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杂技剧创作观察:在技与艺结合的探索中勇毅前行

原标题:在技与艺结合的探索中勇毅前行(主题)

——新时期杂技剧创作观察(副题)

中国文化报记者 刘淼

日前在山东落下帷幕的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中,8部杂技剧作品格外引人瞩目。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在杂技绝技绝活与现代叙事表达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展示了杂技剧创作的最新成果。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总结出新时期以来,杂技艺术工作者在继承杂技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代观众审美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得与失。

不断拓展创作边界

杂技界普遍认为,2004年,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创作的大型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中国杂技剧的诞生。“《天鹅湖》由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获得‘金小丑奖’的节目《肩上芭蕾》发展而来。那时,杂技已经走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在技巧方面的创新已经很难。但改革开放后,通过我们不断地请进来与走出去,杂技人的视野愈发宽广,这也启发大家开始向叙事方向进行拓展。”《杂技与魔术》原主编高伟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百余部作品的探索,杂技剧的题材不断拓宽,叙事逐步丰满,技术持续迭代。

“2016年,我们推出了国内首部3D多媒体魔幻杂技剧《金箍棒》,在既有的杂技艺术形态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用杂技、魔术、互动影像、交互观演体验等方式,将多种元素融入天马行空的原创故事中。2017年,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我们创作了国内首部红色题材杂技剧《渡江侦察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的《大桥》成为现实题材杂技剧的开山之作。”当江苏南京市杂技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池文杰骄傲地向记者展示出这些成绩时,也道出了近年来杂技剧题材的演化历程。

从神话传说甚至童话题材,到讲述红色故事,再到反映现实生活,杂技剧题材的多样性在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中有着生动的体现。在参加展演的8部杂技剧作品中,既有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特征的《化·蝶》,也有开拓革命题材创造性表达的杂技剧《铁道英雄》《聂耳》、魔术剧《明家大小姐》,还有全景式展现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历程的工业题材杂技剧《大桥》、展现新时代军人风采的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

除了题材方面的拓展,杂技剧还广泛吸收戏剧、体育、武术等技艺的优长,与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合。此次展演中,定位为“杂技影画”的《泉城记忆》,在杂技中融入山东琴书、山东快书、街舞、说唱、音乐剧等艺术形式;杂技剧《江湖》通过歌舞、杂技、武术、时装秀、影视特技的结合,讲述吴桥杂技从无到有、从国内到国际、从谋生手段到艺术高度的蜕变过程;《战魂——第三战队》则创造性地将杂技与话剧结合,让杂技演员在舞台上开口说话。

将杂技技巧自然准确融入戏剧叙事

“记得当年你们在申请国家艺术基金答辩时,我是评委,我问了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了这个剧创作的杂技节目有哪些?”北京杂技家协会主席张红在杂技剧《战魂——第三战队》“一戏一评”中的回忆,也是杂技界专家对于杂技剧创作的普遍期待。

“杂技剧,是用杂技来讲故事的剧。技艺是杂技艺术的立身之本,杂技剧创作需将技巧自然而准确地融入戏剧叙事。”正如原沈阳军区文工团一级导演董争臻所说,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杂技剧的创作已经逐步由用一个故事把各团的“绝活”串起来,发展成依据剧情来重新设计节目。

在被称为杂技剧“里程碑”似的作品《战上海》中,服务于情节的创新比比皆是,不仅颠覆了杂技“拙于叙事抒情”的大众既有认知,也以杂技“惊险奇绝美”的特点,在推动剧情、塑造人物和渲染情绪上,为舞台艺术带来新的惊喜、开辟新的探索空间。

“《战上海》中的重头戏‘铁骨攻坚’‘雨夜飞渡’,表现的是解放上海的关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强渡苏州河,强攻电报大楼。由于不能使用重火力,面对电报大楼上敌人的疯狂扫射,战士们一次次冲锋陷阵,伤亡惨重。为表现他们的英雄精神,我专门创作了集体绳梯技巧,以此表现‘贴近战’:八副绳梯凭天悬挂,布满整个舞台空间,一批批战士前仆后继、誓与敌人血拼到底的英勇气概让观众动容。同时,杂技技巧要用得恰当巧妙,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剧中窄窄的苏州河形同天堑,强攻不得,必须巧取。如何用杂技技巧生动表现?我化用南狮中的梅花桩技术:连长带领突击队趁夜雨滂沱,利用河面上参差不齐的‘防撞桩’惊险跨越,成功渡河。”该剧编剧董争臻说。

年轻的艺术有着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相较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杂技而言,杂技剧仍然显得太过年轻。

“杂技剧发展至今,技术与叙事的融合仍然是我们创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优秀的杂技剧既要突显高超的技艺,又要通过技艺发展出合乎逻辑的剧情,使技术服务于剧情,二者自然融合、相辅相成,是杂技剧创新求变的难点和关键。”正如浙江演艺集团艺术总监吴杭平所说,为了讲故事而削弱杂技本体、为了凸显技术而生造剧情,都是杂技剧创作的败笔。

此外,对于杂技剧创作而言,既懂杂技又懂戏剧的创作人才依然匮乏。“现在很多杂技剧请舞蹈编导来参与创作,这些编导大多对杂技并不熟悉,就很难谈到技艺融合。我是杂技演员出身,年轻时经常边练功边学习,旁听、自学了很多课。也是因为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支撑我现在的杂技剧创作。”董争臻期待着有更多热爱杂技、善于学习的复合型编导、评论人才,充实到杂技剧创作的队伍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广州军区   杂技   天鹅湖   绳梯   杂技团   编导   技艺   新时期   上海   创造性   题材   戏剧   剧情   技巧   艺术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