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车行山水间 “道”处是风景

既有川藏线山路之险,又具桂林山水之美,还能品徽州古村之韵。没想到,一条路可以汇聚山的雄壮、水的灵动、村的朦胧、路的险峻,真是‘宝藏’自驾线路,不虚此行。”在不久前举行的“山水池州·灵秀九华”安徽池州市百车自驾活动中,来自合肥的游客孙先生感慨道。

石台天路风景道 王帆 摄

石台天路风景道全长65公里,平均海拔650米以上,穿越山脉、峡谷、丛林、古村,宛如一条绿丝带蜿蜒盘旋在青山绿水之间,串联起蓬莱仙洞、七井画坑、黄尖大峡谷、鱼龙洞、六都高路亭、怪潭等众多优质景区景点,形成了“处处是景区、步步有景点、路路见风景”的旅游环线,成为省内外自驾游客必打卡的网红公路。

像石台天路这样“交旅融合”的旅游风景道,如今已遍布池州。

近年来,池州市坚持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创新施策,充分利用各地旅游风景资源,以路串景,依路造景,加快推进旅游风景道建设,通过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品质等方式,推动交通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打造出一条条“玉带串珠”式的生态之路,织就了一幅幅人与交通与自然美美与共的“百里画卷”。

以路为线 串联最美风景

“沿着风景道,上午登九华山,中午到庙前镇品尝农家土菜,下午逛陵阳老街,夜宿初心叁舍民宿,美景美食美宿皆不辜负!”

“这里‘路即是景’,有一种‘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

今年3月以来,池州青阳县九华秘境风景道车流如织,沿线优美的自然风光、集聚的文旅业态,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九华秘境风景道途经青阳5个特色旅游村镇,衔接14个重点旅游景区、2处文化遗址和6个旅游酒店和特色民宿群,串联起青阳最精华的山水人文资源,是‘风景道+乡村旅游’模式的生动实践。”青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崔晓东表示,风景道不仅为游客营造了通畅的交通环境,更为沿线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开启了青阳全域旅游“快进慢游”时代。

为进一步提高游客舒适度,青阳县通过将断头路变循环路,将更多景区串珠成链、串点成线;

通过全面梳理风景道沿线可利用空间存量,加快推进观景台、停车位、风景亭、旅游公厕、景观绿化、驿站建设,完善风景道建设全域提升;

通过加大沿线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全域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风景道整体风貌;

通过不断优化旅游服务,吸引更多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让游客游得更舒心、安心、放心。

从池州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出发,驾车沿省道S228一路向北行驶,半小时后便会欣喜发现,数十栋建筑风格迥异的房屋掩映在道路西侧的青山绿树之中,宛如“世外桃源”。

“风景道建设打通了游客与民宿间的‘最后一公里’。”文宗古村民宿项目负责人罗承卿介绍,该项目地处九华秘境风景道与池州318国民公路交汇处,每年近500万客流由此经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融入风景廊道建设体系中,加强与沿线文旅项目资源共享、产品共建、客源互送,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努力成为风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样的例子在池州各地风景道沿线比比皆是。随着“旅游+”“交通+”“生态+”的发展,池州风景道有效带动了沿线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电商物流、特色农业等产业立体式、融合化发展。

以路为景 发展“美丽经济”

近年来,池州各地以路为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旅游风景资源,创新旅游产品,丰富风景道沿线旅游业态,积极打造“流动风景线”,推动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为池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位于九华秘境风景道上的青阳县杨田镇,是一个缺少旅游资源且无明显特色的小镇。

“九华秘境风景道通到了家门口,如何搭乘风景道发展的东风,打开杨田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崔晓东介绍,近年来,该镇以农耕文化为核心,以多彩农特产品为载体,建起了集农耕文化展示、农特产品展销、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农展中心。

杨田农展中心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九华黄精、石磨麻油、野生葛粉……走进展示中心,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产品被整齐地摆放在展台上。

“别看这款麻饼并不起眼,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游客喜爱。”该中心负责人徐金锋介绍,为了赋予农特产品“生命”,他们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阳农民画融入产品包装设计,提升农特产品文化内涵,推动农特产品变身旅游商品,并“圈粉”成功。

如今的展示中心已成为九华秘境风景道上必打卡的网红目的地。“去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通过线下游客店购渠道年营收近200万元。”徐金锋说。

无独有偶。石台天路风景道上的中国生态硒都会客厅自去年10月一经开放,便成为众多自驾游客开启石台旅游的“第一打卡点”。

“该会客厅集游客集散、石台农文旅魅力展示、农特产品售卖、茶歇休憩、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既是往来游客的旅途休闲驿站,也是石台生态硒都的展示门户、游客了解石台的重要窗口。”石台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杨田农产品展示中心中国生态硒都会客厅是池州风景道推动“美丽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池州市以旅游风景道建设为契机,推动交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沿线形成度假村、特色民宿、康养基地、房车营地、旅游驿站等多样化产品,打造了七井山居、屏风里慢生活茶庄园、礼貌山项目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旅游项目,旅游产业格局全面打开,旅游业态日益丰富,旅游品牌愈发响亮。

在九华秘境风景道,通过整合沿线优势资源,建成九华山温泉养生谷、陌上·星空民宿综合体、五溪山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引进亿元以上文旅投资项目34个,累计完成投资68.96亿元。在秋浦仙境风景道沿线,依托牯牛降和仙寓山两个景区,养生度假旅游项目百花齐放,“长三角养生度假胜地”和“‘硒’游季”等康养旅游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品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彰显。

秋浦仙境风景道石台段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以路为基 助力乡村振兴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对于山区群众来说,风景道不仅是一条路的延伸,更带来了一连串的复合效益,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重峦叠嶂,苍翠欲滴,云雾缭绕……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石台县七都镇七井山上的画坑村,过去因交通不便,长期藏在深山不为人识。

近些年,随着石台天路风景道的修缮改造,通往村子的路畅通了,来村子的人多了,往日冷清的村庄逐渐“火”起来了,各种旅游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6年,七都镇举办“画坑晒秋摄影”活动,着力打造七井画坑晒秋摄影基地,吸引各地游客接踵而至。为保持七井画坑摄影产品的持续影响力,七都镇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宣传营销战略,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持续提升摄影文化品牌,为当地旅游发展打出了名气,聚集了人气。

风景道修到了家门口,游客来画坑村更方便了,我们民宿的旺季更长了。”25岁的潘永健是画坑村古树旁客栈民宿的第二代经营者,亲身感受了村庄的改变。

潘永健说,修路前,进村的路不仅窄,而且坑坑洼洼,碰上下雨天车辆更是难以通行。现在路平坦宽阔了,不只是晒秋时节,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如今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去年,我经营的民宿纯收入就有30万元。”

“没有石台天路风景道,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51岁的画坑村村民潘赛英毫不掩饰对这条路的赞许。她说,路修好以后,自驾来画坑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家里的农特产品再也不愁卖。“我还将家里闲置房屋改造,开起了民宿,一年能挣20多万元。”

一环路带动百业兴。依托石台天路风景道,整个七井山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目前,七井山沿线已有较具规模的民宿近20家。“风景道已成为沿线百姓增收的致富路、黄金路。”七都镇相关负责人说。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学锋表示,下一步,池州将立足“凡是路、便是景”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风景道沿线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沿线旅游业态谋划和产品培育,持续深化交旅融合,高质量推进风景道建设,积极构建线路类型、主题、特色多样的旅游风景道体系,推进池州风景道黄山风景道皖南“川藏线”风景道连接,以风景道“串珠成链”融入杭黄廊道和“大黄山”建设。(作者:朱文文;编辑:杨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池州   青阳县   石台   池州市   路风   风景   安徽   沿线   游客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