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法百年战争,与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之间的联系

1337—1453年。英法两国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百年战争有其复杂的起因,包括旷日持久的领土争端、富庶的佛兰德尔之争、王位争夺等。

战争虽以王位继承问题为导火线,是英法为了争夺西欧的霸权而发动的一场王朝和政治的冲突,然而双方诉诸战争的经济目的明显——甚至更为突出。

战争给英法两国尤其是法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明显的,但就这场战争而言,英国却从中得益匪浅,特别是刺激、推动了十四、十五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成长,在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十四世纪的英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经典作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历史前提时曾精辟地指出,资本主义关系产生的前提,最根本的是要社会生产力发达到一定的水平。

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农业中,英国农村的耕作方法从单田制向二圃制、三圃制转化,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工具也有了较大改进,铁制的重型轮式犁和能够将马的拉力提高四倍以上的改进型挽具,使得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稳步增长,大量剩余粮食进入市场,使得农本经济的主体具有商品生产的性质。

随着粮食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既推动了整个经济的进步,反过来又刺激了农村整体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农业生产就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进入了商品经济的范畴。大大冲击了自然经济;同时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得农业生产者的主体加入到小商品生产者的行列。

脱离农田生产的人们去向有两个:一是加入到农村中更有利可图的商品生产如养羊业等,另一个便是流向城市特别是城市的手工业部门(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在城市中居住一百零一天可以自由),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十四世纪英国的手工业中,以水为动力的水力机械的广泛使用和技术人才的大量引进和涌现促进了英国手工业的发展。1327年前英国有文字记载可查的水力漂洗坊已有150-160个。

1295年,德文郡用水力带动风箱炼铅。十四世纪前期,一个英国编年史学者哀叹道,寻求作风箱翼片的长木板。是森林被毁的主要原因。得益于新能源的使用和技术的进步,英国的某些工业部门进步显著,如作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锡制品。其原料锡产量在十三世纪后期增加了大约5倍之多。受益最多的当属呢绒业。

水磨被大规模的用到呢绒业的生产中,呢绒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十三、十四世纪时英国在羊毛产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呢绒出口量不断上升。从原料出口向成品出口转变。英国的手工业以毛纺织业为戈头,迅速发展起来。

十四世纪以来的英国国内外贸易趋向繁荣。市场和市集分布密集,如乌兹河的圣·易佛斯,温彻斯特的圣吉尔,波士顿的圣·波多尔佛,韦斯特明斯特,诺桑普顿、布里斯托尔等市集就因羊毛贸易兴隆而繁荣一时,这种贸易的繁荣构成了国王的大部分收入,同时使诸港埠日趋活跃。

封建主和商人们在市场和市集的交易中互惠互利,各得其所,英国的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发展。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十四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相当一批富商成为资本拥有者,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条件具备了。

从1337年开始的百年战争正是在英国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进步、经济转型的时期发生的,通过长时期的利益争夺,英国王室、贵族、地主和工商业者感受到共同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为了战争的需要和国家的利益,英王室及时调整商业政策、大力发展生产、争夺海外霸权、扶持本国商人等等,对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英法战争的宗旨

早在1066年诺曼征服之际,英法两国问就存在敌对关系。两国间的领土之争愈演愈烈。13世纪末,英法之间封建的和政治的对抗更多地转变为商业竞争。

双方争夺的焦点是加斯科尼的葡萄酒贸易和依赖英国羊毛原料的佛兰德毛织业,另一敌对的原因则是北海、英吉利海峡和中世纪唯一剩下的最大捕鲸基地比斯开湾的渔业。

英格兰和法国之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竞争的紧张局势终于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招致了战争的爆发。

百年战争发生在英国商品经济逐步发展的时期,英国进行战争的经济动因昭然若揭。“英格兰完全相信这样一句格言:国旗所到之处,贸易随之而来。”战争初期英国即采取了两个行动——在佛兰德发行用于流通的特种金币和发布英国的“海上主权”的著名宣言。

在佛兰德发行英国的特种金币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威斯敏斯特的马修告诉我们:‘佛兰德人用英格兰羊毛制成的呢绒温暖着世界上的所有民族。

佛兰德的毛织品以质地优良、色泽美丽在各地享有盛名。佛兰德的繁荣依存于它的呢绒制造业和由此而产生的商业。羊毛是其头等重要的进口商品,最大量的、质量最好的羊毛来自英国。

英国和佛兰德有着良好的贸易关系,佛兰德伯爵甚至在1292年1月与爱德华签订了永久性的政治联盟。而佛兰德却是法国国王的封地,富庶的佛兰德成为英法争夺的焦点。英国深谙保持和佛兰德亲密关系的意义,在她和佛兰德的羊毛贸易中不能有竞争者,为了争夺佛兰德尔、建立海上霸权,商业利益为上,英国不惜诉诸武力。

战争进程中,英国人时刻不忘自己的战争宗旨。1346年,英国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入侵,洗劫了诺曼底,烧毁了圣洛并破坏了那里的呢绒工业。还在未设防的城市卡昂抢夺了40000块呢绒和斜纹哔叽,运回了英国。

1347年8月英国人攻下了加来,加来成为英格兰在大陆的商业中心,而且从那时起拥有了一个靠近佛兰德的港口。对加来的占领给爱德华三世带来了在英吉利海峡几乎是无可争议的霸权。“这使他能够随意遏止南方和北方的贸易。”

而当时的英国历史学家沃尔辛厄姆根据其亲眼所见而记录下来的材料云:当1346-1347年的战役结束后,英格兰的每一所住宅甚至是农民的茅屋都用从法国抢来的物品装饰得华丽起来;用从诺曼底的遭到洗劫的城市里弄来的姑娘们的嫁妆装扮起来的时髦妇女变得华贵起来;食橱里,来自法国的修道院和城堡内的餐具发着亮光;衣橱里塞满了法国生产的毛皮、丝和绸缎。

英国人不仅积极入侵法国,为了能独断和佛兰德的羊毛贸易还打击竞争者,1350年8月28日,一支英国舰队堵截并击毁了有护航的西班牙商船队,就因为该船队曾于春天运送西班牙的羊毛到佛兰德。

此后的断断续续的战争对法国人来说不吝是一场恶梦,从1380年到1415年.法国长时期动荡、工商业严重衰退。

英国人一路高歌猛进,1417年英王享利五世攻克下诺曼底。占领了卡昂、贝叶、阿尔让当、法莱兹甚至巴黎。鲁昂也在1419年1月4日投降。在贞德激活法国人民民族精神的1429年之前,英国在奥尔良以北已经完全建立了统治政权。

在法国所有的省份中,诺曼底是最为富庶的;卡昂以呢绒和哔叽闻名;鲁昂在生产的重要性方面,堪与巴黎相媲美,纺织行业非常著名。英国对法国重要城市的占领和掠夺,极大地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1429年以后,随着法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勃艮底派结束了和英国的结盟关系,而英国自身却处在兰开斯特和约克两大贵族派别的争斗中,势力日衰。此后法军节节取胜,英军不断缩小阵地。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宣告结束。英军除在法保留加来一港外,撤出全部法国领土。

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发展

这场持续百年的规模浩大的战争,发生在14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时期,对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战争刺激了生产。百年战争虽说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但由于战争几乎都是在法国境内进行的,因而战争对英法两国的影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战争刺激了国内的工业生产。

英国为了战争的需要积极发展军需生产。“人们只要比较一下爱德华三世于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在伦敦塔的试验性铸造工场制出来的第一批小枪——24英寸长——与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制造称为卡特琳的伯艮第公爵的3吨重的大家伙(这家伙要是仔细搬移,一天可以拖动五英里)。可以看出金属产量的增加大部分投入战争游戏中去了。

统治者们(虽然就是这个统治者境况艰难到以25%的高利率来借款)一旦决定要造大炮,就不容他讨价还价。”0生产在红红火火地进行着,有的工厂包括星期六全年开工267天,星期六也付工资。处理矿石的铁匠是工资最高的人,一年只休一周的假。

战争的进展也促进了与此相关的造船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军事上享利五世已经拥有了一支优秀的舰队,“伦敦塔耶稣号”有一千吨,“伦敦塔圣灵号”有七百六十吨,另外七艘船则从四百吨到六百吨,装备火炮使舰船有了很强的战斗力。

用于运输的货船也越造越大,大约在1400年时,运酒到布里斯托尔的货船平均载重量是八十八“桶”,到1500年时,载重量为二百“桶”的船只已很普通。造船业在贸易的扩大和军事的需要下迅速发展起来。

英国政府积极采取保护、扩大生产的措施。1337年,为了对抗法国。爱德华三世禁止羊毛出口,鼓励本国人从事纺织业,通令国人均需穿着本国呢绒。

另外,在税收政策上扶持本国毛纺织业。1347年,呢绒出口税税额不到百分之二,而羊毛出口却收税百分之三十三。英王室对技术人才注意引进和保护。1337年,爱德华三世下令无论哪一国家的毛纺织工匠来到英国。均将受到国王的保护,并能自由选择居处,得到国家赐予的足够的特权。

此举吸引了许多国外技术工匠定居在伦敦、约克、温彻斯特、诺里季、布里斯托尔等城市。这些技术工匠在英国到处落户,给英国的毛纺织业增添了新的技术力量,促进了毛纺织业的发展。其他工业部门同样也得到人才的支持和国家的保护,英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4世纪中期英国的手工业生产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表现为分散的和集中的手工工场两种形式。1337年开始的百年战争通过战争的掠夺、政府的扶持、商业霸权的建立等,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从十五世纪开始,工会在英国各地大量涌现,封建的个体手工业生产逐步向分散的和集中的手工工场转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战争的刺激下成长着。

其次,战争为英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英国的一些商人是以充当雇佣兵开始的,利用他们劫掠来的钱从事商业。

英国对法国重要城市以及地中海低地国家和地区的占领和掠夺。建立霸权,抢夺了法国和其他地区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占据了贸易的有利位置,为本国商业贸易的发展增辟了财源、拓展了空间。

这一时期英国大商人们利用有利时机更多地从事对外贸易,即远程贸易。“远程贸易是创造商业资本主义以及商业资产阶级的一个重要工具”。

1407年享利四世授予在海外主要从事呢绒贸易的商人以特许证,成立了冒险商公司,冒险商人经营范围和规模很大,安特卫普、布鲁日有冒险商人的活动,在但泽,三百艘满载着冒险商人货物的英国船只,浩浩荡荡地驶向普鲁士的市场。

冒险商人主要来自英格兰的若干个大城市和沿海城镇,他们在各城市也建有自己的冒险商协会。冒险商人们和其他大商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追求高额利润,进行商业扩张,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

而且在他们的有力竞争下,佛兰德的优势地位丧失了,布鲁日在十三世纪时还有40000台织机在繁忙地织作,到1500年几乎全部废弃,安特卫普成为英国商人操纵的市场。商人们的活动必须建立在国内的手工业能够提供数量大、质量高、稳定的产品上,而市场的扩大、金融业的发展又为改造个体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客观基础。

商业资本越来越多地介入国内的工业领域,通过商业资本对生产进行控制,十五世纪商人控制生产成为日趋普遍的现象。而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其目的便是生产剩余价值,把原来独立的手工业者变为自己的附庸,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资本的循环运作推动了生产的加速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成长。

第三,战争促使英王室调整国策。十四世纪以前英国的经济发展处在较低水平,为了满足国内的物质需要。英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外商的供应,外商在英国获得了许多特权。外商在英国的活动带来了大量外国商业资本和先进的经营方式,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和英国商人的成长。

百年战争爆发后,爱德华三世充分意识到本国商人的重要性,特别是1347年左右,他完全依靠英格兰的财力夺取了加来,所需的经费即来源于国内商人的借款和征收出口的羊毛税。

英国商人已完全有能力在财力和物力上支持国王进行战争,王室急需与本国商人结为盟友保护民族经济和民族利益。在新的战争形势下,英王逐渐改变了对外商的优渥政策,采取措施大力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十四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对外商在英国的活动进行种种限制。在税收上对外商课以重税,爱德华四世统治时期规定了羊毛出口税率;英商为33先令4便士,外商为66先令8便士。

1390年,政府又针对外商颁布禁令,禁止他们将在英国赚得的钱携带出境,必须购买英国商品,其价值至少相当于它的进口商品的一半。1425年,又明确规定:“所有外商,需在他到来之后,出卖商品之前的l5天内找到自己的奇宿主,需在他找到主人之后的40天内出卖自己的商品。”

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和法令,外商在英的势力受到了抑制,英商的竞争力增强,提高了英商在海内外贸易的地位。1350年前后,英格兰人所从事的出口贸易数字显示,当时本国商人已经在两大航运中心布里斯托尔和雅矛斯经营绝大多数的出口业务,虽然外国货主在伦敦和其他一、二处次要的地方仍占优势,但在大部分地方已一蹶不振了。

至十五世纪末叶以前,甚至在伦敦,航运业也越来越多的被当地人,而不是外国人所掌握,除南安普敦以外的地方,贸易控制权都已落入当地商人之手。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在战争的影响下,英国王权打击外国商人,保护、扶持本国商人的国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1359年时,爱德华三世一改过去前任国王们向外商借款的惯例。转而向手中持有的169名富人名单中的某位求援。布里斯托尔的坎宁家族在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成了当地巨富。

相当一批富商成了大资本拥有者。他们的资本除了继续从事商业经营外,更好的投向便是生产领域。他们通过控制生产成本,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英王保护本国商人的政策,使英国商人在竞争中获得了垄断价格和更多的商业利润,控制了货币外流,资本得到了较快的积累,不仅商人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商人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人数众多、有一定组织、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的重要社会力量,而且完全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成长。

结语:

诚然,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成长是在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英法百年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成长,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观点:

英法百年战争拉动了英国国内消费,给经济发展带来契机。这个时期的英国政府受政治和经济利益双重驱动,积极调整商业政策,大力扶持本国商业发展,并借助军事行动拓展海外市场,建立海上霸权,百年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成长。



参考文献:

克拉潘《简明不列颠经济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Lipson,E.TheEconomicH/storyofEndlish,V.1利普逊《英国经济史》第一卷,伦敦1949年版

沃特斯《1066—1874年的英国经济》牛津1928年版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148页

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二卷

Postan.M.TheCambridgeEconomicHistoryofEurope波斯坦《剑桥欧洲经济史》剑桥1979年版第二卷

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英法   英国   资本主义   萌芽   爱德华   战争   呢绒   生产关系   法国   商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