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千年古墓中,竟然挖出中国名将?一代战神为何身陨异国?

公元648年,俄罗斯叶尼塞河船只缓缓飘入大唐境内。这支船队来自黠戛斯,来大唐朝贡。

到了首都长安后,黠戛斯酋长告诉李世民,自己是汉朝叛军之后。此番前来,想与他认亲。

李世民失神的回想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欣然同意黠嘎斯酋长的请求,并在唐设立了坚昆都督府。

黠戛斯酋长到底是谁的后人?而李世民为何会同意与一个叛军之后认亲?

一触即溃的猪队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大家很熟,歌颂的是飞将军——李广。李广没有争议,在历史上一直是神将级人物,而他有一位孙子,却颇具争议。

我们此次要讨论的就是他的孙子——李陵。

李陵自年少时就非常热爱军事,习读兵书,善于骑射。

他以5000兵马,在8万匈奴人马的合围中,斩杀2万,最终却被朝中小人所害,全族被斩。

这出悲剧开始于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带三万骑兵,攻打匈奴右贤王。军队进发同时召来李陵,对他说道:“李广利在前线,需要运粮,你来运送”。

李陵为将门之后,怎愿屈尊去当运粮官?于是他上前一步,对武帝说道:“臣的兵马都是荆楚剑客,力大能擒虎,去运粮是大材小用”。

李陵请求武帝也让他带一支军队攻打匈奴单于主力。

武帝皱眉,认为李陵是不愿做李广利副手,就告诉李陵没有多余骑兵给他。李陵告诉武帝:“无需骑兵,臣5000步卒即可杀到匈奴王庭

看到李陵如此有信心,武帝大悦,立马拨给他5000精兵。

5000人再厉害,也不能直接去捅匈奴王庭,李陵难道是吹牛的?恰恰相反,李陵知道李广利吸引了匈奴大量士兵,所以自己直取匈奴王庭。

李陵到达匈奴王庭,将附近的地形详细记录。做好这些后,他准备回师。按照他的估计,李广利此时还在和匈奴酣战,匈奴的军队肯定赶不回来。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广利军队与匈奴军交战,一触即溃。向回撤退的李陵,还没意识到,一大波匈奴士兵正在朝着自己这里赶来......

势单力薄,援兵不至

打败李广利军队后,匈奴准备撤军,结果在浚稽山遭遇了李陵军队。匈奴凭借3万兵力,包围了李陵军队。

面对重围,李陵没有自乱阵脚。他命令战车合围成阵地,掩护后方军队。持戟手在前,抵御骑兵突袭,为后方弓弩手创造输出环境。

这样一番指令后,军队作战立马有了层次,匈奴军队一排接着一排被射倒。双方作战没多久,匈奴就损失过千。

匈奴单于觉得李陵军队非常难对付,于是就召集5万散兵过来合围。

本来李陵通过攻击匈奴薄弱环节可以突围,但接续不断的匈奴军把整个战场堵的严严实实,一只鸟都很难飞出去。

李陵且战且退,看到很多士兵负伤,但又要突围,只能将作战士兵分为三种:身上三处创伤的坐于战车上;身上两处创伤的驾驶战车;身上一处创伤或无伤的断后。一时间军队又重归有序。

就这样作战10余天,李陵已经退到距离汉土100公里处。但不幸的是,就这最后100里路却很难走完,军中出了叛徒,投奔单于,告诉他们李陵军队弓箭已经没了,而且没有援军。

最终,李陵没能抵挡住匈奴骑兵的攻击。这场战争,单于损失2万骑兵,而汉军李陵成为俘虏,只有400人回到了汉地。

之后李陵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见他骁勇,将自己女儿许配给了他。

与此同时,朝廷中开始议论李陵投降的事情。武帝觉得颜面无光,又知道了李陵投降,瞬间龙颜大怒。大臣们见到盛怒的武帝,顿时惊颤不已,但他们接下来的言语可能波及到李凌的命运。

误会一场,谁来为人命负责

大臣们面对这种情景,纷纷使出自己见风使舵的本领,揣测武帝的意图。

他们猜到武帝大怒,很大原因是颜面无光,因为他的外戚李广利几万大军为匈奴所破。

面对这种局势,司马迁却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却遭受宫刑。

后来武帝冷静下来,觉得李陵战功卓著,想要确定李陵投降的原因。武帝派遣公孙敖去匈奴找李陵。

公孙敖看到为匈奴练兵的李绪,误以为是李陵,回去后告知武帝:“李陵完全投降了匈奴,已经在为匈奴练兵”。

武帝非常生气,盛怒之下杀了李氏一族。

而远在匈奴的李陵,此时正在规划从匈奴逃离的路线。但不久他就听自己满门抄斩的消息,于是断绝了回大汉的念头。

很久之后,汉匈关系缓和,汉史进匈奴觐见单于。期间,汉史想要李陵回国,但被李陵拒绝。

李陵问汉史:“我李陵5000步卒直入险境,为大汉斩杀匈奴军不计其数,只因援兵不到,一时归降,哪里负了大汉,要诛我一族?

汉史茫然,过了一会回道:“先帝看见你在训练匈奴军”。

李陵闻言,目瞪肠断,发疯的吼道:“那是李绪!是李绪啊!”。

最后他派人诛杀了李绪。

元平元年,李陵在匈奴郁郁而终。

李陵在匈奴,单于为他封了土地,他的后代与唐太宗认亲后,李世民就将那里封为坚昆国,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及其以南一带。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许多人都为李凌抱不平。

一带名将,竟因一句不负责任的言语,一族被诛,本人也喊冤而死。我们不得不庆幸不在王朝统治下,不为一位君王的喜怒而胆寒。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鲁迅先生笔下的“叛徒”,是否就是李陵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单于   无光   公孙   作战   俄罗斯   匈奴   酋长   叛徒   挖出   骑兵   名将   战神   中国   异国   士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