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新四军武工队战士-陈传华

王业沁

第1321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德革命斗争史上,曾经涌现了众多的历史英雄人物,如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广德农民暴动” 的王金林烈士;抗战时期王必成领导的新四军十六旅在杭村大捷歼灭日军,勇夺“九二步兵炮”而牺牲的郑大芳烈士;在桃花山反顽战中用两颗手榴弹炸毁敌人两挺重机枪,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2009年被授予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杨根思烈士;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思齐、许道珍领导的皖南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班长邹大庆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身负重伤,被敌人逮捕后用木工锯锯下脑袋而壮烈牺牲等等。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广为传颂。但是,在广德杨滩五合升子口,还有一位为革命事业被国民党反动派用刺刀剁下头颅的英雄人物就鲜为人知了。他就是新四军游击队泰山边武工队队员共产党员——陈传华。


走进他哥哥的亲属,打开记忆的闸门,陈传华烈士的音容笑貌又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陈传华1920年6月出生于广德县大南乡桑柘堡(1929年为桐汭乡白马保,1949年7月废除保甲制度,1955年后为柏垫区白马乡,1961年后为杨滩人民公社五合生产大队升子口生产队,现为杨滩镇五合行政村升子口村民组),他兄弟3人,排行老二。牺牲时已经成家,妻子,郑氏,宁国大理人。1945年前,由于交不起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哥哥陈传明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一担箩筐装着日用品举家逃往独树街上街头,住了近三年的时间。

1946年新四军来到吴村后,国民党乡公所已不敢再在白马以上的山区收取捐税了,于是,陈传华便到独树对哥哥嫂嫂说了老家的情况,便接哥哥嫂嫂回到升子口。这升子口村,是处在正冲和反冲的交汇地,山高林密,没有农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茶叶和手工生产的三六裱纸。两家纸厂,其中一家是陈大海父亲办的,一个名叫“帮要”的小伙子(琳塘周家冲人)在陈家纸厂做嗮纸工。

陈传华嫂嫂及其堂嫂

1945年10月以后,国民党正规军在广郎宣交界的西部山区对张思齐、许道珍领导的中共郎广工委游击队进行了地毯式清剿,边区中共党组织及其武装受到破坏,张思齐、许道珍带领工委武装跳出敌人包围圈,转移到广南的白马庙一带,根据华中局的指示精神(七一指示),开辟以白马庙为中心的广南地区为游击区域。

1946年9月,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从苏南迁往广南,途径广北地区,在广北武工队和郎广游击队的保护掩护下,在月湾大吴村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围剿,于11月中旬迁到吴村。

新四军来到这里后,就在周边的村庄宣传党的主张,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教育,建立党组织,当时是彭海涛和李轩负责桑柘、升子口一带群众的革命教育和党员的发展。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培养,1947年秋,陈传华经彭海涛和李轩的介绍秘密参加了新四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秘密党员。同时入党的还有同村的陈大海、张明宏等人。弟弟陈传江,在二哥的影响下也加入了革命队伍,参加了新四军。

1948年春,以吴村为中心,周边建立了党组织,其职责主要是秘密协助郎广工委的武工队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开展对敌斗争。一个吴村党支部,书记是余明江同志。属于太山区委领导,区委书记是新四军武工队长叫高明山(实名李轩)。支部下属四个党小组,四个党小组分别是杨家冲党小组、吴村党小组、桑柘党小组、升子口党小组。陈传华所在的是升子口党小组。

吴村党支部成立后的1948年8月和10月,面临了两场血腥的战斗。一是8月,邹大庆烈士在冬瓜冲被驻扎在桐汭乡的国民党县国民兵团所杀害,本文不再细述。同年10月,陈传华被杀。

1945年10月以后的近3年时间,国民党63师对广德革命武装的清剿始终未停。新四军在宁国地村失利后,国民党围剿新四军游击队的差事交给了地方武装县国民兵团和青年军。

1948年的10月,秋高气爽,旭日的阳光照进森林,在露水映衬下五彩缤纷。正冲原始森林的山岗上,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部分战士正在休息。陈传华因为是游击队武工队的党内地下工作者,就勇敢地挑起了战士们的后勤保障任务。这天,他在家与妻子做好了饭菜,泡好了茶水,装进竹篮后,肩挑着进了正冲,不巧被嗮纸的小伙子“帮要”看见,他以为发财的机会到了,于是,放下手中刚从纸槽里担出来的潮湿三六裱纸,一路快跑着,到桐汭乡公所告密:“陈传华私通新四军!”

战士们吃好后,陈传华收拾了餐具回到村上。晨起的阳光已被乌云遮挡,一场腥风血雨,正在向陈传华扑来,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给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战友送饭,竟会丢掉脑袋。

接近中午,“帮要”带着桐汭乡公所的“青年军”,突然来到升子口搜捕新四军游击队员。陈传华即刻向山上的武工队员传递了消息,又通知村民尽快撤离村庄。为了掩护群众往山上躲避,他自己最后才就近往山上撤离,跑到半山腰一条小沟旁被敌人发现,敌人用机抢扫射,陈传发的双腿被子弹打断,肚皮打穿,肠子流了出来,再也跑不动了。国民党青年军将他从山上拖到山下一块方形的青石板上,摁下脑袋残忍地用刺刀砍下头颅,村民们在山上听到陈传华的惨叫,却不敢下山营救,陈传华烈士英勇就义。“青年军”将他的头颅作为战利品带回去邀功请赏,还在县衙门洞上悬挂示众多日。

陈传华烈士的遗体,由哥哥和嫂嫂在村上借了一口上好的棺材,用面粉做了一颗头型装在颈脖上下葬了。他和妻子郑氏婚后添有一女儿,不幸在七岁夭折。

陈传华的就义,党和政府在建国后就追认为烈士(96年版《广德县志》第二十九章人物,第二节“英名录—革命烈士英名录”),颁发了烈士证。在广德市民政局英烈名册的事迹栏里,内容很简要:“陈传华,男,安徽省广德县杨滩公社五合大队人,1920出生,参加党内地下工作,太山边武工队队员,于1948年10月被国民党在本地杀害,时年28岁。”

陈传华牺牲后,其妻携证和日用品回娘家定居了,哥哥嫂嫂因为生活的负担,五十年代之后也未向地方组织说明,每年就像普通人一样祭奠。就这样,在升子口陈家的祖坟山上,陈传华烈士无声无息地躺了七十四年,直到2022年12月,在侄儿侄孙的共同努力下,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报告了村镇,引起村镇领导和相关部门重视,申请得到市民政局的认可,市政府为其竖立了墓碑,名曰“陈传华烈士之墓”。


青山处处埋忠魂,先烈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盛世,陈传华烈士安息吧!

(作者系广德市税务局退休干部,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广德新四军研究会会员,广德作家协会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武工队   广南   广德   党小组   追记   子口   嫂嫂   游击队   烈士   国民党   白马   战士   陈传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