李娎的缺席,愤而闯入对方所在的侍妾房大打出手,混乱中抓伤了成宗的脸颊。忍无可忍的成宗当即将其打入冷宫,并于次日黎明云集王廷六卿大臣,商讨废黜尹氏的议案。虽然韩明浍、沈浍、金季昌等人极力阻止废妃事宜,并且搬出元子将遭波及的忧虑,但愤怒的成宗不依不饶,在请示和获得自己母亲仁粹大妃韩氏的懿旨后,遂以“失德”、“忌妬”、“藏毒”、“谋凶”等罪名将尹氏赶出景福宫,并在3年后派遣左承旨李世佐携带剧毒砒霜将废妃尹氏毒死,一场席卷朝鲜王朝的宫廷血案落下帷幕。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康靖大王实录》

传旨议政府曰:“废妃尹氏,性本凶险,行多悖逆。昔钩弋夫人无罪,汉武犹为万世之计,况此凶险,又有难赦之罪乎?肆于今八月十六日,赐死于其第。宗社大计,不得不尔。”

尹氏之死,让成宗松了一口气,暂时保住了江山社稷,却直接伤害到了王世子李㦕。即便成宗将世子托付给贞显王后尹氏抚养,但此时6岁的李㦕已经有了记忆,正是渴求母爱的时候。贞显王后并非刻薄寡恩之人,只是一般情况下继母对前妻所生的子女不会过于关注,更何况贞显王后很快就诞下了成宗的嫡次子【晋城大君李怿】(后来的中宗大王),自然不知不觉中就疏远了李㦕。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对自己甚少过问,母亲遭人毒杀,继母又缺乏足够的关爱,这一切对李㦕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李㦕在日后变得不喜欢读书,常常跟僧侣和官妓混在一起,完全判若两人的面孔很可能是假借荒唐的嬉戏发泄内心的苦闷,而他在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三月二十日所引发的【甲子士祸】后,大规模搜捕和残害朝臣和内官,也证明了丧母对他造成的巨大打击,因为被害者基本上都参与了当年的废妃事宜。

间歇性躁狂症的遗传,让李㦕难以控制情绪波动,致使喜怒无常

间歇性躁狂症,简称躁狂症,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发病时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会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的郭俊花主治医师认为,躁狂症属于心境(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即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双相障碍,是心理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英文名称为Bipolar Disorder,简称BD。

通过郭俊花主治医师对躁狂症的解读,不难发现,躁狂症的危害性很高,而且具有遗传性。韩国史学界历来对燕山君李㦕无休止的暴虐充满兴趣,也提出过不少论断,其中【病理论】尤为新颖,承旨也倾向于此类说法,因为在结合《燕山君日记》对李㦕的自即位之日起到被废的12年时间的一切言谈举止,发现李㦕的情绪波动很像间歇性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例如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八月三日,掌令李世佐向燕山君李㦕上疏,抨击市井小民申贵山因为贿赂兵曹参议朴元宗,从而被授予蔚珍浦万户之职,希望国君能够严惩相关人员。可是李㦕却否决了李世佐的言论,甚至把台谏比作谬议朝政的污垢场所,当场激动地臭骂了李世佐一顿,直到7日前仍在指责台谏的种种不是。可是到了8日,前一秒还激动的李㦕却突然态度大变,迅速批准了承政院批判申贵山巧取官职的奏疏。为何在极短时间内转变态度?为何前一秒还激动不已,下一秒就恢复正常?真的是被说服了吗?恐怕这里面难以排除躁狂症的因素吧!

燕山君李㦕在申贵山一案中的情绪变化

八月三日:近日台谏妄谓公议而谬议大事,其勿复言。(否决)

八月四日:贵山行市与否,何以知之?(否决)

八月五日:掌令李世佐论启朴元宗事,不听。(否决)

八月六日:掌令李世佐论启朴元宗事,不听。(否决)

八月七日:台谏之言,半非半是,何可尽言?(否决)

八月八日:台谏之言,是公论也,其遞之。(批准)

喜怒无常的燕山君李㦕

成宗大王第二任王妃、燕山君李㦕的生母——(废妃)尹氏

再者,李㦕的母亲废妃尹氏,生前亦显示出异常的情绪波动。早在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三月二十八日,尹氏的兄长尹遘因为深陷《方禳书》一案被义禁府逮捕,当案件传入宫廷后,尹氏虽然很担心,但考虑到后宫不得干政,也没有说什么。然而在次月十七日的傍晚,尹氏突然召见被释放的尹遘,厉声斥责他的愚蠢行为,让尹遘惶恐不已,前后的情绪变化未免过于异常。接着,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六月一日的中宫诞辰宴上,就因为成宗缺席宴会,尹氏竟然勃然大怒,在未经通报的情况下径直冲入成宗所在的侍妾房大打出手,这在朝鲜王朝518年的国祚里仅此一例,即便是后世的张禧嫔也做不出这种事情,是什么原因导致尹氏敢冒着忤逆之举行冲动之事?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异常的情绪波动,而波动根源则很可能是间歇性躁狂症所导致,受到刺激后的尹氏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狂躁的情绪,故而犯下了深重的罪行。

透过上述分别对废妃尹氏和燕山君李㦕的史料分析,承旨认为李㦕遗传了自己母亲身上的间歇性躁狂症,进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相继受到金驲孙借《吊义帝文》讥讽世祖大王李瑈无耻夺位之举和任士洪揭发废妃尹氏之死的真相后,李㦕在强烈的外界刺激下,瞬间失去了理性,无法控制情绪,产生幻想,进而暴怒仇恨,大肆诛杀百官,任由心头的恶魔肆虐,最终酿成了令人唏嘘的惨剧。

性格复杂多变,不愿受世俗束缚,希望争取更多自由的空间

承旨在研究燕山君李㦕的人生履历时,发现他全身上下充满了矛盾,其中十分突出的特质是“散漫”。李㦕更像是一个努力挣脱封建礼制的缺爱叛逆者,这跟中国明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很相似,都不愿受世俗束缚,都想争取自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其实李㦕对世间的叛逆,在当世子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了。据《燕山君日记》记载,李㦕“少时不好学,东宫僚属有劝谏者,深衔之”,意思是李㦕小时候不喜欢学习,东宫属官劝谏他要精进学业,却换来对方的记恨和嫌弃。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少时不好学”不代表“学业差劲”,因为李㦕4岁就可以背诵《孝经》和《小学》,说明读书有一定天赋和基础,少年时的李㦕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可以理解为青春期的叛逆。

大明武宗毅皇帝——朱厚照

沉迷在内心世界的李㦕,不愿受世俗的束缚

上文提到,废妃尹氏在李㦕6岁那年被成宗下令毒死,年幼的李㦕随即被贞显王后抚养,但是贞显王后毕竟不是李㦕的亲生母亲,不可能一心扑在他身上,再加上成宗忙于朝政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这在无形中给李㦕带去强烈的失落感,总觉得没人在乎自己。恰逢此时,正处于青春期的李㦕活泼好动,又不愿意受东宫礼制的约束。久而久之,缺乏管教的李㦕开始迷上宗教信仰,喜欢寻找刺激,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培养出复杂多变的性格。因此,当成宗李娎在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甍逝后,新登基的李㦕非但没有履行国丧规矩,相反还携带弓箭跑到景福宫的后苑里射杀驯鹿为乐,闹得王廷上下沸沸扬扬。

《朝鲜王朝实录·中宗恭僖大王实录》

及成宗甍,王在丧疚中,无戚容,射杀后苑驯鹿而啗之,戏游如平日。至见群臣,下教命,务隐掩矯饰,外人不识也。

李㦕的怪僻行为,一度让祖母仁粹大妃感到担忧,她也数度劝谏过孙子李㦕,只是收效甚微,李㦕依旧我行我素,即便是召见群臣,李㦕也不会规规矩矩地论事,总是遮遮掩掩、故意制造神秘感,让人摸不着头脑,群臣甚至连新君的模样都不知道。带着这般价值观,李㦕在散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戊午士祸】爆发后,李㦕彻底放飞自我,跟张绿水终日缠绵淫乐、荒纵无忌,对于那些劝谏的大臣,李㦕除了贬职、流放就是处死,导致整个王廷没有一个人敢说真话。终于,实在无法容忍燕山君李㦕荒悖无道的吏曹判书柳顺汀聚集了成希颜、朴元宗、张珽、朴永文、辛允武等人,率领义军发动政变,史称【中宗反正】,将李㦕赶下王位,流放至乔桐岛。两个月后李㦕病逝,享年31岁。

燕山君李㦕与张绿水

成宗大王李娎第三任王妃、贞显王后——(坡平)尹氏

仁粹大妃(昭惠王后)韩氏和贞显王后尹氏教导王世子李㦕

从青春期的叛逆,到即位后的荒诞举止,再到被人赶下台。这12年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无一不贯穿着李㦕特殊的人格。可能有人会质疑,仅凭国丧期间射杀驯鹿一事就断定李㦕不愿受世俗束缚,未免过于轻率?其实类似的案例并不只有这个,例如李㦕希望“拘制于朝廷”、与任士洪微服出宫寻欢作乐、把司宪府和司谏院的持平全部革职、不听仁粹大妃谏言等,均能够证实李㦕的散漫之举。李㦕之所以散漫放肆,究其原因,还是无法摆脱童年的阴影,希望借助无休止的玩乐抒发内心的苦闷。只是,这样只会陷入恶循环,导致王权的行使错误化,加速了李㦕的倒台。

朝鲜后世君王对燕山君李㦕的态度转变,透露出不寻常的讯息

自中宗反正以后,燕山君李㦕遂被王廷定义成“暴君”、“昏君”、“逆祖逆民者”,即使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一月六日因病逝世,中宗李怿也仅以王子君礼安葬李㦕,无庙号、谥号、墓号、祭文,祭祀之礼从简,一派凄凉景色,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英祖大王李昑时期。

朝鲜王朝第21代国君、延礽君、英宗(祖)大王——李昑

朝鲜王朝第22代国君、正宗(祖)大王——李祘

英祖是最早对燕山君李㦕转变态度的国君之一,这从他批准重修燕山君和光海君陵墓的做法可以得知。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四月十九日,英祖下诏礼曹,特命派人修缮燕山君李㦕和光海军李珲的陵墓,以此表达对逝者的哀思。重修燕山君陵墓,可以视作英祖李昑重新考订李㦕的事迹,因为前代的诸位国君,没有一个人敢这么做,毕竟暴君安息之所,没必要过于重视,如果倾注注意力,反而容易被人指责违反祖训。

《朝鲜王朝实录·英宗显孝大王实录》

乾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特命修筑燕山君·光海君墓。

从《实录》里得知,李㦕的棺椁从乔桐岛迁葬至杨州海村后,不久就遭到破坏。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源自守墓人的玩忽疏职,另一方面则是王廷的漠视。英祖能够冒着被王室宗亲和百官唾骂的风险重修燕山君陵墓,可见他早已改变对李㦕的传统态度,尝试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解读这位家族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到了正祖大王李祘时期,这位朝鲜王朝最后一位明君继续秉持着祖父的做法,每年派专人维护燕山君陵墓,并且还分遣承旨和内侍按时祭祀燕山君李㦕、光海军李珲、麟坪大君李㙫、仁城君李珙、恩信君李慎、清原府院君金时默、和协翁主申光绥等人的墓地,甚至亲笔书写祭文拓在恩信君李慎的墓碑上。英祖和正祖两代人的态度,证明了他们并没有完全相信前人对燕山君李㦕的负面评价,这是弥足珍贵的客观研究精神。

总结:燕山君李㦕的暴虐无道,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放浪形骸,而是诸多隐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通过上述对燕山君李㦕暴虐无道的成因分析,可以得知李㦕之所以变成后世口中的著名暴君,主要源自破碎家庭的负面影响、间歇性躁狂症的遗传和复杂多变的散漫性格。当然,除了这三点原因外,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只是受限于史料文献和比对工作,承旨目前无法继续深入挖掘,所以希望更多喜欢且有志于研究朝鲜王朝历史的作者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把最客观、最可信的朝鲜王朝历史展现给更多国内的读者。

燕山君李㦕是一位复杂的悲情人物,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狭隘地定义他为单纯的暴君

在文章即将结尾之际,承旨顺便聊聊学习历史的心得。学习历史,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只会从前人的著作里去获取相关知识。这种做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会有失偏颇,因为通过他人转述的历史或多或少融入了作者个人思想,难免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学习历史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去阅读一手或二手史料,简而言之就是读文言文史书,通过反复对照不同史书的内容阐述,去推断该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真实性。不过,想读懂、读通古人写的文章,前提是具备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涉及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了。总之,历史很有趣、很有料,是值得每一个人掌握的特殊知识。

【参考文献】

1.《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康靖大王实录》

2.《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日记》

3.《朝鲜王朝实录·中宗恭僖大王实录》

4.《朝鲜王朝实录·英宗显孝大王实录》

5.《朝鲜王朝实录·正宗庄孝大王实录》

PS:尊重版权,谢绝转载,感谢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燕山   国君   暴虐无道   躁狂症   王朝   放浪形骸   朝鲜   隐情   暴君   王后   大王   公元   实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