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以美育人培根铸魂

谷亚华 于泽源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同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再次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近年来,“娘炮文化”等畸形审美虽有所收敛,但在影视界、娱乐圈和自媒体中时不时就会沉渣泛起。一些“花美男”“小鲜肉”“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经由经纪公司商业包装,加之市场炒作,俨然成为许多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娘炮文化”这种病态审美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眼球经济”冲动跑偏的结果,更是某些圈子美学教育失职失责的典型产物。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提高青少年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学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各学段,真正把“德智体美劳”中的“美”落实细化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动案例,把美育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突显出来。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的教育,简称美育,是教育人们如何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人的美感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一门科学。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必须进一步强化美育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极大丰富美育内涵外延,深刻理解美育时代价值。

美育是一种感性和情感教育。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人性的理想在现实中常常被破坏,就是理性压抑感性,因此需要美育来恢复人性的和谐,重建和谐完整的人格。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他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当代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指出,美育“通过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的审美方式,来打动人的感情,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美育作为感性和情感教育,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审美能力发展,激发生命活力,提升情感境界,与德育、智育和体育一起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是一种道德人格教育。席勒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整个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全面的和谐。”在我国古代,乐教与礼教相辅相成,以美育进行“德治”和“教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美育是一种创造力教育。审美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情感解放的过程。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一边提升了人的美感,另一边又让人情不自禁地自由遐想,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因而,美育特别是音乐、舞蹈、美术、表演、文学诗歌等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和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力,而且可以促进他们人格的协调平衡,使之受益终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一种激发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美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深刻理解并大力丰富当代美育的实践应用,真正做到以美育人、培根铸魂,精准提升当代青少年的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席勒   美学家   文化   美育   培根   中华   素养   美学   感性   人格   青少年   当代   坚定   自信   心灵   精神   学校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