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宰相状元李春芳殿试策问《大道之统,圣人之学》对策卷解析


李春芳画像


标题‬:明代宰相状元李春芳殿试策问《大道之统,圣人之学》对策卷解析

李春芳(1511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实,号石麓。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兴化)人,祖籍句容。明朝名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以状元及第,授官翰林修撰。因善写青词而得明世宗赏识,历官翰林学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并加太子太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隆庆二年(1568年),升任内阁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不为阁臣高拱、张居正等所容,故而屡疏请辞,终于隆庆五年(1571年)致仕归乡。万历十二年(1584年),李春芳去世,年七十五。获赠太师,谥号“文定”。李春芳为人恭谨平恕,被时人比作世宗朝名臣李时。史称其“当分宜(严嵩)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能“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被称为太平宰相。又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著有《贻安堂集》十卷。《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五》、《明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记载李春芳传。

青词状元,廉洁宰相。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李春芳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理事,与严讷一同参预机密大事的处理。世宗很宠爱身边值勤的大臣们,他们的升迁任命都出自特旨任命。李春芳自任学士到执政,共六次升迁,未有一次是由大臣推举的。李春芳入阁时,内阁首辅为深得世宗倚重的徐阶。李春芳遇事一定推戴徐阶,徐阶因此对他颇为器重。隆庆元年(1567年)春,明穆宗下诏修建翔凤楼,李春芳说:“皇上刚刚即位,就大兴土木,说得过去吗?”此事于是中止。隆庆二年(1568年),李春芳接替徐阶为内阁首辅,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后累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又升官吏部尚书,改授中极殿大学士。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殿试策问李春芳对策

策问

制曰:朕惟人君受天之命而主天下,任君师治教之责,惟聪用睿智,足以有临。自古迄今,百王相承,继天立极,经世牧人,功能为大,是故道统属之有不得而辞焉者。唐韩愈氏乃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传,至孟轲而止。孟子则以尧、舜、禹、汤文王之为君,皋陶、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之为臣,各有闻知见知之殊。其详略同异,果何义欤?其授受之微,有可指欤?宋儒谓周敦颐、程颢兄弟、朱熹四子,为得孔孟不传之绪,而直接夫自古帝王若是班欤?其讲之统道,果求著述之功,果可与行道者并欤?抑门人尊尚师说,递相称谓,而忘其僭欤?汉唐宋而下,虽不能比隆唐虞三代之盛,其间英君谊辟,抚世宰物,德泽加于四海,功烈著诸天地者,不可概少,果尽不可以当大君道统之传欤?洪惟我太祖高皇帝,体尧舜授受之要,而允执厥中;论人心虚灵之机,而操存弗二。我成祖文皇帝言:帝王之治一本于道。又言六经之道明,则天地圣人之心可见,至治之功可成。斯言也,真有以上继皇王道统之正,下开万世太平之基。迨我列圣克笃前业,所以开天常叙人纪者,历百八十余年于兹。朕缵绍祖宗鸿绪,登践宝阼,惟敬惟一,叙彝伦,惇典礼,祈天命,拯民穷,思弘化理,以成参赞继立之功者,宵旰孳孳,不遑宁处。兹欲远绍二帝三王大道之统,近法我祖宗列圣心学之传,舍是又何所致力而可?夫自尧、舜、禹、文之后,孔孟以来,上下数百年间,道统之传归诸臣下,又尽出于宋儒一时之论。此联所深疑也。子大夫学先王之道,审于名实之归,宜悉心以对。雕毋泛,朕将注览焉。

译文:

制说:我只有君主受天命而统治天下,任你老师、治理和教化的责任,只有聪明用智慧,足以有临。从古代到现在,历代相承,继天立极,经世牧人,功能为大,所以统属之有不可推辞的。唐代韩愈氏于是对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传,到孟轲为止。孟子则以尧、舜、禹、汤、文王的君王,皋陶、伊尹、莱朱、太公望、散宜生的为我,各有知识发现的不同。其详略不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他接受的微,有可能指吧?宋代儒士对周敦颐、程颐兄弟、朱熹四子,为得到孔子、孟子不传的开端,而直接丈夫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这班吗?他讲的传统方法,果研究著述的功,如果可以和行道的人都吗?抑制学生崇尚师说,他们互相称呼,而忘记了越位吗?汉唐宋以下,虽然不能媲美唐尧、虞舜三代盛世,其中英君谊开辟,安抚人们宰物,德泽加于天下,在天地的功业卓著,不可一概少,果然都不可以在大君王道统的传说吧?我希望我太祖高皇帝,是尧、舜授受的关键,而公允适中;论人的心灵虚灵的关键,而操存不二。我明成祖文皇帝说:帝王治理一本在路上。又说六经之道明,那么天地圣人之心可以看到,最完美的功可成。这句话的,真有以上继皇王道统的正,下开万世太平的基础。等到我列圣克重前业,用来打开天常叙人纪的人,经过一百八十余年至今。朕继承继承祖宗大业,登登宝东,只有认真地思考一,叙述伦理,章典礼,祈求上天的命令,拯救百姓穷,想到弘化管理,以完成辅助继立下功劳的人,晚上晚孜孜不倦地,没有闲暇的时候。这要远绍二帝三王大道的统,近来法我祖宗列圣心情学的传,除了这还有什么努力就可以?如果从尧、舜、禹、文章的后面,孔子、孟子以来,上下几百年时间,道统的传回到大臣下,又全部出自宋儒一时的评论。这种联所怀疑的。你学习先王之道,注意在名与实的回归,应该尽心回答。雕不泛,我将注释一览。

对策

“臣对:臣闻帝王之治本于道,道立而后化以之弘;帝王之道本于心,心纯而后道以之会。心也者,统夫道者也。心有弗纯,则存诸中者,无贞纯精一之懿,其于道也为小成。道也者,弘夫治者也。道有弗粹,则发诸外者,无正大光明之业,其于治也为小康。小成不足以语天道,小康不足以语王道。斯岂帝王之所以继天立极者哉?故本之心也,浑乎天理,而有以裕内圣之基。而后敷之治也,若夫天道,而有以熙外王之业。天德王道,其极一也,然其本则系之学焉而已矣。学以纯心,心以会道,道以出治,治以格天。其在当时也,则帝王之治法以立;其在万世也,则帝王之心法以传。斯其道统之所由肇乎?循之而治,唐虞三代是也;得其似而理,汉唐宋是也。至矣,乌可以与帝王并欤?”

译文:

我回答说:臣听说帝王的治国之本在路上,方法建立然后化用的弘扬;帝王之道本在心,心纯然后道来的机会。心的人,统夫的方法。心有不完美,那么存在内心的,没有纯贞精一美好的,对于方法为小成。道理的,弘治理的原因。道有不完美,就表现在外的人,没有正大光明的事业,他在研究了为小康。小成不足以对天道,小康不足以谈论王道。这难道不是帝王之所以继天立极的呢?所以本的优势,浑天理,而有以裕内圣人的基。然后敷的治理方法,如果上天的原则,而有以熙外王的事业。天德王道,他是一个极,但他本就系的学习就行了。学习用纯心,心以佛道,方法用从治,研究以格天。他在当时的,那么帝王的治方法来建立。他在万世呢,那么帝王的心法以传。这是传统的由来开始吧?沿的而研究,尧舜三代就是这样;得到了相似但道理,汉唐宋是正确的。到了,他们可以与帝王相比吗?

“洪惟我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体天弘道,因心出治,以上继皇王道统之正,下开万世太平之基。而我陛下则又神圣从于天,光明缉乎学。而治之所溥,四达不悖,薰蒸透彻,融洽周遍。二帝三王道统之传,远绍而无间;二祖列圣心学之邃,近述而弥光,粹乎无以尚矣。乃犹于万机之暇,进臣等于廷,俯赐清问,且曰:宵旰孳羣,不遑宁处。臣有以仰窥陛下望道矣。臣草茅疵贱,何所知识,可以仰裨圣学之万一?虽然,涵濡圣化,盖亦有年,其于我未见之心,祖宗治道之盛,及我陛下心学之精,亦尝佩服涵泳有以少窥其涯矣,敢不敬陈以对扬休命乎?”

译文:我希望我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体天弘道,因心出治理,以上继皇王道统的正,下开万世太平的基础。而我陛下就又神圣从在天,光明缉吗学。而治之所普遍,四达不悖,薰蒸透,融洽遍。二帝三王道统的传承,远绍而没有机会。二祖列圣心学校的深邃,最近描述而更加光彩,纯粹吗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就好比在日理万机之余,我等在朝廷进,俯身给清问,并且说:晚上晚繁殖羣,没有闲暇的时候。我有以抬头看陛下望道了。我草茅疵贱,什么是知识,可以用上有圣学的万分之一?虽然这样,涵濡圣化,大概也有好多年,他对我没有见到的心,祖宗治国之道的兴盛,当我陛下的心思学的精神,也曾佩带含蓄有以少看它的边际了,敢不恭敬地陈述以应对天命吗?

“臣尝闻之:天地未判,道在天地。天地既判,道在圣人。是圣人者,道之宗也。又尝闻诸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是元后者,人之主也。然则道在天下,安得不属之圣人,又安得不属之大君也哉?是故三代而上,位称其德,达而在上者,莫匪圣神,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请因圣问而条陈之。”

译文:我曾经听说:天地未判,道在天地。天地既判,方法在圣人。这是圣人的人,道的根源。又曾经听说诸书说:只有天地万物的父母。只有人,万物的灵。真聪明的人就作元后,元皇后作百姓的父母。这是元后的,人的主体。然而道在天下,怎么能不属于的圣人,又怎能不属的大君王啊?所以三代而上,位称其德,达而在上位的人,莫不是神圣,而道路系统的传,有原因。请通过圣问而陈述的。

“唐虞以往,书契未立,逖哉无以稽矣。故韩愈、孟轲之所称,率自尧舜而始。愈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子。立功立言虽异,以言乎道统则均也。轲谓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是见知、闻知虽殊,以言乎道统,则一也。然观孔子有志三代之英,而自伤其未逮。伊尹乐尧舜之道于畎亩,而必以吾身亲见为幸。则托之空言者,岂若见之行事哉!此二帝三王之道,所以为独盛,而道统之传,非帝王莫之能当。何也?夫所谓道者,非徒以其蕴之心也,以其本之心而宣之化也。是故以之经天,则阴阳宣节,天道其清乎?以之纬地,则山川静翕,地道其宁乎?以之总民物之纪,是百姓太和,万类咸若,民物其熙乎?道猷章而道妙流焉,实政而实心昭焉。体用一源者也,微帝王其孰能与于此哉?然求其要,则心焉尽之矣;究其功,则学焉尽之矣。何也?非道无以弘天下之治,非心无以会天下之道。而学也者,所以纯心以体道,凝道以出治者也。大哉,学乎!斯固帝王所不可忽者乎?是故格于上下,尧之道盛矣。然求其所以为学者,则曰钦明允恭,其所以事其心者,何如其至也。重华协帝舜之道盛矣。然求其所以为学者,则曰浚哲温恭,其所以事其心者,何如其至也。三代有道之长,禹、汤 文、武之道亦云盛矣。然求其所以为学者,则曰勤俭,曰执中,曰缉熙执兢,其所以事其心者,何如其至也?则夫治之所成,黎民于变也,四方风动也,文命诞敷也,万邦惟怀也,燕及皇天,会朝清明也。唐虞三代之化,巍乎其不可及者,谓不本于此哉!德至此而后谓之天德,道至此而后谓之王道。若夫皋陶、伊尹诸臣赞翊之功,固不可泯。而其宅中图大,以恢弘化理,建中建极,以丕昭道猷者,则岂诸臣所得而专之哉!故《易》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此之谓也。”

译文:唐虞以前,没有文字立,我没有因为拖延了吗。因此韩愈、孟轲所称道的,率从尧、舜而开始。越是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把这传的汤汤是以传的文王、武王、、子。立功说虽然不同,用语言表达系统是相同的。我认为从尧、舜到汤,有五百多年。像禹、皋陶就看到后知道的,如果汤就听后知道的。由商汤到文王,有五百多年。像伊尹、莱朱就看到后知道的,如果文王就听后知道的。从周文王到孔子,有五百多年。像太公望、散宜生就看到后知道的,如果孔子就听后知道的。这是了解、知道虽然不同,用语言表达系统,是一样的。然而考察孔子有志三代的英,而弄伤自己不到。伊尹乐尧舜之道在田野,而要把我自己亲自为幸运。就是空想的人,难道你们看到的行为吗!这二帝三王之道,我认为最多,而道路系统的传,这不是帝王也不能当。为什么呢?那些所谓“道”,不仅因为它蕴含的意思,因为它本来的心而宣的作用。所以,用的一天,阴阳就宣布节,天道的清吗?用的纬地,那山川静合,地道的宁吗?因为它总百姓的记录,这百姓太和,万物都像,民众的熙吗?道酞章而道妙流了,实政而实心昭呢。体用一源的方法,小皇帝您,谁能做到这一点呢??但要求要点,就尽了心了。究其成功,那么学习尽了。为什么呢?不是说没有用以天下的治理,不是心无法赶上天下之道。而学习的人,为了专心以体道,凝道以出治理的原因。伟大啊!,学习吗!这本是帝王所不可忽视的吗?所以格在上下,尧之道盛了。但要求他作为学者,就说圣明公允恭,他用他的心的事,怎样的目的。重华协助帝舜的道盛了。但要求他作为学者,就说智慧深邃温恭,他用他的心的事,怎样的目的。三代有道之长,禹、汤、文王、武王之道也兴盛啊。但要求他作为学者,就说勤劳节俭,说掌握中,说光明持谨慎,他用他的心的事,怎样的目的?那么治疗的成功,百姓在变了,四方风行动了,文帝命令广布的,万邦只有怀念的,燕和上天,恰逢朝廷清明的。尧舜三代的变化,巍巍乎其不可及的,对不本在这吗!德到这才叫做上天的恩德,路到这里才对的王道。至于皋陶、伊尹诸臣赞翊之功,固然不可泯灭。而他的房子中图大,以弘扬教化治理,建中建极,因元丕昭道酞的,难道你们所得而专门的吗?!所以《易经》上说:“地道的,妻子原则,我道了。地不成,而代有结果。”就是这个意思。

“三代而降,享国长久者,莫如汉唐宋。其间英君谊辟,抚世宰物,德泽加于四海,功烈著诸天地者,亦不可少,诚有如对制所云者。是故汉之除秦苛也,深德吊民之理,以至七制嗣兴,风俗淳美矣。唐之靖隋乱也,汛收底定之功,以至三宗迭出,海宇乂安矣。宋振五季之衰也,爱养民力,出生灵于涂炭之苦,而好文守成之主,又绳绳相继焉,不可谓其尽畔于道也。向使尽畔于道,则不足以总一四海,整齐万民矣。又安能历效百年而巍然民上,以握神器乎?后之尚论犹不能无憾焉者,以其学之未纯焉耳。学苟未纯,则蕴之心者,不足以语帝王精一之传;敷之治者,不足以语雍熙太和之盛。斯岂天德王道之极哉!夫惟道化衰于上,而后讲学倡于下,此宋之四子所由兴也。以周敦颐言之,学以主静为宗,以一为要,而究其极于明通公溥,不由师传默契道体者也。以程颢兄弟言之,涵养则日用敬,进学则曰致知,而又欲以太公顺应,学天地之常,宽和严毅,殊途同归者也。以朱熹言之,以讲学为入门,以践为实地,极群书而会通于心集诸儒之犬成者也。此四子之学之大较也是其学固亦远,宗乎周孔,而授之以政,是亦伊傅之俦耳。夫即为伊傅也,犹不可与帝王并,况无伊傅之业乎?何也?道在天下,惟帝王为能行。故道统在天下,惟帝王为能传,而臣之贤者能者,期效用仰成于下者也。辄欲接续帝王道统之传,不亦僭乎?故四子者,谓之有功于斯道,可也。以之直接帝王之道统,不可也。何也?不观之天乎,方万物之生也,日以暄之,雨以润之,风以鼓之,雷以动之。夫天穆然深尔,确然静尔,然颂生物之功者,必举而归之于天,而日雨风雷,不得而有其功。何也?太和之充,盖天实司之,而日雨风雷,不可与天道并,则知臣不可与君道并矣。知臣不可与君道并,则知四子者,不可与帝王并矣。而后之推尊者若黄干,则叙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盂,而直以周子继孔孟不传之绪。二程得统于周子先师,朱子得统于二程,而撮其要旨于居敬、穷理致知、克已四者,而谓千圣万贤,所以传道而教人者,不越于此。至于真德秀则曰:孔孟之道,至周子而复明。周子之道,至二程而益明。二程之道,至朱子而大明。吴澄则曰:周子始有以接孟子之传于千载之下,二程则师于周子,而传其学,后又有朱子集周、程之大成,是皆得夫道统之传者也。夫德秀以为道至周、程、朱子而大明,则诚有之。若黄干、吴澄,遂以四子为直接皇王道统之传于千载之下,递相称述,其论蔓衍波流,直至于今,学者尊之而莫敢违,信之而莫或疑,抑孰知其失之过乎?故四子讲明著述之功,不可谓其无裨于道,而直以为远续道统之传,与帝王并论焉,是诚门人推尊之过,恐亦非四子之心也。”

译文:三代以下,在位长久的,不如汉唐宋。其中英君谊开辟,安抚人们宰物,德泽加于天下,在天地的功业卓著,也不能少,正像对制所说的。所以汉代的废除秦朝的苛酷的,很感谢拯救百姓的道理,因为到七制度继承兴起,风俗淳美了。唐代的靖隋乱了,汛把稳定的功效,因为到三宗层出不穷,天下安定了。宋贩五季的衰败啊,爱护百姓的力量,在生灵涂炭,而喜欢文化守成之主,另外绳绳相继呢,不能说他们都反对在原则。假如全部背叛在路上,就不足以统一天下,整顿万民啊。又怎么能历经百年而巍然人民效力上,为了掌握神器吗?后来他还评论还是不能不感到遗憾的,因为他们学习的不纯罢了。学习如果没有纯,就蕴之心的人,不足以对帝王精一的解释。广泛的治疗,不足以对雍熙太和的兴盛。这难道不是上天的恩德王道之极吗!只有道德教化衰落在上,然后学校倡导在下面,这是宋的四个儿子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以周敦颐说的,学习以主静为宗旨,以一为重要,而透彻的研究在第二通公溥,不从老师传默契道体的人的。以程颢兄弟说的,就每天用敬涵养,学习就说致知,但又想把太公顺应,学习天地之常,宽和严毅,殊途同归的结果。以朱熹说的,以讲学为入门,以即是实实在在地,极群书,会通于心召集各位儒生的狗成功的原因。这四个人的学习的大致情况是他的学习也远,宗吗周孔,而把政治,这也是他傅之辈罢了。那就是他傅了,还是不能和帝王都,何况没有伊尹、傅说的事业吧?为什么呢?方法在全国,只有帝王为能做。所以统领天下,只有帝王为能传,而我的贤能的人才能的人,期望效用仰赖于下的原因。就想接续帝王道统的传承,不也过分吗?所以四子的,对他有功于这道,可以的。因为他们直接与帝王之道系统,不可以的。为什么呢?不看的天啊,当万物生长的,每天用温和的,雨滋润,风把鼓的,雷鼓动。那些天穆认为深你,确实静你,但是颂生物的成功的人,一定要举而归之于天,而天降风疾,不可有其功。为什么呢?太和之充,大概上天司的,而天降风疾,不可与天道并,就知道我不可以和你道一起了。知道我不可以和你道并,就知道四子的,不可与帝王都了。然后他尊贵的如黄干,就叙述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盂,而直接以周敦颐继承孔子、孟子不传的开端。两程得到系统在密闭先师,朱子得到系统在二程,而摘其要旨在于居敬穷理致知、克已、四的人,而对圣万贤,就是传授道理,教人的人,不过在这。至于真德秀则说:孔子孟子之道,到周后又明。密闭的方法,到二程而更加明亮。两程之道,到朱子而大明。昊澄就说:周开始有来接见孟子的流传千古的下,二程则老师在密闭,而将他的学习,后来又有朱熹集周、程之大成,这都得那道系统的传者的。夫德秀来做道到周、程、朱子而大明,是真的。如果黄干、昊澄,于是用四子为直接皇王道统的流传千古的下,互相称赞,他的评论读物波流,一直到现在,学者尊称他而不敢违背,信任而没有人怀疑,谁知道他失去的抑制比?所以四子讲明白著述之功,不可对他们无益于道,而一直以为远续道统的传承,和帝王都说了,这确实是门人推尊他过,恐怕也不是四子的心啊。

“是教由唐虞而三代,由三代而汉唐宋,其帝王道统之传,端不可诬。若秦之于汉,六朝之于唐,五代之于宋,则皆帝王之驱除,乌足以与斯道哉!至于胡元,则又我国朝之驱除,若汉之秦,唐之六朝,宋之五代也。道统之在天下,不其沦胥以没乎?幸而皇天厌乱,我太祖高皇帝挺生淮甸,廓清海宇。我成祖文皇帝笃生于后,丕绍鸿休。其治化之隆,真有以远追唐虞三代之盛,而超轶汉唐宋之上矣。然其所以致治者,则莫非本于道。其所以体道者,则莫非本子心。其所以存心以体道,体道以出治者,则又孰非学以基之也哉!圣制所谓:太祖高皇帝体尧舜授受之要,而允执厥中,论人心虚灵之机,而操存勿二。我成祖文皇帝言帝王之治,一本于道,又言六经之道明,则天地之心可见,至治之功可成。帝王相传之要,端在是也。然臣尝求我二祖圣学之精,则《存心》一录,与夫《圣学心法》,尤其至要者欤?《存心》录凡历代帝王祭祀,有感于灾祥者,备载以垂训,而于敬天之怒,无敢戏豫者,尤致意焉。《圣学心法》凡有关于君臣父子之道者,详述以迪后,而于敬天法祖,用人理财者,尤申重焉。则我二祖之所以为学者,具见于二书。而精纯贞一,心即二帝三五之心;太和咸熙,治即二帝三王之治。天德王道,巍然焕然,又奚惑哉!此列圣之所以克笃前业,开天常,叙人纪,历百八十余年,而皇图巩固者,信皆有得于是也。恭惟陛下以聪明圣智之资,懋精一执中之学。心之所裕者,与天地合其德。治之所成者,与皇王其。今大化流衍,百姓太和,德浃于中夏,威行于蛮貊,至治馨香,达于上下,而休征毕集,于古所未有也。臣何幸躬逢其盛哉!臣尝窃窥陛下之所以臻此者,信本于学。而学之精实典要,则又莫过于敬一之一箴,而彝伦之叙,典礼之敦,所由出也。臣请得而扬言之。其曰人有此心,万理咸备,体而行之,惟德是据,盖言道本于心也。”

译文:这是教育由唐、虞而三代,从三代而汉唐宋,他的帝王道统的传承,端不可否认。如果秦国的在汉,六朝到唐的,五代之于宋,那都是皇帝的驱除,乌足以与这道呢!至于胡元,那么又是我国朝廷的驱除,如果汉的秦国,唐代的六朝,宋代的五代的。道统之在天下,不他沦丧来淹没吗?幸而上天厌恶动乱,我太祖高皇帝诞生淮甸,廓清天下。我明成祖文皇帝病重生在后,曹丕继承鸿休。他的政治化的兴盛,真有把远追尧舜三代盛世,而超过汉唐宋的上了。但他之所以治理的,那不是根源于道。它是以体道的人,那不是本来你的心。他们之所以关心以体道,体道而出治理的,那么又有谁不是学以基的吗!圣制所说:太祖高皇帝体察尧舜接受的关键,而公允适中,论人的心灵虚灵的关键,而操存不要二。我明成祖文皇帝说帝王治理,在一本道,又说六经之道明,那么天地之心可以看到,最完美的功可成。帝王传世的关键,在这样的开端。然而,我曾求我二祖圣学的精华,就《存心》一书,与那些《圣学心法》,尤其是他最重要的吗??《存心录》共历代帝王祭祀,有感在灾祥的,详细记载以垂训,而在敬重上天的愤怒,没有人敢轻慢的人,特别注意的地方。《圣学心法》共有关于君臣父子之道的人,详细阐述以迪后,而在敬天效法,用人管理财产的人,尤其反复了。那么我们二祖的之所以为学者,具体表现在两本书。而精纯贞一,心即二帝三五之心;太和咸熙,管理就是二帝三王治理。天德王道,巍然焕然一新,又为什么疑惑呢!这列圣王之所以克重前业,开天常,叙述人纪,经过八十余年,而皇图巩固的人,信都有可能在这里了。恭敬地希望陛下以聪明机智的资,懋精密握一中的学生。心之所教导的,与天地同德。治疗的成功的人,与帝王的。现在大化流衍,百姓太和,道德普遍在中国,威望在野蛮人,至于治理馨香,上下通行,而休征云集,在古代是没有的。我还希望参加他的伟大啊!我曾偷偷窥探陛下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相信本在学习。而学的精神实质准则,那么又没有比尊敬一的一篇,而伦理的评价,典礼的敦,由此产生的。我请求得到而扬言他。他们说人有这心,万理都准备,整体而行的,惟德是依据,大概是说道本于心的。

“其曰匪一弗纯,匪敬弗聚,畏天勤民,弗遑宁处,盖言学以体道也。其曰敬怠纯驳,应验顿殊,征诸天人,如鼓答桴,盖言治以征学也。其曰郊则恭诚,庙严孝趋,肃于明廷,慎于间居,友躬以实践也。其曰天亲民怀,永延厥庆,光前垂后,绵衍蕃盛,考祥以视履也。语其目则析之,极其精而不乱。究其旨则合之,尽其大而无余。斯其学即二帝三王之学,心即二帝三王之心,而二祖列圣之传,远以跻乎唐虞三代之盛。夫固体信而达顺,合一而不测者也。存之为天德而日新之,盛德以裕达之,为王道而富有之,大业以昌帝王之道统,谓不在兹乎?臣欲拟议其盛,而且未易以名言矣,复何所称述以为圣学之裨乎?然臣闻之,《书》曰:““慎厥终,惟其始。”《易》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我陛下之自箴也,亦曰终如其始,又曰日新不已。故学必缉熙而后底于纯,治必永贞而后底于化,陛下之学亦既纯矣,天下之化亦既洽矣。然端拱穆清之上,一日二日事有万几,有一之弗得,其宜非纯也。此敕天之命,惟几惟康,尧舜所为兢兢也。四海九州之远,刚柔异性,轻重异宜,有一之弗得,其所非洽也。此一夫不获时予之辜,舜所为拳拳也。学之纯者不使其或间,化之洽者不使其或漓,夫然后常敬常一,而道久化成。其在兹矣,非我陛下所当致力者乎?其要则在求之心而已。太祖高皇帝尝谕辅臣曰:“防闲此身,使不妄动。”自谓己能若防闲,此心使不妄动,尚难能也。成祖文皇帝尝谕解缙曰:“心能静虚,事来则应,事去如明镜,止水自然,纯是天理。”是二祖之学,诚不外于心而得之也。臣愿陛下毅然以道自任,上法乎二祖,反求诸一心。养之于念虑未萌之先,以存其寂然不动之体;察之于几务既兴之际,以妙其感而遂通之用。俾其湛而虚也,神而明也,与太虚同其空洞焉,日月同其照临焉,四时同其运行焉,万物同其冲和焉。则一心既正,万化以行,敬不期敬,而自尔其常敬,一不期一,而自尔其常一,天德益以立,王道益以溥矣。帝王道统之传,不其益光也哉!至于用人必当,而皋夔稷契之在列;行政必允,而礼乐刑政之覃敷,则又此心之妙用,而我陛下之余事也。何敢以渎圣听哉!陛下倘能鉴臣之愚,而于所谓敬一者贞之,贞久而会之于心,则道统之传,亘古今而独盛矣。斯文幸甚,宗社幸甚!臣何任祈吁陨越之至。臣谨对。”

译文:他说不是一个不完美,不敬不聚,敬畏天勤民,没有闲暇的时候,大概是说学习以体道的。他说恭敬怠慢纯驳,应证明在不同,向天和人,如鼓回答木筏,大概是说治以征学的。他说郊祀恭诚,庙严孝趋向,王肃在明廷,注意在上居住,朋友亲自来实践了。他说天亲民情怀,永延其庆,光前垂后,绵衍蕃盛,考察样以看鞋了。对他的眼睛就分开的,极其精而不乱。究其宗旨是一致的,尽可能大而无余。这些学习就是二帝三王的学,心即二帝三王之心,而二祖列圣的传,遥远而登在尧舜三代盛世。本来身体真实而达顺,合一而不测的事。存在的是上天的恩德而更新的,盛德以裕达的,为王道而富有的,大业以昌帝王之道系统,对不在这吗?我想议论他的大,而且不容易把名字说了,还有什么可称道认为圣学的补益呢?但我听到的,《尚书》说:“始慎终,只有他们开始。”《易经》上说:“太阳和月亮得天而能长久照,四时变化而能长久成功。圣人长久在他的道,而天下大治。”我们陛下的自箴啊,也说最终如果他们开始,又是天天更新不停。所以学习一定光明然后底在纯,治疗必须永远忠贞然后底在化,陛下的学校也已经完全了,天下的变化也已经结束了。然而祥和清的上,一天两天的事有多少,有一次他没能,这应该不是纯粹的。这个命令天使,只有几只健康,尧、舜所为谨慎的。天下九州之远,刚柔不同性格,轻重不同,有一次他没能,它是不是普遍的。这是一个人没有得到当时我的罪过,舜所为拳拳的。学习的纯粹的不让他有间,教育的普及是不让他们有的漓江,丈夫然后一直尊敬常一,而道长期化。他在这里了,不是我陛下所应当卖力的吗?其关键就在寻求的心罢了。太祖高皇帝曾经训谕辅臣说:“防备这身,使不轻举妄动。”从对自己能像防范,这个想法使不轻举妄动,还难以做到的。成祖文皇帝曾经告诉解缙说:“心能静虚,事情来就应,事去如明镜,只有自然,纯是天理。”这是二祖的学,如果不在心外而得的呢。我希望陛下毅然以道自任,上法吗二祖,反求诸一个心。培养的在思考未来的祖先,以保存其寂然不动的身体;观察到在几个致力于已经建立的关系,以美妙的感而遂通之用。使其湿润而空虚的,神却清楚的,与太空同他的空洞了,日月同他光照了,四时同他进行了,万物同他的中和了。那么一个心已确定,万物以行,我不期望我,而从那时他常常尊敬,一个不一,而从那时他常常一,天德用立,更为普遍的王道。帝王道统的传承,不这样做的好处光呢!至于用人一定会,而皋陶、夔、稷、契的在列。行政必须同意,而礼乐刑政之广布,那么又是心的妙用,而我们陛下的其他事情了。怎么敢来读圣听吗!陛下如果能借鉴我,而在所谓敬一的贞洁的,贞久而会之于心,就儒家道统的传承,贯穿古今而独盛了。这种文化很幸运,国家很幸运!我什么要做祈祷真的跌到。我谨慎地回答。

综上,这篇李春芳殿试策问答辩,对道统思想与圣人之学进行是论述,贯穿古今,紧扣核心问题进行论述,并结合时事进行答辩。这篇对策也是我们难得一见的巨制,气势宏大,一气呵成。对于古人的文章我们保存一分为二的解读,对研究治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思想等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春芳在状元及第后入仕途,平步青云,功成身退,可谓是大智慧的状元,也是明代著名的大臣。李春芳为人恭敬、谨慎,从不气势凌人。在政府任职,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嘉靖时期的名臣李时;他的才能不及李时,但廉洁则过之。又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太师李文定公传》中王锡爵评:“予以史官事太师者五年,观其凝立微睇,于智勇争胜之中,唱而后应,其卒以功名终始。夫水决捩石,山静出云,大人之道,则元气乘之顾,岂在声色问哉?”《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中张惟贤评:“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当分宜(严嵩)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而事先帝五年。代华亭(徐阶)秉政,同事为新郑(高拱)、江陵(张居正),而能上成君德,中恊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

(文章编辑:唐从祥,名驳虎,男,生于1980年,四川眉山人,学历:法学本科 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与思想,系中国法学会会员,青年书法家、法学家、学者,注:译文需要进一步完善修改,仅作阅读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孟子   太和   孔子   殿试   道统   尧舜   宰相   陛下   明代   王道   圣人   帝王   状元   对策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