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女子替父寻找战友亲人,谁料找到老家后,却发现战友已成独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贵阳一名叫费晓成的老人平安荣归。

但他没有在家享受安稳的老年生活,反而经常出神地望着一张沾满血的朝鲜纸币。

甚至经常带着这张钞票到处奔波,寻找它的主人。

这张钞票是费晓成的战友刘俊清临死前交给他的。

它寄托着刘俊清的遗愿。

就这样,费晓成回国后始终为这件事奔波着。

但是天不遂人愿,多年的奔波没有一点有效的线索。

而他的生命,也走到尽头。

费晓成心里放心不下,始终惦记着这件事。

他临终嘱咐女儿,无论如何一定要找到刘俊清叔叔的家人,亲手将这张纸币交给他。

那么,老人的遗愿实现了吗?

少年胸怀,英勇无畏奔赴战场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对于正处在经济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党中央一致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

同年,一批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开始了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

在这批背上武器开赴战场的志愿军当中就有刘俊清和费晓成。

他们年纪相仿,志趣相投,而且算得上“老相识”。

1927年,费晓成出生江苏省镇江市宝堰镇的一户农民家庭。

费家共有八个姊妹,他排名老五。

仅靠几亩薄田根本无法维持生活。

因此,费晓成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地主家放牛,以此来补贴家用。

雪上加霜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军很快就扫荡到了费晓成的家乡。

他们闯进村子里,抢夺粮食,残杀百姓。

众多村民很难在日军的魔爪下生存。

一时间,这个原来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安居乐业的村子,变成了杳无人烟的荒芜地带。

日军的暴行引起了费晓成的愤怒。

如果他想要保护家人保护一方村民不受伤害,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参军。

这个想法萌芽之后,他便很快地付诸实践。

1944年,年仅17岁的费晓成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

很快的积累了一些战斗经验,为以后继续参加斗阵做了准备。

初次见面,一见如故成为兄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由于费晓成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沉稳冷静的头脑,很快被选中为吉林通化集训营的一员。

紧接着,他们一批人进行了严苛的训练,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作准备。

也正是在这里,费晓成第一次遇见了刘俊清。

不过当时,刘俊清是新兵,对一切都还比较陌生。

或是看到他,就想到自己才当兵的模样。

费晓成对他格外照顾,还经常教他一些自己的经验之谈。

也正是这一次相遇,为以后的两人留下了不解之缘。

在训练营里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他们即将踏上真正的战场,一个刀剑无情,每天都注定要流血受伤,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生离死别的战场。

临行的前一天晚上,刘俊清邀请费晓成到家里吃饭。

当时,刘俊清的母亲为他们两个人分别做了一碗面。

吃着吃着,两行热泪滚滚地流了下来。

可能这是和家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吃上热腾腾的面,可能这一别就是生离死别。

刘俊清的母亲却没有陪着他们吃饭。

她偷偷躲在厨房,用粗糙的手抹着饱经风霜的脸,两行清泪顺着脸上的皱纹缓缓滴下。

两个人吃着的时候,刘俊清的小妹妹刘素兰就在旁边乖乖地坐着。

刘素兰充满童真的眼睛里似乎还不知道哥哥们临行的时候将要面临着什么。

只知道,今天家里来了一位新客人做客。

她好奇地盯着这位新客人,有些许开心,隔一会就跑到哥哥身边这瞅瞅那瞧瞧。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刘俊清担任排长,费晓成担任连指导员。

他们共同负责后勤物资的运输保障。

相同的工作共同的经历,使他们变得愈加熟悉,成为了生死患难的好兄弟。

两人在工作的间隙,还一起约定,要在战争结束之后,一起回到家乡看看,与亲人团聚,荣归故里。

但是在战争这个变数最大的时刻,明天永远在未来,下一秒都可能是意外。

痛心一幕,亲眼目睹战友牺牲

1951年7月的某一天,一切还如往常一样平静。

他们如往常一样把物资装到车上,跟着车队,准备将其运输到前方的战场上。

他们谈笑风生地说道:“前方战事情况不错呀,按照这样的趋势,打败美军指日可待,到时候大家就可以回家了。”

“对呀,大家继续坚持坚持,胜利指日可待,家里的亲人还等着我们凯旋而归呢!”

话音刚落,就在那么一瞬间,远处的火花映红了些许灰暗的天空。

他们遭到了敌人的精准打击,数颗炮弹在天空中划过,留下弧线和硝烟,定定地落在他们的据点。

瞬间他们的物资车被炸翻,所有人员乱作一团,急忙找地方躲避。

而此时敌军的轰炸并没有结束,导弹划过的声音犹在耳旁。

费晓成焦急地指挥着人员和车辆。

此时有名士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声音略带颤抖地说:“不好了不好了,刘俊清被炮弹击中受伤了!”

听到这个消息,费晓成连忙放下手下的工作,急匆匆跑过去。

只见刘俊清腹部受伤,鲜血流得到处都是,映红了这个寸草不生萧瑟荒凉的战场。

满脸的鲜血已经让费晓成辨别不出刘俊青原来的样子了,唯独那双眼睛还有着代表生命的亮光。

费晓成连忙跑过去抱住,发现刘俊清的气息若有似无。

他手忙脚乱地为刘俊清止血,悲痛地喊道:“你坚持住,你坚持住!”

但当时,身受重伤的刘俊清已经将要换陷入昏迷状态。

临死前,他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二排长,你要好好活着回国,我死了以后,你回去告诉我爸爸妈妈,我在朝鲜牺牲了,对不起我们的约定不能一起实现了。”

说着,刘俊清还用颤抖的手,想从口袋里掏出什么东西。

但是生命的倒计时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已经耗尽,胳膊重重地砸到地上。

此刻英雄烈士长眠于朝鲜。

费晓成擦了擦眼泪,顺着刘俊清手垂落的方向从他的口袋里摸出一张纸币。

那是一张朝鲜纸币,上面沾染了刘俊清的鲜血,甚至还在一滴一滴的落下......

他将纸币紧紧的握在手中,郑重地收好,最后站定身体,深深望着刘俊清,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当天,费晓成把刘俊清就地安葬以后,沉痛的在据点写下这样的日记:

亲爱的战友刘俊清同志,光荣地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这一百元朝鲜钱,是刘俊清同志血染红的……刘俊清同志,你安息吧,你未完成的革命工作,我来代替你吧......

将这张朝鲜纸币交给他的家人,成了费晓成最大的心愿。

从那以后,费晓成更加努力地作战,带着刘俊清的那一份力量,冲锋在前。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费晓成荣归故里。

父亲辞世,子女接力继续寻找

费晓成回国之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他辗转多地发布寻人消息,但始终都是石沉大海。

1958年,他利用出差的机会,再次来到了吉林通化。

但是时过境迁,昔日的火车站附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寻找的难度再次增加。

最终由于出差时间有限,费晓成不得不在出差结束前返回工作地点。

就这样,费晓成带着满心的遗憾离开了吉林省通化市。

时间一晃来到了2018年。

那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一个耄耋老人。

期间,费晓成曾经搬家多次。

但是这张纸币始终被保存得很好,被小心翼翼地收藏着。

甚至还专门把这张纸币放在盒子里,以防因为意外遭到撕扯和水的浸泡。

每次搬家,费晓成都会把这个盒子,单独拿在手心里,生怕落下,无法向刘俊清交代。

就这样,这张薄薄的纸币成了他们家最珍贵的东西。

他还总是教育孩子们:“这上面有你刘叔叔的鲜血,是比我的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但是费晓成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

由于在朝鲜战场上脚踝的伤再度恶化,脚部开始不间断的溃烂。

2019年,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但其依然惦念着寻找刘俊清的家人。

自然,这项使命他就交到了二女儿粤博的身上。

费粤博表示道:“我知道,没有亲手把这张朝鲜纸币交给刘叔叔的家人,没有亲口告诉他们刘叔叔是个英雄,是爸爸最大的遗憾。”

考虑到刘叔叔参加抗美援朝之前没有子女,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找到他的亲人。

2021年,费粤博同兄弟姐妹商量,为刘叔叔在父亲墓地旁边找了一块墓地,为他做了衣冠冢。

安葬的那一天,我们把这张朝鲜纸币翻印过塑,当作刘叔叔的遗物下葬。

70多年风风雨雨,早已经物是人非。

尽管费粤博几经努力,多方寻找,最终还是无果而终。

经过费粤博及其几个兄弟姐妹商讨后,他们决定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扩大寻找范围......

时隔数年,烈士亲属终于团聚

皇天不负有心人。

2022年初,他们找到了刘俊清的家属---刘俊清的妹妹刘素兰奶奶。

当费粤博拿着父亲的照片给刘素兰奶奶看的时候,在看到照片的瞬间,刘素兰奶奶热泪盈眶。

原因无他,刘素兰奶奶一眼认出了照片上的人。

当年那个和哥哥一起出征朝鲜的兄弟。

与此同时,通过与刘俊清烈士的家人沟通,他们才了解到这一家人真是满门忠烈。

刘俊清烈士的父亲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员。

大哥刘俊锁和刘俊清兄弟俩都加入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最后双双牺牲在朝鲜战场。

令人悲痛的是,刘俊清参军后,没能给家里留下一张照片。

刘素兰奶奶也是在71年后,从费粤博珍藏的照片中,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哥哥的样子。

同年8月初,93岁的刘素兰奶奶因为疾病的困扰不幸离开人世。

最终,她还是没能看到那张哥哥留下来的遗物。

8月16日,费粤博兄弟姐妹四人到达吉林通化,与刘素兰奶奶的小姨见面。

终于在时隔70多年以后,费家子女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完成了两位英雄烈士的遗愿,告慰了他们的在天之灵。

为了让珍贵的文物能够得到更好地收藏和发挥更大的价值,刘俊清烈士的家人决定将这张有纪念意义的纸币捐献给抗美援朝纪念馆。

费粤博也决定将父亲的抗美援朝日记本一同捐赠。

后记

鸭绿江畔,断桥弹痕累累,江水静静流淌。

70多年前,费晓成和刘俊清从这里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70多年后,两家的后代再次来到这里,缅怀父辈缅怀先烈。

时间是一双手,它能让人留下伤疤也能治愈一些东西。

参考资料

cctv等着我《一张纸币连接战友情谊 七十多年的不放弃终于如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通化   独苗   贵阳   朝鲜   遗愿   纸币   烈士   战友   老家   叔叔   战场   奶奶   亲人   家人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