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里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一些受过知识教育的青年通过自愿的方式被下放到农村,来自重庆的20岁小伙张志远就是其中之一。

他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南江县的一处小山村,并在这里结识了佘林海一家人。

张志远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迅速融入了佘林海的家庭。

但是佘林海的突然离世却让张志远始料未及,他为了报答恩人的情谊只能选择将自己“嫁”给那个带着四个孩子的寡妇,时至今日依然生活在大山中

那么作为一个知识青年,到底是什么样的恩情,让他选择“嫁”寡妇待深山呢?

佘林海去世的时候,张志远不到二十岁,然而在这个弱冠的年纪,他就已经成长为了家里的一根顶梁柱。

胡庭秀是佘林海的妻子,在佘林海离世之后,她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寡妇,除了日常的干农活以外,她还要拉扯四个孩子,每天很是辛苦,渐渐的被生活压弯了腰。

张志远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就早早来到胡庭秀家中作工,料理能料理的一切。

一些繁重的体力活被张志远全包,劈柴、挑水全不在话下,每天忙的不可开交。除此之外,张志远还要负责照顾几个孩子的上学出行、日常接送。

闲暇之余,张志远还会去菜园子中捉虫、锄地,到了收获的季节还要采摘,然后再进行复垦,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在张志远的悉心经营下,菜园子被弄的井井有条。

虽然每天在胡庭秀家当牛做马,跑前跑后,张志远却毫无怨言,只为了兑现当初的那一个承诺。

后来张志远和胡庭秀结为了名义上的夫妻,但实属无奈之举,这一切都是面对生活做出的妥协,在张志远心中永远都忘不掉自己的初衷。

从此他更加没日没夜的工作,为了改善家庭,他每天忙着挣工分,几乎什么工作都做过。

生产队里有一个固定项目,那就是每逢一段时间就要去山上运送竹子,由于这份工作非常的辛苦,接活的人并不多。

为了能挣更多的工分,张志远欣然的接受了这个差事,一干就是一个月。

由于竹林的位置比较偏僻,车辆很难前行,所以要在路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往往一个来回就要几十个小时。

张志远不但坚持了下来,每次还超额完成任务,只为了赚取更多钱。

看到张志远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胡庭秀终于看不下去了,因为这些钱等于用健康换取的,不过每当提及此事的时候,张志远总是笑一笑,说道:“挺一挺就过去了嘛”

张志远的表现远远超出了胡庭秀的想象,联想对方做的这一切,她心里充满了愧疚,一直想做点什么报答他。

最终她决定以身相许,将二人的关系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关系。

张志远一开始还有些推脱,但是面对胡庭秀糖衣炮弹般的攻势,最后还是妥协了,就这样二人睡进了同一个房间。

而张志远之所以会推脱,那是因为胡庭秀是恩人佘林海的妻子,曾见证过两人的深厚感情。

在张志远知青下乡来到南江县的时候,是佘林海热情地接纳了他。本来一家人和谐美满,不料一场突降的意外将这一切摧毁

佘林海在农场工作的时候,感到心口一阵绞痛,随后就倒在地上失去意识,被同伴紧急送往了医院。

经过一番检查之后,佘林海被查出患上了肺癌,并且已经到了晚期,这几乎等于已经宣判了死刑。

当时的医疗手段不成熟,面对肺癌这样的疾病几乎无计可施,只能等待死神降临。

佘林海一家本来就不富裕,几乎没有任何积蓄,最后药都没买就提前出院,回到了家中。

那段时间佘林海和妻子胡庭秀整天以泪洗面,无法接受这个令人悲痛的现实。

当时他们已经共同孕育了四个孩子,最大的一个已经可以帮忙干活,最小的还在摇篮中嗷嗷待哺。

胡庭秀犯了两难,一方面要照顾这几个孩子,一方面丈夫佘林海那边又不能离人,这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张志远果断的站了出来,他不顾自己手中的工作,不由分说来到了佘林海的身边,成为了他的私人保姆。

眼看佘林海家中粮食不够吃,张志远步行几里地来到粮站,利用自己知青的这重身份去讨粮。

然后扛着粮袋踉踉跄跄的回到张志远的家里,每次几乎都要耗尽他的体力,但是张志远始终没有怨言。

除此之外,张志远还会用自己攒下的积蓄去镇上抓药,为佘林海治病。

虽然张志远付出了自己能够付出的一切,但是佘林海的病情依旧不见任何好转,此时的他已经如同风中残烛,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已经开始出现幻觉。

这个时候佘林海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因为他知道,在失去他这个顶梁柱之后,妻儿的日子无法想象。

想到这里,他决定将希望寄托到张志远手中。

躺在病榻上的佘林海将张志远的双手紧紧握住,此时的他早已眼含热泪,对张志远说道:

“这个家全都靠你了,要帮我好好照顾他们。”

张志远郑重的向佘林海立下承诺,他说道:

“我一定会帮你照顾好嫂嫂和侄儿们的,我向你做出保证!”

张志远的言语让佘林海的内心得到了慰藉,此时的他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开这个世界了。

而张志远为什么又同意和恩人的妻子成为合法夫妻,也是有原因的。

张志远对胡庭秀一家的照顾,远远超出了这层关系应有的壁垒,但是话说回来,那时二人终究不过是正常的邻居关系,没有任何亲情作为纽带。

在佘林海去世之后,胡庭秀就成了寡妇,张志远整天在她家中跑前跑后,自然成为村里子的一抹特殊风景。

这些当然也被村里人看在眼里,他们在背后对胡庭秀一家指指点点,纷纷猜测张志远可能和胡庭秀有染,否则不会这么卖命的干活。

久而久之流言也传到了张志远那里,当他行走在村子里的时候,总能感受到其他人异样的眼光。

不过张志远终究是接受过文化熏陶的,他认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反正自己心中问心无愧。

不过胡庭秀却不这样想,对于张志远遭受的一些指责,她内心无比的愧疚,因为这一切都是因她而起的。

如果张志远不是来自己家帮忙,就不会有这些流言蜚语。想到这里,胡庭秀被迫做出决定,她要将张志远赶走,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张志远面对胡庭秀突如其来的操作,一时间不知所措,不过他很快就看清了隐藏在假象背后的为难,他知道胡庭秀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保护他,不让村里人毁掉他的名誉

张志远看透了胡庭秀背后的无奈,但是此时的他已经没有退路,因为胡庭秀家境比较贫寒,并且还有四个孩子需要拉扯,生活的非常艰难。

假如他就此离去的话,胡庭秀就会再次失去顶梁柱,对死去的佘林海也没法交差。

既然想留下来的话,张志远就需要一种说得过去的身份,那么他究竟需要怎么做呢?

他想了许久,最后终究下定决心,那就是将自己“嫁”给胡庭秀。

这个想法看似疯狂,却是问题的唯一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丈夫的身份正光明正大对胡庭秀施以援手,并且可以逃避村里人的闲言碎语

张志远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胡庭秀,但是对方哪肯同意?于是就拒绝了张志远的好意。

然而张志远主意已定,他对胡庭秀郑重的说道:

“你要明白,只有我可以做到这一点,请答应我。”

在张志远的再三疏导下,胡庭秀的心结逐渐被打开,并在现实中接受了对方,就这样二人成为了一对夫妻,即便胡庭秀比他大了11岁

由于有法定的身份庇佑,村子里的闲言碎语逐渐少了起来,也不好意思进行指责了。

远离舆论压力的二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快,为了方便来往,张志远将两家的墙壁掏出了一个洞,合成了一家,居住范围也变得更加宽敞。

胡庭秀的几个孩子对张志远非常喜欢,经常聚在一起做游戏,久而久之产生了深切的感情,有时直接以父亲相称

但是张志远却很不喜欢这个称号,每次听到孩子们喊都会立刻制止,因为他们的父亲永远都是佘林海一人。

说到张志远和佘林海一家子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972年。

当时适逢知青下乡潮,张志远独身一人来到了这个偏僻的村落,当地人对远道而来的张志远非常欢迎,张志远就这样和很多人结成了朋友,其中就包括佘林海。

由于张志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在干农活领域属于是门外汉,为了让他尽快熟悉环境,政府将张志远安家在了佘林海家左右,也好有个照应。

佘林海和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样,性格非常厚道,对张志远是有求必应,由于张志远比他小了很多,所以一直以兄弟相待,平日里就像是一家人。

闲暇之余佘林海还会带张志远上山打猎,收集野果野菜,整座山上都能听到他们欢乐的笑语。

胡庭秀对这个弟弟也颇为照顾,经常给他去送一些好吃的,有时还会把他叫到家里聚餐。

张志远对佘林海夫妇由衷的感激,他们教会了他一些农活常识,而且还体会到了家一般的温暖,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所以张志远才会对当初的那个承诺如此的死心塌地。

张志远和胡庭秀成为真正的夫妻后不久,胡庭秀就为张志远生下了一个孩子,家庭变得更加兴旺。

与此同时,落在张志远肩上了担子也越来越重,他以此为动力,每天变得更加忙碌。

虽然要养活五个孩子,但是事关教育方面,张志远始终没有缺席,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亲自监督孩子们的学习,并在不足之处进行指正。

最终几个孩子都进了学校,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

故事本来可以就此顺利进展下去,但是此时出现了一个转折。

政府部门下达了一个文件,倡导乡下知青回城,对于那些知识分子来讲可谓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终于结束了。

同样是知青出身的张志远在得到这个重大消息之后,没有理由不高兴,但是此时的他却陷入到了犹豫之中。

因为他回城就意味着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这样的选择显然是很难做出的。

胡庭秀很快就发现了端倪,她望着魂不守舍的张志远,鼓起勇气说道:

“你是从城市里来的,理应回到城里去,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注定一辈子都要种地。”

张志远忧心忡忡的回答道:

“我回城了,那你呢?那孩子们呢?”

胡庭秀强忍内心的不舍,说:

“谢谢你帮了我们这么些年,你不欠我们的了,你回去吧。”

这席话彻底将张志远打动,不由分说的将胡庭秀揽在了怀中,此时的他已经拿定了主意,那就是继续留在这里,留在自己的家中。

知青办事处的人在临行前特意来到张志远家中问话,想了解他还有没有回城的打算,张志远沉着的回答道:

“这个家离不开我,就让我留在这里继续耕耘吧。”

办事处的人对张志远的决定表示尊重,为了补贴他的生活,还留下了一千多元的安置补助费,随后就离开了这个村子。

从此张志远的故事就渐渐的在村子里传开了,众人纷纷给他竖起大拇指,张志远用自己的行动重新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

张志远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蹉跎岁月并没有压弯他的腰,反而看起来精神矍铄

只是在他的身上再也看不到任何知青的意气风发的影子了,此时的他已经将自己深深植根在了大山之中。

为了一个承诺,付出几十年的时间和青春,不得不说张志远的完美诠释了那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知青   寡妇   南江县   顶梁柱   农活   恩人   重庆   小伙   村里   说道   家中   家人   妻子   身份   孩子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