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后,克林顿内部讲话中:俄罗斯几乎成了一丝不挂的乞丐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出访美国,并和克林顿进行了一次会晤,双方围绕波斯尼亚问题进行讨论,不过并没有达成一致。

在这次会议中,克林顿不知何故突然笑场,关于克林顿的发笑至今也是众说纷纭。

不过叶利钦可能没想到的是,波斯尼亚所处的巴尔干半岛在不久之后将会迎来科索沃战争。

而在战争结束后,叶利钦与克林顿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克林顿甚至语带双关地直言“如今的俄罗斯宛如一个赤裸裸的乞丐”

那么科索沃战争的始末究竟如何?美俄之间围绕巴尔干有着怎样的博弈?克林顿为何要直言俄罗斯是“乞丐”?

欧洲“火药桶”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其处在欧洲东南的巴尔干半岛上。

巴尔干半岛是战略要地,它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南部还与非洲大陆相邻,同时毗邻黑海和地中海。

可以说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地中海,进可深入亚洲腹地,退可直达西欧大陆,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正因如此巴尔干半岛也成为了欧洲知名的“火药桶”,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奥地利帝国都围绕此地进行或发动过战争。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更是让巴尔干半岛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即便是在二战中巴尔干半岛也没能免遭战火洗礼。

二战结束后,世界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美、苏两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伴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便孕育而生。

巴尔干半岛不止处于霸权主义的觊觎之下,同时民族问题也十分复杂。由于长期的战争以及民族、宗教等问题,这里的矛盾不断,暴乱、叛变等武装冲突也是不断上演。

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掌控南斯拉夫政权,由于二战时铁托作为领袖带领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也赢得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信任。

铁托在各民族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加上他长期以来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以及不结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能够维持稳定和发展。

在铁托执政期间苏联给予了南斯拉夫许多的援助,不过苏联方面的援助看似是处于好心实则也是别有用心,时刻想指染南斯拉夫的政权。

也正因如此在双方关系陷入恶化后,铁托便转求美国,但是在维持对美、苏友好的同时却依然坚守中立政策,使得南斯拉夫赢得了短暂的和平。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发“布拉格之春”,苏联及其领导的华约组织进行武装干涉镇压了改革,铁托对此表示谴责。后来铁托与苏联重新交好,但却时刻担忧苏联方面的施压。

1980年铁托去世,离去的并不只是铁托本人还有他维序了多年的和平局面。

虽然铁托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南斯拉夫长久以来存在的民族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随着铁托的离世,民族矛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化。

1989年东欧剧变,世界的格局又开始发生悄然的变化,东欧各个国家先后发生重大变革,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分崩离析。

1990年前后伴随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也悄然分裂。

分裂后的南斯拉夫不再具有以往的凝聚力,民族矛盾开始逐渐显露。

许多学生走上街头要求科索沃独立,随着抗议、示威活动的升级,局势正朝着不可控的地步发展,很快便升级为武装冲突。

于是南斯拉夫派出军队镇压,但是此举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虽然俄罗斯在南斯拉夫有一定的影响力,可它已然自顾不暇。

蜜月阴谋

此时的亚洲大陆这边也发生着剧变,1991年随着戈尔巴乔夫宣告辞职,武装控制权转移到了叶利钦手中,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轰然解体,叶利钦则成为了俄罗斯的首任总统。

上任后的叶利钦在经济上开始向西方资本主义靠拢,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也开始向美国示好。1992年叶利钦访问美国,并表达了加强自由和民主,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想法。

在此次访问中叶利钦还同克林顿一起参加了首脑会议,双方围绕波斯尼亚问题进行讨论,不过并没有达成一致。

为了将俄罗斯拉入西方的政治体系,克林顿政府表示会对俄罗斯提供援助,这让当时面对经济、政治等方面多重危机的叶利钦更加坚定了政治方向。

叶利钦与克林顿自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蜜月期”,双方在多个方面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连俄罗斯的第一部宪法也是由美国专家指导。

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弊端以及解体后元气大伤的国家经济,是令叶利钦最为头疼的事,此时的美国也“慷慨”的对其提供了帮助。

美国专家向叶利钦提出了“休克疗法”,由于“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的改革中有着成功的先例,加上叶利钦对于资本主义改革早就心有所向,于是便开始了所谓的经济改革。

然而玻利维亚和俄罗斯的国情却不尽相同,当时的俄罗斯经济几乎全靠公有制支撑,而“休克疗法”过于急促猛烈,对于当时的俄罗斯来说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在缺少外界的不断援助供血下,仅妄想依靠一种经济在政策立即实现由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如同重病下猛药,超出了承受极限,导致失大于得。

“休克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俄罗斯实现了经济的自由化,打破了原有固化的经济体制,但却使得俄罗斯的国有资产流失、经济快速恶化,国力持续下降,短短4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竟然下降了接近一半。

事实证明,“休克疗法”并没有经受住考验,在当时的俄罗斯使用显得过于仓促,伴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俄罗斯国内的矛盾也愈发激烈,商品价格飞速上涨,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俄罗斯元气大伤。

克林顿政府还向叶利钦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以解决国内的矛盾,可这也成了俄罗斯难以承受的巨额外债。

眼看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削弱,在此时的美国政府眼里,昔日的超级大国早已“泯然众人矣,”于是美国政府开始了他们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当时的南联盟是巴尔干半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原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继承者,当时的执政政府对美采取强硬立场,又同俄罗斯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削弱共产主义的实力,削弱俄罗斯在国际上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上科索沃的民族矛盾已然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于是美国方面便开始在科索沃问题大作文章。

为了顺利控制南联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便提出以北约驻军的形式维护科索沃地区的稳定,解决“种族屠杀”问题,并以军事打击进行威胁,此举遭到了南联盟与俄罗斯方面的强烈抗议。

叶利钦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和克林顿通话,忿忿对克林顿说“不许涉足科索沃”,并要求要求尊重南联盟主权,反对军事打击,提议通过政治手段解决。

然而此时的克林顿对于俄罗斯目前的局势早已洞若观火,经历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即便是继承了前苏联的工业基础。

可是,因为经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冲击,此刻的俄罗斯经济已经奔溃边缘、国内矛盾尖锐,已是自顾不暇,早已失去了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克林顿听到叶利钦的警告后,也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将会随时对南联盟发起军事行动”

那么克林顿政府又会作出怎样的抉择?这场蜜月阴谋使得俄罗斯失去了哪些?又为美国赢得了什么呢?

棋高一着

随着克林顿的表态,叶利钦此时也已对美国的阴谋了然于胸,可是面对眼前的情况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独自感慨。

1999年,美国和北约以解决塞、阿两族的“民族冲突”为由借题发挥,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发起进攻,科尔沃危机也从民族冲突问题上升为局部战争。

由于双方实力差距过大,南联盟虽然也组织了反抗但是收效甚微,此次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常规战争。

而是依托信息技术支持的现代化战争,北约方面通过导弹、轰战机进行空对地作战,利用制空优势打击南联盟地面目标,占据了战场的绝对主动权。

在经过了78天的轰炸后,南联盟损伤惨重,大量的设施和建筑遭到毁坏,战火使得许多无辜的百姓丢失了性命,也使得许多的家庭流离失所。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美国及北约部队的轰炸中,美方的导弹击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当时的南斯拉夫虽然遭到了炮火的洗礼。

但是我方大使馆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突如其来的导弹袭击导致我方3人死亡,还有数十人受伤。

虽然美国方面极力主张此次受袭完全是意外事故,可是这番糊弄的说辞却难以欺骗中国人民,也让中美关系持续恶化。

可以说科索沃战争就是美国密谋已久的阴谋,它的此次军事行动不止打击了南联盟也间接打击了俄罗斯甚至中国,削弱了共产主义的实力,使得俄罗斯失去了在巴尔干乃至整个东欧的影响和控制力。

不仅如此,这场战争还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战局,使美国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

此次战争表面上只影响到了南联盟、俄罗斯乃至中国,实际上也将战火引向了欧洲大陆。

科索沃战争使得整个巴尔干半岛乱成一锅粥,南斯拉夫在铁托时期积累的那些资本瞬间消亡殆尽。欧洲方面要负责收拾这一残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一体化进程也不得不暂缓。

另外战争最先影响到了就是资本和经济,经过战争,欧洲大量资本外逃至美国,更为重要的是导致欧元的大幅贬值,相对的稳固了美元的经济地位,一来二去,利用了欧洲诸国的美国反倒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的第二个部署就是将北约东扩的阻力一举消除,经过科索沃战争,俄罗斯彻底失去了在欧洲的影响力,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则不断扩大乃至延续到整个东欧地区。

美国此举巩固了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局面,削弱了欧洲也削弱了俄罗斯,彻底稳定了自己的大国、强国地位。

一系列阴谋得逞后的克林顿喜不自胜,此刻的他已然撕下了“伪善”的面具,露出了尖锐的獠牙。

在科索沃的战略取得成功后,克林顿更是略带轻蔑和嘲讽的讲到“此刻的俄罗斯已被洞穿一切,仿佛一个光溜溜的乞丐。”

时刻的叶利钦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掉入了美国精心布置下的陷阱,在美国的所谓“援助”下,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接连受挫、自废武功,彻底失去了与美国竞争的舞台。

此刻的叶利钦也愈发清醒,还是重新审视国际局势,调整战略。虽然由于科索沃战争的爆发,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可是叶利钦也清楚地认识的,此刻的俄罗斯早已经不是那个强大的苏维埃,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国,俄罗斯必须谨慎的处理对西方的关系。

虽然战争使得叶利钦看清了一些西方国家的丑陋嘴脸,可是他却不得不和北约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换来俄罗斯得以出喘息的机会。

就这样,在战后俄罗斯再次与北约成员国建立了平等的关系,但是也时刻保持的一份戒备,同时开始调整战略,与亚洲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在军事上筹划和构建自己的政治军事联盟。

1999年,叶利钦主动卸任将权力交到了自己看好的接班人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手里,并殷切的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俄罗斯!”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俄罗斯已经逐渐恢复了元气,但却始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

俄罗斯始终认为自己“属于”欧洲,然而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却始终不被欧洲国家真心接纳

但随着俄乌战争爆发,历史再次交给了俄罗斯一张令人头疼的考卷......

结语

科索沃危机不止是一场局部的战争冲突,其背后更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在这场棋盘上各个参与国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落棋无悔,唯有到了最后方知自己是掌控棋盘的执棋者,亦或只是一颗被操控的棋子。


参考文献:

①吴鑫.复燃的巴尔干火药桶——科索沃战争[J].军事历史,2006(11):21-27.

②黄殿伟,王虎成.简析俄罗斯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根本立场[J].军事历史,1999(03):15-16.

③李宝宝.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J].学理论,2016(05):157-158.

④刘桂玲.俄罗斯在科索沃战争后的战略调整[J].国际资料信息,1999(08):15-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科索沃   克林顿   巴尔干半岛   俄罗斯   叶利钦   南斯拉夫   北约   战争   南联盟   美国   乞丐   讲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